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万物 人心思水
——河南水文化建设的意义

2014-03-16河南省水利厅纪检组组长郭永平

河南水利年鉴 2014年0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水利建设

(河南省水利厅纪检组组长 郭永平)

水利万物 人心思水
——河南水文化建设的意义

(河南省水利厅纪检组组长 郭永平)

建设文化大省是河南面向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以水利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河南水文化建设,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历史使命。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对优秀文化传承、水利事业繁荣发展、环境改善和城市品位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水文化建设,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水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民族与水之间关系的升华和概括。可以说,河南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河南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水利大省,河南水文化为黄河文明、中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厚重的历史构成了水文化的基本框架,水文化的进步也不断丰富着历史的内涵和外延。加强水文化建设,可以其多样的形式和强大的表现力,让全社会通过感受当代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和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强对人水关系历史的认识,让几近消失的传统文化重新散发出光彩,让为人熟知的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得到继承和发扬,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延续我们悠久而优秀的文化。

水文化建设,有利于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最重要的作用是化人。水文化的“化人”首先就是用伟大的治水精神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为治水兴水提供精神动力。先进的水文化不仅能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引导人,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重塑人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决定人的意识形态,这种观念性的人文素质对人的发展甚至一个单位、一个民族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人们在治水用水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提炼出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引导水利干部职工求真、求善、求美,就会成为激发昂扬向上精神和不断前进的推动力。“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是水文化的最高表现;“红旗渠精神”是河南水利行业精神的高度概括,他们都是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凝聚水利体系、推动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水文化建设有利于带动水利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转变工作思路,关心水利事业发展。对广大水利职工而言,水文化建设已不仅仅是其事业职责的外延,更与他们共同的荣辱、追求和命运密切相关,从而自觉地将其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融为一体,形成推动水利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合力。水文化建设在水利系统内部营造的这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也正是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水利干部职工队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相处,促进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

水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水利事业的繁荣发展。水文化建设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水文化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导向作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水文化是水利事业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内涵的水利工程只能是一座僵硬的建筑,没有文化的队伍是一支没有创新力量的队伍。现代水利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利实践活动,是水文化发展的丰厚土壤和活水源头;水文化建设又是对水利事业繁荣发展的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影响着水利行业的发展和走向。水文化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是实现水利转型的重要因素。加强水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文化水利转变;治水思路从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转变为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注意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发展模式由过去的向自然界的无止境索取调整为崇尚人水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水制宜、量水而行。在新形势下,以先进水文化引领,大力加强民生水利建设,才能最终实现水利事业繁荣发展。

水文化建设,有利于环境改善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逐步对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注定了人类基本生存和休闲娱乐等活动都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生命的质量,近年来资源短缺、大气污染、雾霾肆虐,水更显得弥足珍贵。自古以来就有“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的说法。城市之水有水的文化内涵,城市因有其水而形成城市的文化,从某种角度讲,水文化即城市的文化。在水利工程和水环境建设中,注重水文化内涵的挖掘,把每一项工程都当作精品来做,不仅可以营造山更青、水更秀、景更美、人水更和谐的良好环境,提高生产生活的舒适度,更有利于树立独特的风格和形象,形成别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避免城镇化过程中的千城一面,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品位,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提升城市品位,更需要文化的持续滋养。

水文化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文化建设不仅对从事水利行业的专业人员起着规范引导作用,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下,水文化建设更大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各方面对水的关注和保护,形成用水、管水、惜水、护水的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水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水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层次。水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培育水利人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意识和理念,稳步推进水利现代化,使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水利工作者的共识,更能够通过探索水理论,认识水贡献,发扬水精神,树立水形象,提高全社会的水意识,增强全社会对水文化的认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社会节水意识的形成就更加关键。我省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水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我省水利改革的必然选择。加强水文化建设,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水文化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对水的需求一直是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推动力。尤其是当前,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困境,生存和发展面临威胁。推进水文化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治水理念,调整治水方略,实现人、水和自然和谐共处,让江河休养生息,使节水成为人们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平衡水的供需矛盾,成为水利行业发展的内在追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精神旗帜。现在,河南的水库、堤防、水闸、灌渠等水利设施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注重美化,不仅防洪抗旱能力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显著提高,也进一步美化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激发爱国、爱故乡的情感和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强大人们的精神世界,筑牢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时期,加强水文化建设,保持水文化的先进性,将不仅在水利系统内部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用先进水文化浸润生活,生活将呈现细节之美;用先进水文化引领水利改革发展,水利发展将呈现境界之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河南水利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水利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作为水利事业的重要内容,水文化建设不仅开阔水利人的视野,活跃思想,更为水利改革的创新发展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水文化建设都将指引着水利事业和水利改革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该文发表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水利建设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