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宗棠治水

2014-03-15悠然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2期
关键词:哈密左宗棠水利

悠然

左宗棠是晚清的封疆大吏,在农业水利方面也很有才干,他经营西北十几年,十分重视水利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他在给刘锦棠的信里说:“西北素缺雨泽,荫溉禾稼蔬棉,专赖渠水。渠之来源,唯恃积雪化及泉流而已,地亩价值高下,在水分之多少,水足则地价贵,水绌则地价贱。盖自凉、甘、安、肃以达新疆,大致相若。治西北者,宜先水利;兴水利者宜先沟洫,不易之理。”后又在给狄道知州批札中强调:“甘肃治法,以均赋税,兴水利为首务。如能事事讲求实际,地方必有起色。”左宗棠把对兴修边疆地区的水利看得尤为重要。他要求部将张曜在哈密治理水利,认为这是“哈密永久之利。哈密为西陲屏障,地形极要”,体现了其政治远见和爱国主义精神。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东边的崆峒山,流经甘肃平凉、泾川等地,到陕西省入渭河,全长达450多公里。由于泾河水流湍急,泥沙极多,发水之季,浊水横流,往往“不受其利反得其害”。左宗棠驻节平凉时对治理泾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前人修治泾河,“均慕郑、白故迹,但拟治其委而置来源于不问。以径流之悍激性成,自高趋下宜非人力所能施。盖来源既长,收合众流,水势愈大。但于其委治之,断难望其俯受约束”。他主张“从其发源之瓦亭、平凉、白水、泾川一带,节节作坝蓄水,横开沟洫,引水灌平畴”,以恢复郑、白二渠的旧观。这些措施,让泾河上游的平、泾、白水、泾川一带塬地,皆成沃壤,泾川以下再能节节导引灌地,则聚之为患者,即足为利,而原田变为水地,靖阳南乡可无涝灾。为此,左宗棠委托上海采办转运委员胡光墉在德国买了一套开河机器,并且雇了几位德国技师;派平凉知府廖溥明设局主持其事。清光绪六年(1880年)冬,左宗棠亲往视察,指示新渠应再拓宽,并应加开数渠,以资容纳,上流宽缓,下流就可没有急溜。但这次水利工程收效不大,主要在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上游连降大雨,冲坏渠工,陕甘总督杨昌睿主张停工,以节劳费,德国技师也因渠底多坚石不主张续开。此时,左宗棠已离任,虽多次催促,但工程仍进展缓慢。

由于战乱,宁夏的各条水渠破坏很大,金积堡复收后,左宗棠就酌拨马化隆缴出款项,整理各渠。之后又拨银3000两,修复汉渠。不足之数,他指示了一个筹补的办法:由灌田各户计亩摊捐,不许违背。清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拨银1万两,兴办宁夏垦务,又以半数整治境内渠道。所需虽巨,但可见左宗棠关注水利建设的热忱和决心。

新疆土地肥沃,但雨水稀少,一般多依赖天山雪水或地下水灌溉。左宗棠认为要开荒屯田,首先得修渠掘井,兴修水利。主要采取防营独办、兵民合力、官贷民办三种方式,在新疆哈密修了城子渠,镇西厅之大泉东渠,迪化之永丰、太平二渠、安顺一渠,隋来县长渠、奇台各渠等。库尔勒修复旧渠40里,并疏通东西大渠。这些渠,“皆以兵工所修其雇民力者给以工资”。清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曾鼓励部将张曜领兵开往哈密东北石城子渠,引水灌田,但因戈壁渗漏严重,不得不从宁夏、河州、西宁等地设法搜购毛毡铺底,谓之“毡工”。借助这条渠水,张曜在哈密屯田2万多亩。“毡工”耗资甚巨,工程巨大,但足以想见左宗棠对新疆水利建设的重视和求真务实精神。

清光绪三年(1877年),西北大旱,左宗棠在陕西大力推广凿井灌田,这种凿井灌田“运动”在西北数省十分普遍。凿井可分四种:一种是水车井,一眼可灌地20亩;一种叫辘轳井,一眼可灌5亩;一种叫豁泉井,一眼可灌20亩;还有一种叫秤杆井,一眼可灌6亩。为了动员凿井,左宗棠采取了以工代赈的办法。由于老百姓不愿“起工”,他写信给陕西督抚谭钟鳞:“于赈粮之外,议加给银钱,每井一眼,给银一两或钱一千数百文,验其深浅大小以增减之,俾精壮之农得沾实惠。而且前之救时荒,异时之永水利,均在于此。计开数成井,所费不过数万金。如经费难筹,弟当独任之。”另一项措施是:劝有力之家,一律捐资开井,计富者出资,穷者出力,两得其益。由于措施得当,西北地区开井甚多,仅陕西大荔县就有“新开井三千多”,吐鲁番一地凿“坎儿井”达185处。这充分显示了左宗棠在治理水旱方面的才干。

在河州,左宗棠援助部将王德榜引抹邦河水溉田工程。据王德榜所立的《龙王庙碑记》中说:这条渠从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十七日动工,到次年五月三十日完工,历时近一年。渠长70里,宽1丈6尺,堤高3丈5尺,宽20多丈。此外,还开了很多支渠。共花钱400多万,火硝硫黄2600万石。“时值雨后,水势颇旺,渠内源源灌注,亦无泛滥之势”,这项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西宁,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冬,左宗棠命各厅县详细调查境内荒废渠道,准备夫料,以待来年实施春工兴修。现在可考的:一是修复了西宁府城西的一条约1里的渠道;二是重修碾伯栖鸾堡一带沟渠20余里。这次大规模整修,是对战乱后西宁水利事业的一次恢复和发展。

最后还需提及的是左宗棠对河西地区水利事业的功绩。经过战乱,河西地区“村堡颓废;查无人迹”,凉州、甘州和肃州三地人民死亡更多;玉门和安西一带,孑遗之民自力能耕的,不过十之一二;敦煌人民存者不过十之三四,地亩大半荒废。为了重建河西,左宗棠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首先使百姓安宁下来,给最穷的三县安西、敦煌、玉门拨银2万两,寒衣1万套,使他们不再流离失所;其次拨款兴办兵民屯田,解决军食供给;此外兴修境内渠道。张掖开渠7道,又复修马子渠五六十里,灌田6800亩。肃州就临水河整治七大坝,并均差徭、抚彝厅开挖各渠道,支银约1775两。

在左宗棠的倡导和发动之下,清军在驻地会同当地人民兴修了不少渠井。伴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西北的屯垦事业逐步兴旺,使遭受严重破坏的农业得到较快的恢复,也为左宗棠率军进一步收复新疆,建设大西北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哈密左宗棠水利
京新高速全线通车哈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哈密方言“走”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