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分布的因素分析

2014-03-15关笑坤

地下水 2014年3期
关键词:运移含水率气体

关笑坤,王 蓉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由于人类工业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导致气候变化问题加剧,使科学家们的目光汇聚在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上,各国开始进行二氧化碳的地质储存(CO2geological storage,CGS)项目以减少向大气排放的 CO2气体[1]。但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CO2可能通过断层、断裂或人工钻探口泄漏到地表[2]。其危害有:使得地质储存的效益降低,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CO2可能通过溶解在水中使酸度升高,或者携带其他污染物使得地下水受到污染;CO2的注入使地层压力增加,当注入压力超过地层压力,将可能诱发地层裂缝的产生和断层的移动,诱发地震;高浓度的CO2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动、植物等的生长和发育,也可能使人类窒息[3-6]。

当地质封存CO2意外泄漏至浅地表时,由于环境的改变,CO2仍会保持一般气体性质。在关于CO2在浅地表土壤中的运移、监测和分布研究方面,许多学着做了相关研究,Patil等[7]以1 L/min的速度将 CO2气体注入牧草地和冬豆休耕地下,发现通气区范围内受到了明显的压力;West等[8]在英国一个低地牧场注入CO2,研究其对植物影响,结果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具有更大的耐受性,注入的CO2在试验区的地表监测到约仅有1/3。Amonette等[9]以每日52 Kg的速度注入地表的方法对泄漏的CO2在近地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张春林等[10]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对西安市草地土壤CO2进行观测,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CO2浓度增大,CO2浓度白天比夜间高,在1~4 m深度的范围,CO2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秦小光等[11]通过对土壤 CO2的源、汇和中间气体交换通量、气温、土温以及表土湿度进行观察,表明土壤CO2排放通量与气温存在正相关关系,日变化尺度上随表土湿度增加而增加,气温主要影响土壤CO2向大气的扩散和对流。刁一伟等[12]在江苏省稻麦农田对土层CO2浓度廓线进行了研究,表明在0~30 cm土层中,上层土壤中的CO2向上垂直扩散比下层土壤快,作物旺盛生长期大气CO2浓度升高使0~30 cm土层的CO2浓度显著提高。

根据人工模拟CO2地质封存泄露至地表的试验,分析浅地表土壤中CO2气体浓度变化规律,及其运移受到温度和水分影响,推动和补充CO2地质储存泄露在地表进行监测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地表碳循环规律的研究。

1 试验方法

试验在西安北郊长安大学进行。试验区地下室放置9个试验筒,玻璃钢材质,直径1 m,桶高3.3 m,壁厚 10 mm,其中装入土壤,并在不同深度插入测量探头,在试验筒-0.5 m、-1.5 m、-2.5 m 深度处设有 CO2浓度测量探头,连接CO2浓度测量仪器。空气压缩机和工业CO2气罐作供气源,利用质量流量计控制两者的流量,混合达到设定浓度的CO2气体,通入试验筒底部进行试验。本次试验选择3个CO2浓度,A组5×104ppm,B组10×104ppm,C组 15×104ppm,约大气中CO2浓度300~400 ppm的百倍。每组用3个试验筒进行平行试验,共9个试验筒。

因天气、温度和气体浓度变化等原因,选择7月下旬的试验数据。记录期间不同的天气状况;利用基于时域反射技术(TDR)的土壤剖面水分速测仪(德国 IMKO-PICO-BT)测量土壤的含水率;利用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制造的GXH-3011N型红外线分析器测量CO2浓度,多台测量仪同时对3组试验筒测量并记录。CO2仪器使用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NDIR),基于不同气体对红外线有选择性吸收的原理,因此在测量的过程中不会改变CO2浓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CO2在土壤中浓度分布规律

根据多日测量的结果,不同深度土壤中CO2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表现为上下波动,但总体围绕某值保持不变。计算比较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的多日均值,可见从深层到地表土壤中CO2浓度分布减小,-2.5 m和 -1.5 m深度 CO2浓度相差不大,但-0.5 m CO2浓度减小较明显。以A组为例说明如图1(上)所示,在 -0.5 mCO2浓度保持在3.39×104ppm、-1.5 m 约为4.57×104ppm、-2.5 m 约4.64×104ppm上下变化。而B组、C组因CO2耗气量较大、气压不稳定,使得试验到达和保持平衡的时间短,不利于多日测量的精确性,不能准确表现出相同规律。

图1 土壤不同深度CO2浓度和日温变化图

CO2气体存在土壤中,应满足的气体运动一般规律,如式(1)所示:

其中:C为CO2的浓度;D为CO2的扩散系数;v为气体运移速度;t为时间;x为垂直方向距离;W为CO2其他源汇项。

方程忽略了温度对CO2的影响,其他源汇项W包括土壤微生物活动,动、植物呼吸作用等吸收或释放的CO2以及水分等其他物质与CO2发生的化学反应。在长时间作用后,方程中通气速度v保持不变,气体运动保持动态平衡,土壤的各项参数和取决于气体、土壤本身的物理性质的CO2弥散系数D短时间不会发生变化。与物理、化学反应相关的CO2其他源汇项W在无外界干扰,足够长时间作用下达到饱和或平衡状态;最后CO2浓度C仅与土壤深度 X相关,某一深度CO2浓度应保持不变,与实际测量结果CO2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相同。

2.2 温度影响土壤中CO2的浓度变化

在试验期间输气速度不变,各试验筒土壤中的CO2浓度在保持动态平衡时,对照时间变化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取同时间不同深度CO2浓度测量值的均值如图1(下)所示,发现其基本呈现规律的波动变化,在下午约17点左右浓度达到最大值,夜间4点左右达到最小值。

分析土壤中CO2浓度围绕某值上下波动的原因,温度作为气体运动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主要影响表现为温度梯度作用,即在温度场作用下,气体会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运动。地表温度变化是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太阳辐射增强必然引起温度升高,并且大气和土壤接触,之间存在热传导,设地表温度与大气底面温度相同,土壤间由热传导方程,如式(2)所示:

其中:T为温度;z为深度;t为时间;k为土壤热扩散系数。

由方程可知地温变幅随深度减弱,地表温度变化最为强烈,地温的变化对于大气温度变化有一定的延迟性。白天太阳光充足,大气温度高而土壤中温度低,故在土壤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地表高温而试验桶低温的温度差,CO2气体除了在供气源的输气影响下向上运动,还受到温度场作用,气体向下运动,则比没有温度场作用情况下CO2在土壤中浓度更大。反之在夜间时由于空气中温度较低,试验筒中土壤形成了深处温度高地表温度低的梯度差,温度场控制CO2向上运移,土壤中CO2浓度则较低。所以土壤温度变化较气温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时间,而CO2浓度最终表现为下午17点时最大,夜间4点最小,较日气温的最高、最低时间有一定延迟。

2.3 含水率影响土壤中CO2的浓度变化

含水率是研究土壤包气带的重要参数,CO2化学性质稳定,但能溶于水,产生碳酸,所以含水率可能会影响土壤中CO2的浓度分布状况。为测量土壤含水率对平衡状态下的CO2浓度分布的影响,选择在不同的天气状况对各试验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量,如图2所示,得到两种天气状况下的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变化图,以其均值与这两种状况下土壤中的CO2平衡浓度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

图2可见降雨状况下土壤表层含水率增大,而对土壤深部含水率的影响较小,对比各试验组之间的含水率大小,说明CO2浓度大小难以影响土壤含水率。图3取两种状况下含水率的均值并与土壤CO2浓度值对比,发现雨天情况下土壤中CO2浓度比晴天大,并且高浓度的实验组表现较为明显,土壤浅层的CO2浓度明显变大,中部出现不太明显CO2小峰值,深层CO2浓度变化幅度较小,而晴天情况下呈现土壤从深到浅CO2浓度基本渐小的趋势。

图2 雨天、晴天不同CO2浓度土壤中含水率随深度变化图

图3 雨天、晴天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和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测量值

3 讨论

CO2的地质储存是解决CO2大量排放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可能存在CO2泄露至地表造成的环境影响,CO2在表层土壤中的运移与分布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多孔介质中的流体运动的研究,CO2由于其气体的特殊性,浓度梯度成为其扩散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温度、水分也会对其运动造成影响,在本试验中土壤中CO2的浓度分布从深到浅依次减小,提供向大气中逸散的驱动力。

试验中当输气时间足够长时试验筒中的CO2保持动态平衡,此时底部输入的CO2气体与试验筒中逃逸出来的进入大气的CO2气体量相等,虽然土壤中发生了吸附等其他物理或者化学反应使得逃逸的CO2减少,但最终会达到一种饱和、平衡状态。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实际的CO2泄露的地表监测来说,一方面在泄露初期可能不易发现泄露情形,因为土壤的作用削弱了泄露的浓度。另一方面,在土壤作用逐渐达平衡后,CO2可能已经作为一种污染物向其他地层扩散。而土壤作为碳源循环的一部分,据曾世文,郑乐平[13]在对岩溶地区土壤CO2运移的数值模型研究中,在数值上计算了土壤中CO2变化,对于水流迁移、根系呼吸、分解有机物、微生物活动所产生的CO2共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中所采用的基本方程与分析中使用的(1)式基本相同,而土壤本身可能作为碳源向大气释放CO2,这很可能影响在地表对CO2泄露的监测。

本次试验据气温-土壤深层温度影响CO2浓度分布的考虑,是间接的分析,意在分析其内在机理,而较难满足精确计算温度对多孔介质中气体的运移影响,这需要建立土壤温度变化方程与CO2变化方程的耦合方程。而曾亦键[14]曾对土壤孔隙中水汽运移机制进行研究,认为当温度梯度向下时,水汽往地下运移;当温度梯度向上时,水汽往地表运移,若水汽的移动使CO2随之运动,也是温度对CO2运移影响的一个原因,同时也与本次的测量结果相同。

浅地表的土壤多孔介质具有固、液、气三相性,降雨驱使水分在土壤运动,水在下渗过程中驱替空气,通常对土壤中的气体和液体都有影响,即涉及两相流,降雨量的大小和土壤的渗透系数是影响水分入渗的重要因素。本次试验测量地表含水率时是在开始下雨后一段时间,测量土壤含水率趋势线与范磊[15]所进行的降雨试验绘制的含水率曲线基本相同,他对于降雨入渗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降雨过程中首先土壤中含水量接近饱和含水量,然后土壤中各处的气压增大,对于1.2 m,1.5 m,1.8 m 深度土壤中的气压随着降雨时间不断增大,而本试验同样在降雨时测量土壤中CO2浓度有明显增大,其增大幅度可能会随降雨过程发生变化,降雨过后将慢慢回复正常。土壤中的CO2气体受水分、温度共同影响,水-气-热之间又会互相影响,精确计算需要建立相互依托的耦合方程共同求解。

4 结语

(1)保持CO2的浓度和输气速度不变,CO2在土壤的运移将处于平衡状态,表现为土壤由深到浅CO2浓度递减,-1.5 m、-2.5 m相差不大,-0.5 m明显减小,土壤各深度的CO2随时间变化幅度不大,围绕一定值上下波动。

(2)土壤各深度的CO2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下午时间浓度较大而夜间浓度较小,与气温变化有相似的规律,但有一定的滞后时间。

(3)雨天情况下土壤的含水率发生变化,CO2平衡状态同样发生变化,各深度的CO2浓度比晴天时大,浅地表部分CO2浓度明显增大,深处的CO2浓度增大幅度较小。

(4)土壤中水-气-热之间互相影响,本次试验仅将水分、温度和CO2的浓度的动态变化进行规律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分析其内在机理,但精确计算模拟气体在土壤中的运移情况,则需要建立相互依托的耦合方程共同求解。

[1]IEA 2007.Legal Aspects of Storing CO2:Update and Recommendations.OECD/IEA.

[2]张森琦,刁玉杰,程旭学,等,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逃逸通道及环境监测研究[J].冰川冻土,2012,32(6):1251-1260.

[3]BertMetz,Ogunlade D,Heleen D C,etal.2005.IPCC special reporton CO2capture and stor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 ~276.

[4]崔振东,刘大安,曾荣树,等,CO2地质封存工程的潜在地质环境灾害风险及防范措施[J].地质评论,2011,57(5):700-706.

[5]Wang S,Jaff P R.2004.Dissolution of trace metals in potable aquifers due to CO2releases from deep formation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833 ~2848.

[6]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2地质埋存渗漏风险及补救对策[J].地质评论,2008,5(3):373-386.

[7]Patil R H,Colls JJ,Steven M D.Effects of CO2gas as leaks from geological storage sites on agro- ecosystems[J].Energy,2010,35(12):4587 -4591.

[8]West JM,Pearce JM,Coombs P,etal.The impactof controlled injection of CO2on the soil ecosystem and chemistry of an English lowland pasture[J].Energy Procedia,2009,1(1):1863-1870.

[9]Amonette JE,Barr J L,Dobeck L M,et al.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CO2emissions during the second ZERT injection,August- September 2008[J].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0,60(2):263 -272.

[10]张春林,赵景波,杨晓东,草地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变化特征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36(6):90-95.

[11]秦小光,蔡炳贵,刘东生,等.北京灵山草地土壤CO2源汇和排放通量与温度湿度昼夜变化的关系[J].生态环境,2004,13(4):470-475.

[12]刁一伟,郑循华,王跃思,等.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条件下旱地土壤气体CO2浓度廓线测定[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0):1249-1252.

[13]曾世文,郑乐平,岩溶地区土壤二氧化碳运移的数值模型[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2):712-715.

[14]曾亦键,浅层包气带水_汽_热耦合运移规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2011,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15]范磊,降雨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水分运移转化机理研究[D],2008,西安:长安大学.

猜你喜欢

运移含水率气体
630MW机组石膏高含水率原因分析及处理
昆明森林可燃物燃烧机理研究
二维定常Chaplygin气体绕直楔流动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成藏作用
弱膨胀土增湿变形量试验及路堤填筑分析
吃气体,长大个
建筑业特定工序的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原油含水率在线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