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2014-03-15杨玉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6期
关键词:快速性室上性利多卡因

杨玉华

(云南省武定县人民医院,云南武定651600)

论著/心律失常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杨玉华

(云南省武定县人民医院,云南武定651600)

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后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140例室上性组和40例室性组,将室上性组和室性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室上性A组、室性A组)和对照组(室上性B组、室性B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治疗。对不同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优于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患者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推广。

胺碘酮;毛花苷C;利多卡因;心律失常

急诊患者中经常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且致死率比较高,患者心脏发生器质性病变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表现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常会出现心绞痛以及昏厥,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猝死,因此要及早发现病情,尽早的采取治疗,使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胺碘酮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广谱性高,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本文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胺碘酮、毛花苷C以及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对三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9年5月~2012年6月共收治18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83例,年龄段为45~79岁,平均年龄64岁。59例患者属于冠心病,10例患者属于风湿性心脏病,80例患者属于心肌类疾病,20例患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依据心律失常不同类型将患者分为140例室上性组和40例室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室上性A组、室性A组)和对照组(室上性B组、室性B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室上性A组,采用毛花苷C治疗室上性B组;室上性A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B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

1.2 治疗方法

经过心电图检查,患者均为快速性心律失常。(1)观察组治疗(室上性A组、室性A组):将胺碘酮实施静脉注射,首次注射为20mL生理盐水配合胺碘酮150mg,缓慢注射30min后,如果患者效果不明显,可以在15min后按照以上操作再次注射一次,然后再次追加75~150mg以1.5mg/min维持泵入。(2)室上性B组:将0.4mg毛花苷C实施静脉注射。(3)室性B组:将50~100mg的利多卡因实施静脉注射,总的注射量在300mg以下,注射速度要在4mg/min以下。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心电图情况、注射后起效的时间、不良反应的人数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同时要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进行监测。

1.4 疗效标准

治疗有效:患者心率下降幅度在20%以上,或患者心率在100次/分以下。治疗无效:患者心率在100 次/分以上或者心率下降幅度在20%以下。

1.5 数据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结果,用比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室上性A、B组治疗有效率和用药不良反应的对比

治疗有效率,室上性A组为87.14%,室上性B组为68.57%,A组显著高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室上性A组为2.86%,室上性B组为12.86%,A组明显低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室性A、B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的对比

治疗有效率,室性A组为95%,室性B组为65%,A组显著高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室性A组为0%,室性B组为15%,A组低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的对比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 88.9%,对照组为6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22%,对照组为1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1 A、B室上性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的对比[n(%)]

表2 A、B室性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的对比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的对比

3 讨 论

临床上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特点是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类似症状就要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否则患者会发生昏厥和低血压等症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尽管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可以通过非药物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以及安全性最高的治疗方法还是采用药物治疗。出现心律失常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障碍是对人体造成的最大损害,因此要对患者出现的心律失常进行及时的纠正。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心律失常属于哪种类型,然后依据患者不同的类型采用相应的药物。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没有药物可以对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全部起效,胺碘酮作为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优点是具有广谱性,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胺碘酮具有特殊的药理以及电生理特点,在动作电位的不同时期,胺碘酮都能产生一定的作用。使用胺碘酮还能够对心肌纤维快通道中钠离子的流动进行抑制,从而使钠离子在心肌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减慢。胺碘酮还能抑制钾离子通道,使心肌细胞复极化时间发生延长。同时胺碘酮还能影响钙离子通道,能够使通道向内的电流变慢,从而减缓房室的传导速度。研究发现,胺碘酮还有一定的β 和α受体阻断作用,并使房室结的自律性大大降低,从而使心室的不应期得到延长。由于在使用胺碘酮后,能够使钠离子及钙离子通道出现高度的阻滞,因此对于钙离子以及钠离子通道失去活性的情况其亲和性比较强,因此能够对去极化导致的自律性进行抑制,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这样就能够使心率失常得到终止,并使心率降低。研究还发现,使用胺碘酮能够降低心肌细胞自身的耗氧量,提高血液流动量,并使外周阻力大大降低。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胺碘酮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广谱药物。毛花苷C药物主要作用于迷走神经,通过使迷走神经中枢发生兴奋,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但是临床治疗中,对心脏自律性进行控制的作用同胺碘酮相比要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室上性A、B组患者分别采用胺碘酮和毛花苷C进行治疗,胺碘酮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毛花苷C;利多卡因主要对钠离子通道起到作用,一是能够对钠离子内流进行控制,二是能够促使钾离子大量排出,但它仅能够使患者心肌细胞具有的自律性起到降低的作用。通过室性A、B组治疗结果可以发现,利多卡因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胺碘酮,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胺碘酮作为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广谱药物,治疗效果好于其他心律失常药物,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1] 李彩云,万里,贾凤彩,等.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A):88.

[2] 陈莉.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7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8):3965-3966.

[3] 张秀玲,王立民.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3):39-40.

[4] 刘勇强.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C):49.

[5] 尹宏磊.胺碘酮在快速心律失常应用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49-50.

[6] 王峰,吴国霞,李玉兰.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88-89.

[7] 王林.胺碘酮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2-53.

杨玉华,1970年生,男,苗族,云南武定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内科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快速性室上性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一种提升三浮陀螺标定快速性的磁悬浮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临床分析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22000k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