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应用案例集锦
2014-03-15
数字化校园应用案例集锦
我国高校信息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信息集成的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各高校经过多年积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也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很多高校也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本期本刊摘录了近两年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或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可资借鉴的举措与案例供大家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智慧校园
一卡通系统是大连理工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整合并联动着学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按照学校规划,2013年由网络与信息化中心联合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及学部院系,完成项目的调研、论证、招标、实施和试运行工作。目前,一卡通系统建设已覆盖凌水校区和开发区校区,系统运行平稳,注册卡片已达4万张左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个一卡通综合管理平台,5个管理中心(卡务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密钥管理中心、监控管理中心),多个应用子系统(综合消费、水控管理、电子寄存柜、自助洗衣、会议签到、门禁管理、车辆出入、补助发放、卡片库存、自助语音、圈存管理、现金充值、班车管理、巡更管理、统一支付平台、决策支持平台等),并与多个数字化校园应用进行对接(图书管理、自助缴费、自助借还书、通道管理、自助打印复印、自助上机等)。
同时,与大连倚天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学校移动应用平台“i大工”的研制,推出了安卓、IOS的手机版和iPad版,获得学校师生的好评。
校园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应用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学校自己的数据中心,提供云主机、云空间、网站群等不同形式的云服务,满足校内信息化建设的多种类型的需求,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平台。通过自建的校园网数据中心,为校内所有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提供标准的机房环境、可靠的硬件资源和统一规范的运维机制,虚拟化及云技术保证了各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高可用及可扩展性,并且提供了更完善的备份技术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校园云数据中心为校内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门间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问题。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校企合作”模式
南京农业大学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研发的模式。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研发面向服务的应用系统。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确立了“以用户单位为主体,图书与信息中心为主导,企业方为建设者”的三方建设关系,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图书与信息中心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立足全校,整体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全校的信息化建设。业务部门是信息应用系统的需求提出、流程改革和应用推进等工作的主体,而企业方则是系统建设的技术支撑。应用软件建设与运维经费纳入学校常规经费预算,成熟一个投资一个。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促进各部门的协同意识,规范基础数据管理,确定“谁产生谁负责,谁需要谁提出”的原则,注重基础数据的积累和业务系统间数据流的畅通。而“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系统”的上线,有效验证了系统间数据的互通共享,同时还推进了科研、研究生等系统模块的建设使用和数据完善,使业务部门间的协作意识不断增强。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应用部
大连外国语大学数字化校园
大连外国语大学将“数字化校园”作为四大工程之一写进学校“十二五”规划,并明确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专门设立信息与设备管理处作为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职能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项目建设,使信息化建设在体制、机制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与多位专家、相关兄弟院校进行调研、论证,并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确定“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用促建、逐步推广”的建设原则;建设内容主要为“一个标准、三大平台、若干应用、诸多资源”。
根据学校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多项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成全新网络数据机房,统一校内信息标准,成功搭建三大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平台、统一数据平台及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人事、学工综合业务系统建设,并与现有应用系统的整合等内容,后续发展工作正稳步进行中。
通过“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为学校师生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师生可通过此平台进行教科研、交流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打通了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
依托学校万兆校园网,强化内网资源建设,明确“以服务外语教学为主,开阔学生视野,打造精品第二课堂”的资源定位,重视教学针对性,注重师生教学及自学需求;注重资源时效性、连续性,侧重精编资源、特色资源建设;大力加强中文资源建设;注重资源建设的文化导向性,以此进行影音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大力建设独具学校特色的资源应用平台和影音资源数据库,在广大师生科研、教学、生活中影响深远。
大连外国语大学信息与设备管理处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虚拟仿真教学
近年来学院通过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新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把信息技术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1.以信息化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变
学院充分发挥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及精品资源共享课,各系部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交互式校内网络学习平台”等载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水平,探索和实践了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力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的转变。
2.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为载体,创新实训教学
在学院重点专业群内实现了“仿真实训系统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推动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手段,并作为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结合的一种教学形态,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及模式等层面赋予了实训教学新的含义。如学院材料工程系的“e-冶炼工厂”承担了冶金技术专业学生认识实习、专业课程生产实训以及专项实训等功能。按真实企业钢铁冶炼生产流程,与企业共同开发的“烧结生产虚拟系统、高炉炼铁虚拟系统、转炉炼钢虚拟系统、LF炉精炼虚拟系统、连续铸钢虚拟系统”五大虚拟冶炼系统的基础上创建的校内模拟实训室,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图片、视频等多项技术,再现了岗位、现场、岗位作业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在岗位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真正把教、学、做统一起来,提高了实习实训的效果。解决了学生实习岗位紧缺和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解决在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和生产问题。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