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特点研究
2014-03-17娄彦梅白雪琴
娄彦梅 平 昭 白雪琴
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北京102211
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特点研究
娄彦梅 平 昭 白雪琴
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北京102211
目的探讨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预防、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随机抽取的北京市3700例健康体检者中筛选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9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对其中174例进行中医体质评估。结果中心性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体重指数(BMI)升高、尿酸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痰湿体质比例最高(21.84%),其次为阴虚体质(19.54%)和阳虚体质(18.39%),以男性最为多见。结论痰湿体质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体质,随着年龄增大,偏颇体质逐渐增多。应重点对中心性肥胖及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全面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体质应早期综合干预,以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危险因素;痰湿体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据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有约2亿余人,高血压人群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早期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总危险的重要基础。本研究探讨了北京1市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为早期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研究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2010~2012年度来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体检的人员随机抽取3700人进行体检结果调查。年龄19~94岁,平均(50±29)岁。女1150人,男2550人,根据体检结果从中筛选出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29例进行横断面调查。
1.2 研究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一般资料、体重、身高、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随机抽取174例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人员,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1.3 诊断标准
1.3.1 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推荐的血压测定方法和判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 Hg(1mm Hg= 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 90mm Hg,也诊断为高血压。
1.3.2 高血糖诊断标准测定早晨空腹静脉全血血糖(FPG),参照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6.1 mmol/L≤FPG<7.0 mmol/L;糖尿病(DM)诊断标准:FPG≥7.0mmol/L和(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以上两种情况统称为高血糖。
1.3.3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血脂异常诊断标准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对我国人群血脂异常TC判定标准:TC<5.18 mmol/L(200 mg/dL)为合适范围;TC 5.18~6.19 mmol/L(200~239 mg/dL)为边缘升高;TC≥6.22 mmol/L(240mg/dL)为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判定标准:LDL-C<3.37 mmol/L(130 mg/dL)为合适范围;LDL-C 3.37~4.12 mmol/L(130~159 mg/dL)为边缘升高;LDL-C≥4.14 mmol/L(160mg/dL)为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判定标准:HDL-C<l.04 mmol/L(40 mg/dL)为降低;HDL-C≥l.55 mmol/L(60 mg/dL)为升高。TG判定标准:1.70 mmol/L(150 mg/dL)以下为合适范围,1.70~2.25 mmol/L(l50~199 mg/dL)以上为边缘升高,≥2.26 mmol/L(200 mg/dL)为升高。
1.3.4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7 mg/dL)或女性>357μmol/L(6 mg/d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5]。
1.3.5 超重与肥胖诊断标准体重指数计算(BMI)=体重(kg)/身高(m2)。判断标准:BMI<18.5 kg/m2为体重过低,BMI在18.5~<24.0 kg/m2为体重正常,BMI 24.0~<28.0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6]。
1.3.6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7]分为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特禀质9种基本体质类型。
1.3.7 判定标准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评判表》,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1.4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4.1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无精神疾患和行为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理解中医体质评估调查问卷内容者。
1.4.2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疾患、行为障碍者;有肝肾功能不全及病情严重者;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医体质评估调查问卷内容者。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AS 9.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原发性高血压病BM I水平、中心性肥胖人群患病率比较
北京市37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共检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9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7.81%。并在30~49岁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原发性高血压在超重、肥胖者中检出率均明显高于BMI正常者(χ2=196.24,P<0.01)。尤其在中心性肥胖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BMI正常者,高达35.68%(χ2=241.20,P<0.01)。见表1。
表1 原发性高血压病BM I水平、中心性肥胖人群患病率比较
2.2 原发性高血压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增高、BMI增高、中心性肥胖、高尿酸、高血糖、高TG血症是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心性肥胖者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为无中心性肥胖者的1.829倍。而性别、T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类型分布
在9种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上,17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评估判定结果显示,除平和质外,偏颇体质的痰湿体质比例最高,达21.84%,明显高于其他体质。其次为阴虚体质(19.54%)、阳虚体质(18.39%)。结果显示随年龄增大,偏颇体质有逐渐增多趋势,50~<60岁开始明显增加,以70岁以上年龄组最多(50.00%)。其中男性以痰湿质最多见(18.39%),女性以阳虚质最为多见(8.62%),其次为痰湿质及阴虚质(均为3.45%)。见表3、4。
表2 原发性高血压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3 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年龄组体质类型分布[n(%)]
表4 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性别体质类型分布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不平衡和体力活动缺乏是超重和肥胖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慢性病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多项调查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6倍[8]。在本次研究中结果中超重和肥胖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5.68%,明显高于BMI正常人群,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符。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有70%的脑卒中及50%的冠心病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每年平均有300万人发生心血管事件,有50%以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因此预防控制高血压是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重要方式,而对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的超重、肥胖的干预尤其是对中心性肥胖干预的重视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防治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影响最大的是中心性肥胖,其次依次为超重与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在体重正常人群中存在中心型肥胖者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是非中心性肥胖者的1.95倍。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大概有五分之一为中心型肥胖者,这部分人群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而中心型肥胖人群因部分人群体重正常往往对其重视不够,在临床评估中,除了体重的因素,更应该重视人体成分的测评,及时发现中心型肥胖人群。临床在进行肥胖干预时,不应片面强调体重的控制及BMI的达标,还应综合评估腰围、身体脂肪构成比等指标,以减少脂肪在内脏的堆积,进一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9]。
研究证明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能减少中心性肥胖的发生,从而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减少高血压并发症产生的危害,使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死率降低[10]。提示需着重对中心性肥胖患者进行健康干预,调整饮食结构,积极有效的运动干预,以减小腰围,并对相关多重危险因素同时进行综合干预。
中医体质学认为不同体质的差异性决定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相似的体质基础是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原因。因此不同体质基础关系到个体是否发病、发病倾向性、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11]。具有某种体质特征的人群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相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偏颇体质常见类型是痰湿体质、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且其偏颇体质有随着年龄的增大有逐渐增多的倾向。痰湿体质在男性中最多见,阳虚体质在女性中最多见。金元四大医家之元代名医朱丹溪认为痰湿多由饮食不谨、内感七情、食味过厚以致津液不行而为病,首次提出了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从而提示痰湿体质的形成与饮食不节、先天禀赋、生活方式、情志因素等有关。现代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了痰湿质与肥胖的相关性,对痰湿体质肥胖者红细胞膜酶活性的研究表明,痰湿体质者体内能量代谢速度较正常者明显减慢,糖、脂肪等利用障碍,较容易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肥胖[12]。因此痰湿质多由脾胃运化津液功能失司而致痰湿凝聚,是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身体沉重不爽快,胸闷,痰多,舌苔厚腻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11]。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范畴,痰瘀互结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病机[13]。朱燕波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是原发性高血压常见偏颇体质类型。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相同。有研究发现不同中医体质的原发性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血脂异常种类及心、肾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相关性,痰湿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损害较易发生,干预中医偏颇体质可有效防治高血压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5]。在临床实践中有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痰湿质、阳虚质、火热质和阴虚阳亢质常见体质类型辩体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6]。
因此通过综合健康干预调整痰湿体质,包括饮食调整、生活起居调摄、运动干预、情志调节、中医中药茶、药膳方等全面体质干预,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可有效防治超重与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的发生,并能进一步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结合偏颇体质的干预可以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调理,调节机体紊乱的代谢状态,延缓靶器官的损害,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疗效。
明代徐春甫提出男子阳多乎阴,可补阴以配阳。宋代朱肱认为男子阳多而阴少、女子阴盛而阳微。在本次研究中,北京市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痰湿质、阴虚质在男性中多见,阳虚质在女性中多见,符合中医学对男女体质存在差异的认识。因此体质具有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在临床运用中不但要辨病、辨证,还应辨别不同体质类型,根据其体质差异制订个体化防治方案,这也体现了中医学中因人制宜的思想。同时体质也具有可变性、可调性,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可从调整偏颇体质入手,根据不同体质类型辨体调治。同时不但要考虑不同体质类型的个体差异性,还应考虑到不同性别人群的个体差异。男性多以健脾祛湿为主,女性多以益肾温阳为主。
本次研究提示中心性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辨体识病,应重点对中心性肥胖人群及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如高尿酸、高血糖、血脂异常进行饮食、运动、生活方式、中医药茶、药膳方等的综合干预。通过早期的体质辨识,尽早调整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偏颇体质,尤其是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进行及早综合干预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可有效的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其预后,从而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的风险。
[1]李昌茂.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J].右江医学,2003,31(5):480-482.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20.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5):390-419.
[4]杨文英.重视预防,规范管理——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21-122.
[5]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6]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适宜体重指数切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6):431-434.
[7]王琦,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9.
[8]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14.
[9]杜凯音,张宝和,徐洪涛,等.干部人群中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96-99.
[10]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适宜体重指数切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6):431-434.
[11]王琦.中医体质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6-293.
[12]刘艳娇.肥胖人痰湿体质和脑中风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6,11(3):1317.
[13]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和方法[J].中医杂志,2000,41(2):113-115.
[14]朱燕波,王琦,邓棋卫,等.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40-45.
[15]宋银枝,宋群利,叶仁群,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9):20-75.
[16]柳洪胜,白文,戴中,从体质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18-819.
Study of risk factors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and TCM constit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Beijing
LOU Yanmei PING Zhao BAIXueqin
Depart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Beijing 102211,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CM constitution of patients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 For the healthy check-up of the Beijing,370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and amongwhich 1029 cases of patients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for risk factorswere analyzed,and among which 174 patients were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ysique evaluation.Resu lts Central obesity was amajor risk factor of primary hypertension,followed by BMI increasing and uric acid increasin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Patients in Beijing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ith phlegm wet constitution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21.84%),followed by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19.54%)and 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18.39%),and the men were the more for seeing.Conclusion The phlegm wet constitution is the ma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physical,as they get older biased constitution.It should focu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central obesity and 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high blood sugar,dyslipidemia with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it should be given earl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for primary hypertension phlegmy wet constitution,in order to giv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of heart head blood-vessel.
Primary hypertension;TCM constitution;Risk factors;Phlegm dampness constitution
R259.441
A
1673-7210(2014)08(b)-0102-04
2014-04-26本文编辑:卫轲)
北京小汤山医院科研专项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编号:汤11-05号)。
娄彦梅(1977-),女,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健康管理、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