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巴洛夫与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之比较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2014-03-16罗茜雯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福斯特洛夫职教

罗茜雯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由巴洛夫与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之比较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罗茜雯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巴洛夫与福斯特的主要职教思想,代表了战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战略思考,二者都曾经并且现在依然对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认真比较巴洛夫与福斯特的基本理论与主要内容,批判地汲取两者合理的内核,摒弃其不合理的成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巴洛夫;福斯特;职教思想;比较;中国职业教育;看法

巴洛夫与福斯特是当今国际职业教育界最负盛名的两位学者,他们的观点,代表了战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战略思考。两位学者之间的论战持续了25年之久,直至今天,二者的基本思想仍然对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出现学校化、有学制规范的职业教育形式,却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了。正规职业教育的出现,是我们不断向西方学界学习的结果,但因其发展时间并不久远,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和缺陷,譬如职业教育地位尴尬,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盲目跟风现象,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不够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过度割裂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等等。要解决诸如此类种种问题,中国职业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发展、改革、创新、再发展的道路。针对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比较巴洛夫与福斯特的职教思想,批判地接纳和吸收二者的精华部分,去除其不合理的成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

一、巴洛夫与福斯特职教思想主要理论的比较

1961年,非洲教育问题专家巴洛夫发表了一系列的评论文章,集中阐述了其职教思想的观点及核心理论。他的主要文章《非洲的大灾难》,《非洲需要什么样的学校》以“发展经济学”和“人力资源说”为基础,主张发展中国家通过重点投资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和在普通学校渗入职教内容的战略来发展经济。而福斯特坚决反对“人力资源说”,全面攻击巴洛夫的职教思想,反对学校本位的职教思潮。福斯特坚持认为“企业本位”的职业教育优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2]。

在中国,“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至今仍是职教办学的主体模式:由学校开设职业课程,待学生修完职业课程后再把学生推向市场。虽然职业教育教学中一再倡导“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不足,在具体实施中大体流于口号、形式而不能真正实施。再者,学校和企业联系也不紧密,企业也并不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通常是由学校“发力”邀请企业来扶持职业教育,企业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投资远远不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笔者认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只有把“学校本位”、“企业本位”、“能力本位”三种理念融为一体才能保证其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

二、巴洛夫与福斯特职教思想主要观点的比较

巴洛夫主张通过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以及学校课程职业化来“直接增加专业人才储备”。福斯特认为“人力储备说”是造成职教中“技术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现有经济不能利用消化这些“提前培养的人才储备”,就会加剧人才浪费和失业现象问题,因此职教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3]。

笔者认为,巴洛夫的主张虽然过于简单片面,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程度地通过学校课程的职业化来培养专业人才,以适应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既然“学校本位”仍然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体模式,那么通过学校课程的职业化来培养技术人才无疑是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的教育方式。譬如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新增设了电梯、楼宇智能化等新专业,这类新专业的开设,简单来说,不过就是开设了这方面的专业课程,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他们通向新的就业领域的一个渠道。所以说,适当地实施课程职业化也无可厚非。福斯特的“人力储备”一说有一定的道理,市场需要多少类型多少数量的人才,得由市场说了算。背离市场,盲目地培养人才类型和数量,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中国国民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跟风,在职教专业选择上也不外如此,往往哪门专业很红火,就有千百万人前赴后继,这就势必会导致热门的专业人才过剩,冷门的专业人才不济,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譬如在以往通过学校培养的大量会计人才,近年来在就业方面遭遇到了极大的压力。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适度的人才储备,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开拓、增加新的就业市场。

三、巴洛夫与福斯特职教思想主要内容的比较

巴洛夫认为只要改变职教课程,在学校中增设农业、技术教育课程,就能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福斯特认为学生的职业志愿更多地由个人对经济交换部门的就业机会之看法决定,学校课程与这一选择没有多大关系,决定学生职业志愿的主要因素不在校内,而在校外。失业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课程的缺陷,而在于当地劳动力市场对受训者缺乏实际需求[4-5]。

通过近两年来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或者以前所学的课程内容设置太旧太老或者重理论轻实际,对他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帮助不大或与现行工作毫无关联。由于课程设置的缺陷,学生在职场打拚中往往易陷困境,举步维艰。因此,仅仅改变职教课程,并不能直接解决就业问题,但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就业、帮助其尽快顺利地融入职场,还是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通常只考虑薪水的高低、工作环境的好坏,并不在乎工作是否在其专业领域之内或者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否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这种就业观念可以说与课程的选择毫无瓜葛,也势必会造成相当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当兼顾课程与市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志愿。

巴洛夫以人力规划作为职教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依据,主张发展中国家用职业学校来培养初中级人才,把职业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注重学校形态的正规职教。福斯特认为学校3年的正规学制不能对劳动力市场变化作出灵活的反应。职教的重点应是非正规的在职培训,企业本位的职业培训优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地方小型企业可以通过成人职教的方式,参加短期课程进修来接受职业培训。

巴洛夫重视职业教育,建议把职业教育作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这值得肯定。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了几十年,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过去,轻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晋级跳板者比比皆是;中国虽然历来是以“农”立国,但受传统的儒家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大多数人心理上还是或多或少会轻体力而重脑力,因此,以学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普通大学在他们心中往往重于以技术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所以,在中国,不少人仍存在着意识上的误区,认为职业教育并不是正规的教育,只是培养从事体力劳动的技术人员的培训学校。职业教育如何引导人们走出这一思想误区,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福斯特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职业学校每一个专业通常会有一个大的培养方向,但这种培养方向并不能具体到某一个工种的培养计划,因此,从职校毕业的学生并不能立刻上岗,必须参加各企业的岗前培训,这势必增加了企业的人力物力成本,这或许也是部分企业并不愿意接纳职教学生的原因。当然,现阶段中国各职业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基本实行了“2+1”或“2.5+0.5”学期的顶岗实习制度,让学生提前进入职场实习,将职场变成实训场地,把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以便将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要求等等。总而言之,中国职业学校必须重视本身,摆正位置,兼顾计划和市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积极开拓更宽更广的实训场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以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巴洛夫认为职业教育与普业教育是“替代”关系,倡导普通教育职业化,建议在各级学校中大规模开设技术和农业课程。福斯特认为业与业之间是“互补关系”,受训者必须有起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农业职业教育应当针对农民而非学生。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受各种原因、条件制约,各级学校并未大规模开设技术和农业课程。不过现阶段的中国职业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一定数量的基础课,比如电工专业学生不但需要锻炼操作技能,还需要学习一定的电学知识;商务需要修习相关的商务礼仪知识,汽修专业学生也需要学习相应的机械力学等基础知识,等等。然而,作为历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中国,并没有系统的规范的农业职业教育,8亿农民子弟依然期望通过“高考”这一独木桥进入正规大学来实现“跳出农门”的愿望,如果不能升入普通大学,他们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在本土接受“职业教育”这一“非正规教育”。而农民本身,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宁愿子女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让他们接受“农村职业教育”而成为新一代的农民。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推进,更多的农民涌进城市,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基础建设工作,这对原本薄弱的农业职业教育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中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应当面向农民本人而不是农民子弟,要让农民获得致富的技能以及安居乐业的保障,这样,才能让农村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彰显其重要作用[6]。

四、结语

根据巴洛夫和福斯特主要职教思想的比较,纵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所面对的困境和机遇,结合二者的核心思想,以二者的精髓作指导,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职教的健康发展。1.走出一条新型职业教育路线。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办学模式较单一,与普通教育区别不大,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因此,我国首先要走出一条“政府投资,企业扶持,学校组织建设”的新型职业教育路线,构建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将办学与职业培训,办学与劳动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产教结合,产学结合,鼓励企业到学校办班,大力倡导“订单培养”“对口进厂”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引进企业的技术教育,根据企业的要求,灵活编制教材和设置课程,以此来规避“技术浪费”问题。2.构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鉴于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基础薄弱,认可程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在初中以上学校从下至上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就是说,初中以上学校都可以适当开设具有衔接性、难度依次递增的职业课程,独立办班,专门接收那些对技术类教育感兴趣的学生。这样,不但让某些对普通教育不感兴趣、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有归处”、“学有所长”,同时也扩大了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来源。3.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应当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让那些无法升学的农民子弟们能够学有所成并且愿意留在本土为家乡服务,从而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7]。

总而言之,巴洛夫与福斯特的教育思想,代表了战后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两种不同思路。比较这两种西方的传统的职业教育思想,可以为新形势下的中国职教发展提供借鉴。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国情,联系过去,展望将来,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改善社会环境,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改变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重视职业教育质量建设,加强区域教育集团之间的合作,让职业教育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管玲俐.福斯特“职业学校谬误”现象下的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求[J].职教通讯,2011(10).

[4]陈森.福斯特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 2004(5).

[5]周正.福斯特与巴洛夫论战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3).

[6]韩婉秋.福斯特农村职教思想对我国的启示[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7).

[7]傅志明.福斯特与巴洛夫论战对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责任编校:马余平)

Perspectives from the Com parison Betwee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s of Thomas Balogh and Philip Foster

LUO Xi-we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Design,Hum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0)

The two theories relating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were offered by Thomas Balogh and Philip Foster presented two different strategic thoughts on how to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two theories once and now still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ly.On the basis of our Chinese conditions,the present hardship and problems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ithas a significantmeaning to develop our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comparing the two theories through adopting the positive parts and abandoning the negative parts.

Thomas Balogh;Philip Foster;though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arison;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perspectives

G 710

A

1672-738X(2014)02-0029-04

2014-02-19

罗茜雯(1978—),女,湖南邵阳人,英语讲师,2012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猜你喜欢

福斯特洛夫职教
吉祥物
吉祥物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启示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