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危险公司
2014-03-17孙婧
孙婧
在商业史上,成功的路径也许有很多,但失败的路径却十分雷同,要么是对大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要么是对内部“大企业病”的放纵。
这些公司中有些曾经很成功,有些仍然很成功,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会在2014年继续成功。中国不仅有庞大的传统产业,更有着与世界同步的互联网新兴产业,有时候,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已经没有了泾渭分明的界限。经济增速放缓的变革时代,会让企业问题丛生,从“野蛮生长”到“熟企时代”,更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支撑。
传统产业的非传统问题
有个说法挺新鲜:在21世纪,所有制造业都将转变为服务业。互联网改造了手机业,而尚未真正实现智能化的电视无疑是互联网的下一个猎物,传统家电企业在2014年大有沦落到旧世界的危险。
其实家电企业是有一定准备的。去年,TCL与爱奇艺共同发布“TV+”,创维联合阿里巴巴推出了三款“酷开”品牌电视,海信自从全面展开智能战略,除了智能盒子,智能电视也有多款上市。这个市场变得复杂而凶险,是由于包括互联网企业多方势力的加入。去年5月,乐视推出了乐视TV超级电视;9月,“小米电视”面市,同月,“百度影棒”首批限量版工程机发布;10月末,创维、爱奇艺、京东商城和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联手发布了一款“超清盒子”,华为秘盒也加入了混战。而在此前,PPS和阿里巴巴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抢占客厅阵地。
争夺战形成了两种模式,一种是跨行业跨领域合作,比如爱奇艺和TCL推出了TCL电视,又与创维一起推盒子。而海信也与安卓合作推出自己的针对智能电视应用的盒子。另一种是全产业链整合,乐视与小米初见端倪,只是牌照和内容没那么容易玩转。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场战争的前景太不明朗了。未来的客厅到底是一体机市场还是机顶盒市场?海信两手都在抓,一体机也做,智能盒子也推,可能就是对不明朗市场的两手准备。此外,尽管电视机越来越便宜,但更新换代率远远低于手机,盒子、智能电视、电视棒之类的新产品的市场机会究竟有多大?
制造业做服务,挖掘用户体验,娱乐化、智能化,是日本家电企业之殇。电视业在今年会变成什么样,红海或是蓝海,就在一念之间。
有一些优秀企业面临困境,则是对变化的环境缺乏应对。2013年是李宁的消灭库存之年,不少经销商等不及李宁的回购,在卖场1-4折出售李宁产品,但不管是体系内还是体系外的清货渠道,品牌形象已经受到不小的打击。2013年的品牌重塑行动不算成功,不管是“90后”的阶段性推广活动,还是换logo,都欠缺一些大企业大翻身的气度。2014年,李宁销库存重任应该完成差不多了,但既要保渠道,还要救品牌,这些麻烦依然纠缠在一起。
另外一个被外资围剿的行业是日化业。中国人自己的日化企业几近凋零,冲出重围者仅一两家,云南白药凭借一款“中药护龈”牙膏重回主流市场,也是令人欣慰。其中两面针的衰落最令人唏嘘,一方面是品牌老化,一方面是渠道萎缩,两面针几乎沦为超市的弃儿。在充分竞争的日化行业,国企两面针除了对市场竞争的种种不适应,市值大幅缩水,多元战略下参股多家企业,但少有盈利,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两面针占据了经济型酒店免费赠送洗漱用品市场。大企业病、国有企业病,是两面针这类企业的通病。
【点评】品牌会老化,行业会变化,传统产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非传统问题。客观地说,上文提到的家电、运动品牌、日化,都是中国在前一个发展时代积累了相当实力的产业,与创维、TCL的积极应对相比,李宁的积极显得不见章法,而两面针几乎是放弃日化产业。在商业史上,成功的路径也许有很多,但失败的路径却十分雷同,要么是对大环境变化的模式,如国美、万达等巨头对互联网的反应迟钝;要么是对内部“大企业病”的放纵,如李宁、两面针。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
互联网总是作为一个颠覆者出现,它终结了唱片业,蚕食着传统媒体的阵地,冲击零售业,它还报复了所有在过去轻视过它、对它傲慢的大鳄们。但小兄弟一刀把老大哥斩下马的“惨案”,也出现在互联网产业内部。这个行业对自己也是残酷的。
天涯社区一度曾经是Web2.0时代最成功的互联网社区,但它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除了传统广告。碎片化时代,天涯社区显得繁琐、笨重、不合时宜,以甬温线动车事故为标志,微博彻底取代BBS,成为第一信息源。尽管手机版上线,但只是更清晰地表明了BBS落后于时代。
推出长达15年,用户仅7000多万,不及新浪微博用户六分之一,更要命的是,传统BBS社交功能欠缺,天涯社区始于创新,败于速度,也许会死于无法继续创新。但创新就能挽救危难中的互联网企业吗?答案依然是NO。
盛大一直在创新,可越折腾越不新。当年巨资收购酷6进军视频业,但基本被挤出视频网站第一梯队,主营游戏业务落在腾讯、网易、畅游之后;盛大盒子很有前瞻性,但推出实在是太早,市场尚未启蒙;“切客”、“麦库笔记”,你听说过吗?没有的话,说明盛大娱乐商业帝国的生态链建立未果。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百度地图,哪个不是精耕细作的成果,相比之下,盛大浅尝辄止,至今没有孵化出一个行业领先品牌。
互联网产品的孕育在某个阶段与传统产业十分相像,吃苦是新平台的通行证。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有一支8000人的地面部队“扫楼”,将不同楼盘住户分为7类。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张涛公司有3000多人,其中2000多人是线下销售团队。阿里巴巴、百度自不必说。互联网不等于热钱快钱一起来,否则就会体会到麦考林那种被资本榨干后的空虚。
麦考林是中国电商第一股,带动了京东和凡客做大做强,促进了淘宝分家和天猫崛起,改变了国内C2C独大的局面。麦考林先后被红杉资本收购,让新浪人股,被韩国Giosis公司入股,除了成功上市,能力局限、品牌知名度均无进步,也将要进入旧世界的互联网企业之列。人人网是中国社交第一网站,但分析人士认为,人人网从来就没弄明白过什么是“社交”,抄袭来了样子,却抄袭不来灵魂,急功近利的营销又给了人人网致命一击。“入学上人人,毕业说再见”,小伙伴们都毕业了,人人网的未来在哪儿呢?
【点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绝大多数是国外企业的“山寨分子”。人人复制Facebook,58同城复制Craigslist,新浪微博复制Twitter,盛大靠代理韩国游戏“传奇”起家,无一原创。这些企业中有一些已进入生死考验,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则做到了用户量世界第一。在缺乏创新文化的大环境支撑下,这些企业一度是趋势的投射,但走到最后的,一定少不了企业家精神的支撑。
电商也有气短时
电商总是革别人的命,但这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是讲不通的。老江湖在马上别想坐稳,因为路上时不时就会蹿出一个行业外的“带刀小兄弟”,这才符合世人对江湖的期待。
随着3G普及4G到来,消费者不断向移动用户转移,巨头开始了布局移动电商平台的步伐。京东正式对外发布了针对个人用户的免费IMT具“京东咚咚”,弥补了京东在即时通讯工具领域的空缺。试用者指出,咚咚像阿里旺旺和腾讯QQ的结合版,除了社交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咚咚查看店铺及商品信息等。除京东外,苏宁、阿里及易迅等也纷纷布局移动IM市场。苏宁联手易信,阿里整合来往,易迅携手微信,这三家电商巨头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电商未来的创新方向是社交电商和020模式,通过社交提高购物网站黏性,走出价格战;依靠线上线下互动整合,将广大的线下商家与线上资源联动起来。那么照此逻辑,电商的下一个敌人不是电商更不是试图做电商的传统商业,而是最成功的社交产品拥有者,他们之前虽然基本不涉足电商,但有能力推动020。微信支付的出现,加速了电商线上线下的交易结合力度,将020至少提前了5年,被行业内外认为有可能“重构中国整个电商业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任杨志宁认为,“微信支付是一个杀手级应用,最大的优势就是分享和社交。”
京东和阿里巴巴都明白,这时候再不做社交,以后就没机会了。但他们有多懂社交,有多会做社交?这是2014的重头好戏。
【点评】这么多年了,我们似乎也发现了这个圈子的一些规律:没垄断的,就联合起来反垄断;业已形成垄断的,就弄个闭环自己玩。他们真的都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