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旦大学:数据管理支撑信息化一站式服务

2014-03-15赵泽宇张凯吴庆杰等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12期
关键词:门户信息化信息

文/赵泽宇 张凯 吴庆杰等

复旦大学:数据管理支撑信息化一站式服务

文/赵泽宇 张凯 吴庆杰等

“一站式”服务是高校管理和服务的发展趋势,也是信息化服务概念的延伸和信息化助力校务改革和发展的具体表现。复旦大学在十多年信息化校园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类别和业务周期重新规划信息化业务流程,基于数据集中实施数据分析和利用,整合跨部门业务,抽取共性服务,建立适应用户习惯和新媒体的门户应用,形成了一个集信息服务、应用服务和综合统计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整体架构

信息化“一站式”服务的框架主要包括数据集成、服务管理、业务整合和服务门户等几个部分,如图1所示。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的作用是为整个“一站式”服务框架建立基础的、权威的数据源。数据集成依托信息化校园数据中心,采用数据交换工具,将运行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数据整合、抽取和同步置入综合服务数据库,并通过数据筛选、转换,将来源于业务系统的数据按业务流程或职能分工组织改变为以人、财、物等主题组织,形成完整、独立的主题数据库,让师生能够方便地使用与自己相关的个人综合业务,让院系能够方便地查询自己部门的人事、教学、科研等综合情况,并为跨部门业务提供数据封装和应用接口。

服务管理

服务是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模式下的最小业务单元。服务管理依据不同角色用户的业务生命周期,建立服务模型,将用户需求归纳为信息服务、应用服务和综合服务。信息服务是针对个人提供的校园网信息推送和获取服务,以个人用户可获得的信息为服务对象,实现统一的封装、推送和获取等功能;应用服务是对传统管理业务的封装,既含传统业务系统提供的教学、科研、人事、资产等类型业务,也包括招生、迎新、离校等需要多个业务部门和系统配合的跨部门业务;综合服务则是在其他服务的基础上,为了简化服务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体验感的综合类型服务,如统一申报服务、综合数据查询与分析服务等。对于一些具备共性的、可独立为其他系统提供支撑的服务,被抽取出来整合成服务平台,可通过标准和通用的服务接口直接向用户或其他系统、应用提供服务和支撑。

业务整合

“一站式”服务的设计往往会涉及多个部门的多项业务,为保障服务中心各项业务的顺利流转,需要多部门协同处理。业务整合的目标是通过底层数据的流转,实现跨多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合理整合。“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数据交换模式为部门协同提供了实施基础,在业务流转过程中,无需变更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上一步骤的结果数据利用数据集成技术交换到下一步骤的输入数据,实现信息和流程的无缝对接。

图1 “一站式”服务框架

图2 集成中心库数据架构

涉及到多个业务部门和系统的数据流转和业务整合一般作为服务的后端处理,需要相关各部门所使用的业务系统都正常可靠的运行,数据真实、实时有效。

服务展现

服务展现在服务碎片化和内容重组的基础上,通过服务门户体现。服务门户是“一站式”服务面向用户的统一界面,集成信息服务、综合服务和应用服务的使用界面,不仅包含以信息个性化分类、采集、推送和展示等为主的传统信息门户的职能,还包含面向“一站式”服务的申报、反馈、查询、报表等综合业务功能,有支持大并发、稳定可靠、时效性强、用户体验要求高等特点。此外,移动门户也应成为服务门户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设成果

基础数据服务

数据交流和分析利用是“一站式”服务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学校各项业务变革的重要手段,加强数据的分析应用是坚实管理基础的必然趋势,为校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复旦大学在基础数据服务方面的工作,可以从建立统一、权威的基础数据平台和数据管理及利用几个方面来阐述。

1.基础数据平台

基础数据平台建设以数据集中、信息整合、业务贯通和服务统一为指导思想,以“共享数据库”模式主导统一数据中心(U-IDC)建设,依据代码标准管理,着力建立各业务系统与共享库的数据交换机制,维护统一、权威的集成中心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业务数据库、全局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面向“一站式”服务模式提供各种服务应用的主题数据统计和分析服务,如图2所示。

目前,基础数据平台支持学校绝大部分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并已经与25个核心业务系统完成了对接。

2.数据利用服务

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归类、转换仅仅是第一步。积累的大量数据只有充分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数据服务的工作重心是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数据梳理,建立面向服务的跨越传统应用的主题数据库与专题视图,完善“业务系统-共享数据库-服务主题库”的数据平台,为传统业务的交叉和数据分析利用奠定基础。

数据利用服务以专题数据分析和综合数据展示两种方式提供服务。

(1)专题数据分析服务

综合利用学校各类资源,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对全校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纵向对比(与本校历来的数据相比较)和横向对比(与其他同类院校的数据相比),发现学校自身的不足和进步,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辅助学校的管理决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综合数据展示服务

综合分析服务向职能部门提供自定义或预设主题的查询和展示服务。依托第三方数据展示工具,根据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规划处、上海医学院、文科科研处、图书馆、资产处和校党政办的数据需求,建成了涵盖教职工与本专科生、研究生的6大类17小类的主题数据展示系统,主要包括人员信息类(教职工综合信息统计、学生综合信息统计、本专科生基本信息查询、教职工基本信息查询、研究生基本信息查询)、科研类(文科科研数据分析、教师学术表现)、教学类(研究生成绩分析、招生数据分析、本科生生命周期数据分析)、综合服务类(一卡通分析、图书馆客流分析、综合校情展示、其他信息)、资产类(宿舍数据统计、宿舍使用情况统计、资产设备统计)、报表相关类(教育部高基报表)等主题。

综合数据展示系统接入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职能部门通过身份认证账号登录后使用相应的数据主题。主题数据所需的数据源由信息化部门预先设置,用户只需在界面上通过拖拽图表等方式选择条件范围,即可查询需要的数据统计情况,并以多种图表组合的方式显现。

业务协作服务

图3 教师数据展示模型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业务系统往往只支撑单个部门的业务管理,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已经实现部分共享,但学生、教师依然担负着部门间文件传递的任务;对个人来讲,同一个业务的不同环节分布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在不改变现有管理模式的前提下,亟需一个明确的方案支持业务协作流程的变革。

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覆盖范围逐步拓展,延伸到了业务协作的每一个环节,因此通过数据层的贯通来促进业务流程重组是现阶段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并未真正改变业务部门的职责及权利,仅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业务流程实现了无缝连接,满足日益透明化的基于数据的各项服务。

在业务流程层面,复旦大学针对用户在校管理服务的生命周期,做了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的生命周期的业务梳理,优化管理环节,以“一站式”服务的形式规划了若干业务场景,包括将同质化服务进行归并,如成绩单、在职证明、户籍证明等各类公证证明的打印,合并办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奖、勤、助、贷、补的申请与发放;按业务特定人群划分服务群,如出国出境事务、迎新、就业、离校等服务的集中办理等。对归并后的服务基于底层数据进行整合,根据属性信息分发到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环节中进行后续管理实现流程的优化,其重点是简化个人的工作,改善部门间的协同方式。在数据整合层面的设计中,面对异构的数据源,通过ETL抽取、数据同步、跨库视图、数据导入等数据同步机制将数据以统一的标准和表结构进行重组,适应业务协作流程的需要。

基于数据层的业务协作服务方案确立之后,逐步实现了多项业务流程的改进。如本科生/研究生四、六级考试,从报名、付费、准考证打印、照片导出、统一报名等全部网上完成等。

通过数据层的贯通,逐步支持业务流程的变革,可有效地规避学校管理职能梳理的难题,将分散在各系统的业务串联起来,弱化和简化管理的观念,强化服务优先的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新的业务协作模式,提升效率,推动改革。

表3显示:直接焚烧底灰中的As、Ni、Cu和Zn的含量较高,而耦合焚烧底渣中Cr、Ni的含量也较高。HJ/T299—2007浸出试验方法采用了酸化的去离子水作为浸出液,固液比为10,由标准GB 5085.3—2007来判断飞灰是否为危险废物[6];HJ/T 300—2007的试验方法[7]采用了醋酸作为提取液,固液比为20,由标准GB 16889—2008来判断废物是否适合卫生填埋[8]。表4中的数据表明,底灰和炉渣均适合填埋,虽玻璃化底渣保留了大部分重金属,但因其低渗出性,仍然可以按卫生填埋方式安全处置。

个人数据服务

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管理部门关注数据的整合过程。然而,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最终用户与信息库之间存在着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提供方面的巨大矛盾,用户始终游离于数据产生和交换的信息化过程之外,这反映了信息化初期信息化部门普遍存在的对服务对象方面的关注度不够的问题。要提供个人数据,师生需登录各个业务系统的相应模块,业务系统越多,与“人”相关的数据种类就越多,对师生或者院系管理者而言,要全面获取这些数据的难度就越大。为了提升个人数据服务质量,复旦大学提出建设个人数据中心的方案。

在方案设计中,个人数据中心按照用户角色分为教师数据中心和学生数据中心。教师数据中心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信息、教学信息、生活信息等,如图3所示。

学生数据中心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学习培养信息、住宿信息、生活信息等。

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抽取了与“人”相关的各类信息,除信息化部门自主维护的系统外,还通过多种方式共享了由业务部门独立建设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建立了以“人”为核心的个人数据中心,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展示、数据填报、数据下载等服务。同时,还规划在个人数据中心基础之上逐步建立、完善校级的统一填报中心,将填报服务与管理流程分离,使所有基础数据对师生可见,减少重复上报,达到数据的高效利用。

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信息化“一站式”服务中心,需要对服务的属性进行统一的规划,所有服务有规范的接入标准,在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的注册和管理。复旦大学在服务组件的设计上注重标准化、组件化、层次化和平台化,将大大小小的业务职能和支撑功能抽象成不同层次的服务,每项服务无论粒度粗细都封装了一定的业务逻辑,对外暴露的仅是数据的输入和效果的输出,这种封装方式使得服务的新增、升级、替换都相对简单,服务模块的利用率和易用性都很高,管理简单易行。门户支撑组件为“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接口。

用以支撑各类用户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分为四类:

1.消息通讯类服务平台

消息通讯类服务平台主要解决服务与门户、服务与服务之间的消息通讯问题。平台所包含的服务包括Email群发、短信服务、校园日历、日程服务、即时通讯等,这是公共服务平台中最基本的服务单元。

2.业务协同类服务平台

图4 服务门户结构

业务协同类服务平台主要解决组织机构、实验室、项目管理、班级、社团等群组间的工作、学习协同问题。从成员的管理机制上,群组分为三种:动态群组,根据某一用户属性进行成员的自动调整;半公开群组,根据特定规则初始化群组成员,其他用户可申请或受邀加入该群组;全公开群组,由管理员创建群组后,所有成员均是通过个人申请或管理员邀请加入群组。在群组内部成员进行文档存储、知识分享、版本控制、论坛、答疑、作业、项目里程碑、文档库等各类与协同相关的服务。

3.基础业务类服务平台

基础业务类服务平台包含许多学校业务流程中比较独立的、可重复使用的功能,这些服务单元既能对外独立提供服务,也以接口的形式为其他服务提供支持。如学校统一收费系统、视频点播直播系统、通用注册系统、网上预约系统等。

4.运行管理类服务平台

运行管理类服务平台主要为服务的运行管理提供支撑,如提供服务上线等通知发布、提供知识库的自助服务、各类IT服务的申请、故障处理的跟踪等,为“一站式”服务门户中注册的所有服务提供运行管理的基础平台。

用户服务门户

用户服务门户是服务面向用户的窗口。与传统的门户系统相比,用户服务门户是“一站式”服务面向用户的统一集成界面,不仅包含以信息个性化分类、采集、推送和展示等为主的传统信息门户的职能,还包含面向业务流程的申报、反馈、查询、报表等综合业务功能。服务门户更注重对服务系统的抽象与展现。

服务门户与信息门户和应用门户相比,最大的转变是对服务的整合,如图4所示。按照服务的属性,可以分为基于门户自身功能的个人服务,如我的邮件、我的待办、我的订阅等;经过业务梳理后形成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如教师服务、生活服务、学生服务、IT服务等;以信息聚合为目的的资讯服务中心,如抓取后归并的校园公告、讲座信息等;以团队成员为对象的协作服务中心,如好友、投票、讨论区等。对服务更精细的划分、更标准化的管理、更有目的性的聚合都体现了“服务”的核心地位,这也是服务门户区别于以往的门户最显著的特征。

用户服务门户提供了资讯类、业务类和协作类的服务集群。用户服务门户还提供了以不同角色的用户在学校期间整个生命周期视角去组织服务的独特方式。根据不同角色用户的生命周期划分类别是一种有益的服务设计尝试,将大量的服务归属于用户在学校整体业务中的不同阶段的需要,一方面便于用户检索和使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业务部门和信息化管理者对业务过程的服务设计,不留空白区域。

用户服务门户除了适合传统PC终端显示和使用的版本,还提供了智能移动终端版本——“i复旦”移动门户。与服务门户不同,“i复旦”移动门户主要着眼于信息推送和方便师生用户查询信息类的服务集成,而摒弃了复杂的业务服务。“i复旦”移动门户首期主要完善了一卡通消费查询、会务查询、班车查询、校园日历、黄页、消息中心、新闻、概况、移动图书馆、移动迎新、课程表、成绩查询、空余教室查询、讲座预告、失物招领等应用,于2011年正式上线提供服务。“i复旦”移动门户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了解校园动态及个人信息的窗口,支持Android、iPhone和Web终端访问方式,有效地改善了现有学习和生活模式,促进了校园生活的移动化,更有利于提高校园支撑服务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校园服务的质量。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在数据、业务和服务等层面的梳理、贯通、整合与重组,复旦大学正逐步展现一个便捷、高效、融合和完整的符合信息化支撑学校发展的“一站式”信息化平台,以直面师生用户的特点,建立体现以人为本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在“一站式”服务过程中,复旦大学重视信息化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强调服务的个性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平台化,在决策主导服务、建立数据循环机制、体现个性化和创新模式设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作者单位为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

猜你喜欢

门户信息化信息
关隘:要道门户
月“睹”教育信息化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内外网门户系统的研究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门户的设计与实现——以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门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