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兵冷、征兵难”现象背后的民生问题研究

2014-03-15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王盛槐少将

国防 2014年9期
关键词:士官军人国防

贵州省军区司令员 王盛槐 少将

征兵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源头工程,是战斗力建设的基础。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出现“当兵冷、征兵难”现象,适龄青年报名应征、上站体检数量锐减,有的降幅超过一半。此问题爆发,积弊日久,原因复杂。从民生角度追溯,乃民生发展兼顾国防建设需求不够,实质是价值观错位、利益驱动不足。因此,必须将征兵工作纳入民生建设全局,坚持物质和精神建设并重、义务和权益统一,多措并举、集智破解。

一、“当兵冷、征兵难”现象背后的民生问题分析

从事物发展规律分析,“当兵冷、征兵难”现象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具体原因可在民生建设中寻找答案。

(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民价值观和择业取向日渐多元,崇军尚武的氛围日益弱化。从形势变化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和方式发生极大变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及和平演变,大肆鼓吹普世价值,新旧、中西价值观激烈碰撞,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加之市场经济利益第一的物质化倾向,导致公民信仰缺失、道德滑坡、诚信缺乏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从社会影响看,一些人价值取向偏移,公然推崇唯利是图、利益至上信条。由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教育、户籍制度改革,使就业机会增多、人口流动加速,青少年在教育、就业、经商、出国等方面选择多元。有的青年认为,部队管理严格、生活紧张、训练艰苦,不如经商打工自由。从征兵走向看,我国适龄青年基数较大,但自愿参军者日渐减少。2014年全国大学生超过2000万,参加高考的高中生超过900万,仅此部分与征兵任务的比例就很悬殊。但近5年来,某省适龄青年自愿兵役登记的不到总数的20%,预征报名人数平均逐年递减5%左右。乃至以往炙手可热的女兵征集,其报名数也急降80%。

(二)民生建设对国防需求兼顾不足,军人职业保障相对滞后,适龄青年的后顾之忧难以消除。当前,我国公共资源大多优先用于经济和产业领域,对社会与公共事业、国防建设方面投入相对较少,军人职业保障还相对滞后。当前,军人优待优抚、就业安置、军属保障等大多由地方政府负责,出兵多、任务重、压力大的现状客观存在,容易挫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造成负担不均、标准不一、落实打折扣。军人现实待遇不高,军人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托上学等缺乏具体保障,军官、士官转业安置缺乏硬性保障,安置情况与个人预期多有差距,二次就业的风险降低了家庭的幸福指数。义务兵两年津贴补助约为3至5万元,总额低于劳动用工平均报酬,很多青年和家长感到打工比当兵实惠。90%以上的退役士兵达不到政策性安置条件,需要自主创业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自主就业率并不高。去年某省退役士兵参加就业培训后初就业率仍达不到50%。伤残军人虽然纳入了社会保障,但保障标准相对滞后,如伤残等级最高的一级伤残,目前每年抚恤金仅为4.3万元,伤残军人中生产生活困难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另外,据统计,近3年每年大学生预征对象流失率都在30%以上,应征入伍的二本以上大学毕业生未超过3%,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士兵中有近1/4因待遇、环境、安置等问题产生过心理波动,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能体现与特殊职业相匹配的优厚保障。

(三)和平时期军队军人地位有所下降,加之部队建设发展空间有限,参军入伍的吸引力不断减弱。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社会上对“无兵不安”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国防观念日渐淡化。经济全球化大潮影响下,民众注重追求物质利益,缺乏对军队、军人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荣誉认同,军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近期对1500名适龄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在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就学深造、参军入伍等10种个人发展选项中,只有8.3%的青年向往军营。愿意参军入伍的青年对目标选择更加具体,入伍动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012年,某部对1000余名新兵“入伍动机和目标”进行问卷调查,45%的人到部队为了提干、考军校、转士官,29%的人希望通过当兵实现曲线就业,18%的人为了获得经济补偿减轻家庭负担,仅有8%的人表示参军光荣,锻炼自我。但2010年以来,全军每年士兵考学、提干比例仅为8‰至10‰,选晋士官比例为30%至40%,义务兵入党比例为1%左右,部队提供的发展空间与应征青年发展预期矛盾突出,多数青年感到参军没有出路。

二、在改善民生过程中破解“当兵冷、征兵难”的对策建议

(一)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着力强化国防意识,为优化民生凝神聚气,浓厚参军报国的舆论氛围。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软实力的较量,核心指标就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着力强化国防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要将国防文化引入民生建设的舆论导向。国防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长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充分吸纳国防文化“牺牲奉献、艰苦奋斗、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等价值内核,用先进的国防文化充实核心价值体系。以军民融合式发展为实现途径,加强国防文化项目和活动的谋划、包装、运作和管理,依托红色资源旅游、国防影视动漫作品开发、各类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建设使用等,扶持富有特色的国防文化产业,开发优质国防文化产品,使其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全社会关注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要将国防教育摆上全民教育的重要位置。在坚持普及的基础上,突出两个重点,健全三个机制。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抓好国防教育的“发动机”和带动国防教育的“风向标”。要将国防教育纳入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纳入党校和行政学院课程、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内容,增强领导干部的国防意识,提高履行国防职责的素质能力。二是青少年学生。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要将国防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计划,突出国防意识的熏陶和国防知识技能的学习,推动国防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文化,使学校国防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健全三个机制:一是领导机制。统一国防教育的机构设置,强化机构职能,明确职责要求,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配齐配强人员。二是协调机制。地方党委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将国防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军事机关、行政部门和工青妇等单位和团体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协作,形成合力。三是保障机制。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国防教育实施细则,明确职责任务,加大保障力度,严格考评问责。

(二)在健全制度机制中着力兼顾国防需求,为促进民生建章立制,实现参军报国的综合效益。加强和改善民生建设,破解“当兵冷、征兵难”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创新、靠体制机制保障。一方面,要提高军队军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拿破仑曾说过,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还不如商人受人敬仰,那么这个国家离亡国就不远了。军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提高了,能够增强军人献身国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更强大的保障。国家层面应在舆论引导、宣传教育、表彰奖励等方面细化制度规定,通过开展军营开放日、强军论坛、国防巡礼等活动,引领全社会树立关注国防、关爱军人、崇尚军人的新风尚。借鉴有关国家做法,设立退役军人纪念日,军官退役时应举行退役仪式、颁发奖章勋章和荣誉证书。另一方面,要健全军人职业的各类保障。加快推进军人职业化进程,配套完善军人在薪酬待遇、继续教育、家属就业、子女上学、探亲休假、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不断提升军人职业吸引力。军官(士官)转业、士兵安置等应根据服役年限、职级等级、德才专业,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系统安排岗位,将大学毕业生士兵纳入政策安置范围。完善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创业在工商注册、税费减免、低息贷款、就业补贴、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规定,深化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军人自主就业创业。改革优待金、退役金、抚恤金保障模式,建立“中央财政+地区补助”支付机制,缓解“出兵多、负担重”矛盾。关注革命伤残军人,提高优待抚恤保障条件,彰显其为国牺牲奉献的价值。

(三)在践行强军目标中着力提升国防实力,为维护民生保驾护航,强化参军报国的至高荣誉。在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军队要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要求,着力提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赢得信任、赢得尊重、赢得吸引力。首先,要提高能打仗、打胜仗能力。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要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永恒课题,强化军队战斗队思想,培育英勇善战、敢打必胜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形成新质战斗力深化。其次,要改进作风树好形象。围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强化官兵崇文尚武的品格养成,提升军人能打仗、打胜仗的虎狼之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从领导机关改起,从具体问题抓起,在立行立改、一以贯之中整顿改进作风,让官兵感受新变化、新风貌。加快反腐制度机制建设,强化权力运行监管,彻底整肃军队腐败现象,树好军队军人形象。第三,要调整改革聚集人才。改革部队现行征兵、国防生选拔、空军招飞各自为政,义务兵、直招士官、国防生来源渠道多元的局面,指定部门统一办理。针对大学生士兵逐年增多的实际,合理确定国防生、高中报考军校生、优秀大学生士兵直接提干比例,增加高学历士兵报考军校的招收数量。改进现行直招士官模式,除特殊专业岗位继续依托地方院校定点培养外,基层指挥士官和军地通用专业士官,全部从义务兵中选取,增加高技术专业士官和中高级士官编制,提高义务兵选改士官比例,逐步构建专业匹配、人尽其才、良性发展的人才建设格局。

猜你喜欢

士官军人国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军人就该这个样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咱是士官
四有军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