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大生物量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2014-03-15张芳芳等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张芳芳等

摘 要:分析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的进展。概括了大生物量修复植物的优势,提出了筛选的判断标准和思路。探讨了大生物量植物应用于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实践的可行性。

关键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大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综合评估筛选法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11

城市土壤因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而区别于自然土壤,主要指厚度大于50 cm的非农用土壤,通常出现在城市和城郊区域[1-3]。城市化过程中的工业发展、城建工程的实施和居民日常生活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城市土壤,改变了城市土壤的理化属性,造成了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4]。城市土壤重金属既可通过直接接触密集的城市人群而危害人体健康,又可通过对大气、水体的影响而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进而影响生命安全[5-6]。城市土壤既可以为城市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是其必不可少的生长介质,又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栖息地,是其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城市生态环境息息相关[5]。因此,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1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原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是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其中工业生产、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生活垃圾堆弃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人为活动产生的重金属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大气,经过干湿沉降间接进入土壤;另一方面,附着于废弃物中,直接排入城市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甚至污染地下水。并且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城区内部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郊区,并且交通干线两侧、人类活动密集区、老工业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而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风景区、公园等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则属于中低度污染和轻微生态风险。

城市土壤Pb、Zn、Cu、Cd等重金属多介质复合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食物链传递研究表明,重金属已经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我国的城市郊区菜地土壤[7-9],重金属含量已超标的蔬菜大量向城市供应。除此之外,以扬尘为载体进入大气的城市土壤重金属,最终可通过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而进入体内并逐渐积累,从而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研究表明,北方沙尘暴天气发生时,大气环境中土壤重金属元素浓度迅速增加,Pb、Zn、Cu、Cd的浓度比平常高出3~12倍[10-11]。据相关研究部门统计,上海市大约有1/3的大气颗粒物来自于土壤扬尘[7]。此外,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积累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理生态等方面也产生一定的毒害,导致城市土壤的退化。

2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现状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使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修复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表1可知,尽管这些物理、化学修复手段对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仍具有投资大、修复效率低、对周围环境干扰性大、易导致次生污染等诸多缺点。相比较而言,尽管植物修复技术有着种质资源较少、修复效果待改善和植物生长条件等局限性,但其仍具有技术和经济上的双重优势,不仅能够利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活动来修复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有助于园林城市的建设。

广义的植物修复技术是在多学科交叉点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建立在植物对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耐性和积累性基础之上,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共存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和转化作用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12]。通常所说的植物修复技术是指选择具有吸收富集土壤中污染元素能力的植物,并将该植物种植于特定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随着该植物收获和植物组织器官的妥善处理,便可移除土体中的该种污染重金属,最终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13]。这种技术因为其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吸引了各国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1 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

现今已经发现的超富集植物约500多种,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的欧洲、美国、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的污染区,但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则是近几十年的工作。目前,关于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耐性和积累性机理、修复性能改进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此外,植物修复技术商业化因其工程性的试验研究以及实地应用效果,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2.2 超富集植物修复的局限性

超富集植物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利用植物修复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廉价、有效、使土壤免受扰动等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超富集植物由于其固有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第一,大部分超富集植物生物量低下,严重制约了修复效率,且植株矮小,不便于机械化作业;第二,超富集植物引种易受到地域性限制,因其多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区域性分布较强,难以适应新的生物气候条件;第三,超富集植物往往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对土壤中其他含量较高的重金属则表现出中毒症状,从而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最后,超富集植物根、叶、果实等器官机械折断、凋谢或腐烂等途径使重金属重返土壤,易造成二次污染,间接降低了修复效率。

2.3 大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与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

Ebbs等[16]认为超富集植物以外的其他大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也具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并提出农作物地上部可观的生物量能够补偿地上部较低的重金属含量的观点。周振民等[17]指出了大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植物修复技术。因此植物修复技术走向工程实践的主要任务是筛选与开发大生物量、富集重金属能力强且具有观赏性的复合型修复植物。

3 土壤重金属污染大生物量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现有超富集植物种质资源贫乏,并且其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修复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故植物修复技术还不成熟。另外,评价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标准是重金属迁移总量,然而已经发现的超富集植物因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而使重金属迁移总量相对较低,自然种群中存在着对重金属具有一定耐性的大生物量植物,虽然其单位质量的重金属含量尚不满足超富集植物的定义,但此时其所积累的重金属绝对量反而比超积累植物的绝对量大。因此大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对城市土壤重金属的修复作用更大。

3.1 大生物量修复植物的优势

以大生物量植物种质资源作为筛选修复植物对象是有依据的,一方面,大生物量修复植物具备普通植物的功能特点;另一方面,大生物量修复植物还有普通植物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主要表现为:

(1)高生物量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为筛选提供坚实的基础;

(2)在进行城市土壤修复、调控大气环境的同时,能够美化环境,一举两得;

(3)具备观赏性的大生物量修复植物,不会进行食物链的传递积累,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

(4)大生物量植物对人类健康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如油松、核桃、桑树等对杆菌和球菌的杀菌力均极强,花卉芳香油可抗菌,提高人体免疫力,可作为保健食品或调控大气环境;

(5)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品种选育、植物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经验日益丰富。因此,筛选大生物量植物修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可行的。

3.2 大生物量植物的耐性与积累性研究

4 大生物量修复植物的判断标准与筛选

由周振民等[17]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大生物量修复植物进行的综合研究可知,其筛选对象主要为部分农作物、杂草、树木和花卉。修复城市土壤的大生物量植物应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和观赏价值,按观赏部位可分为观花的、观叶的、观芽的、观茎的、观果的五类;从低等到高等植物,从水生到陆生;有草本也有木本,有灌木、乔木和藤木,种类繁多。因此筛选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大生物量修复植物就尤为重要了。

为了便于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分析法筛选出具备此能力的大生物量修复植物,这就要求植物符合一定的判定标准。耐性特征、积累特征、观赏性和生态调控功能是主要的评定指标,其中耐性特征和积累特征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耐性植物应该能够在较高重金属污染浓度的土壤上完成生命周期,并且污染处理的植物地上部生物量与对照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相比没有明显的下降,这才说明该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一定的耐性。积累特征以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综合表示,李庚飞等[25]研究表明,在利用大生物量非超富集植物进行重金属污染修复时,若植物对某重金属元素的转移系数和地上部分富集系数均大于0.1,说明植物对该金属元素具有富集的潜力。此外,植物观赏性和固碳释氧、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等生态调控功能等指标的纳入,对采用综合评估筛选法进行复合型修复植物的筛选更有意义。

大生物量植物种类繁多,盲目地筛选是不科学的。因此首先应该搜集资料,调查各种植物的特点及其本身生长习性,从中初选出最有可能成为修复植物的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之后再进一步确认。例如,可从受污染严重的区域采集仍然能够正常生长的物种进行试验,或从生长不易受环境影响的物种着手。初选大生物量修复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由植物的根、茎、叶初步判断[26]。生物量与株高成正比,而生物量越大,修复效率也相应增大,因此株高是修复植物的重要选择依据。为使筛选出的修复植物具有更好的实践性,也应尽量地人为模拟与特定重金属污染城市土壤条件相一致的环境条件,利用盆栽试验筛选出大生物量复合型修复植物。

5 结 语

我国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起步较晚,筛选工作做得不多,大量有潜力的修复植物还有待发现,尤其是以大生物量修复植物为筛选对象将成为一个突破口。总的来说,用大生物量修复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潜力巨大。在城市污染土壤修复中,大面积地应用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大生物量修复植物,既可以美化环境,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进一步提高大生物量修复植物的修复效率,应从生态位的理论出发,开展植物品种的筛选与培育、复合修复技术应用、修复效果验证试验等方面的研究,以适应城市需要,并将植物修复、观赏植物苗木生产、园林景观建设与生物质能利用有机结合,形成环境污染修复产业,走循环利用绿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磊,宋凤斌,王晓波.中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对策[J].生态环境,2004,13(2):258-260.

[2] 张甘霖,朱永官,傅伯杰.城市土壤质量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生态学报,2003,23(3):539-546.

[3] 黄勇,郭庆荣,任海,等.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05,25(1):14-18.

[4] Chen J.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A real challenge to soft protection and food security[J].Catena,2007,69(1):1-15.

[5] De Kimpe C R, Morel J L.Urban soil management: A growing concern [J].Soil Science,2000,165:31-40.

[6] 李敏,林玉锁.城市环境铅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5):6-10.

[7] 黄益宗,郝晓伟,雷鸣,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3):409-417.

[8] 张勇.沈阳郊区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评价[J].土壤通报,2001,32(4):182-186.

[9] 王庆海,却晓娥.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植物修复技术[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13,21(2):261-266.

[10] 王玮,岳欣,刘红杰,等.北京市春季沙尘暴天气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4):494-498.

[11] 庄国顺,郭敬华,袁蕙,等.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1,46(3):191-197.

[12] 盛连喜,冯江,王娓,等.环境生态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6-79.

[13] 吴志强,顾尚义,李海英,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超积累植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67-72.

[14] Brooks R R, Lee J, Reeves R D, et al. Detection of nickeliferous rocks by analysis of herbarium specimens of indicator plants [J].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1977(7):49-57.

[15] Chaney R L. Plant uptake of inorganic waste constituents [C]//PARR J F. Land Treatment of Hazardous Wastes. Noyes Data Corporation, New Jersey:Park Ridge,1983:50-76.

[16] 韦朝阳,陈同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1,21(7):1 196-1 203.

[17] 周振民,朱彦云.土壤重金属污染大生物量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C]//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出版社不详],2009.

[18] 刘维涛,张银龙,陈喆敏,等.矿区绿化树木对镉和锌的吸收与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1,19(4):725-756.

[19] 黄会一,蒋德明,张春兴,等.木本植物对土壤中镉的吸收、积累和耐性[J].中国环境科学,1989,9(5):323-330.

[20] 余国营,吴燕玉,王新.杨树落叶前后重金属内外迁移循环规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9,7(2):201-208.

[21] 王广林,张金池,庄家尧,等.31种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83-87.

[22] 许妍,周启星.天津城市交通道路扬尘排放特征及空间分布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6(12):34-39.

[23] 刘家女,周启星,孙挺.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3种花卉植物的生长反应及超积累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 039-2 044.

[24] 陈辉蓉,吴振斌,贺锋,等.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3):7-13.

[25] 李庚飞,程书强.金矿周围树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55-58.

[26] 刘家女,周启星,孙挺,等.花卉植物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7):1 617-1 622.

[8] 张勇.沈阳郊区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评价[J].土壤通报,2001,32(4):182-186.

[9] 王庆海,却晓娥.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植物修复技术[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13,21(2):261-266.

[10] 王玮,岳欣,刘红杰,等.北京市春季沙尘暴天气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4):494-498.

[11] 庄国顺,郭敬华,袁蕙,等.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1,46(3):191-197.

[12] 盛连喜,冯江,王娓,等.环境生态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6-79.

[13] 吴志强,顾尚义,李海英,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超积累植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67-72.

[14] Brooks R R, Lee J, Reeves R D, et al. Detection of nickeliferous rocks by analysis of herbarium specimens of indicator plants [J].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1977(7):49-57.

[15] Chaney R L. Plant uptake of inorganic waste constituents [C]//PARR J F. Land Treatment of Hazardous Wastes. Noyes Data Corporation, New Jersey:Park Ridge,1983:50-76.

[16] 韦朝阳,陈同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1,21(7):1 196-1 203.

[17] 周振民,朱彦云.土壤重金属污染大生物量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C]//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出版社不详],2009.

[18] 刘维涛,张银龙,陈喆敏,等.矿区绿化树木对镉和锌的吸收与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1,19(4):725-756.

[19] 黄会一,蒋德明,张春兴,等.木本植物对土壤中镉的吸收、积累和耐性[J].中国环境科学,1989,9(5):323-330.

[20] 余国营,吴燕玉,王新.杨树落叶前后重金属内外迁移循环规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9,7(2):201-208.

[21] 王广林,张金池,庄家尧,等.31种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83-87.

[22] 许妍,周启星.天津城市交通道路扬尘排放特征及空间分布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6(12):34-39.

[23] 刘家女,周启星,孙挺.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3种花卉植物的生长反应及超积累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 039-2 044.

[24] 陈辉蓉,吴振斌,贺锋,等.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3):7-13.

[25] 李庚飞,程书强.金矿周围树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55-58.

[26] 刘家女,周启星,孙挺,等.花卉植物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7):1 617-1 622.

[8] 张勇.沈阳郊区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评价[J].土壤通报,2001,32(4):182-186.

[9] 王庆海,却晓娥.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植物修复技术[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13,21(2):261-266.

[10] 王玮,岳欣,刘红杰,等.北京市春季沙尘暴天气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4):494-498.

[11] 庄国顺,郭敬华,袁蕙,等.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1,46(3):191-197.

[12] 盛连喜,冯江,王娓,等.环境生态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6-79.

[13] 吴志强,顾尚义,李海英,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超积累植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67-72.

[14] Brooks R R, Lee J, Reeves R D, et al. Detection of nickeliferous rocks by analysis of herbarium specimens of indicator plants [J].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1977(7):49-57.

[15] Chaney R L. Plant uptake of inorganic waste constituents [C]//PARR J F. Land Treatment of Hazardous Wastes. Noyes Data Corporation, New Jersey:Park Ridge,1983:50-76.

[16] 韦朝阳,陈同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1,21(7):1 196-1 203.

[17] 周振民,朱彦云.土壤重金属污染大生物量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C]//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出版社不详],2009.

[18] 刘维涛,张银龙,陈喆敏,等.矿区绿化树木对镉和锌的吸收与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1,19(4):725-756.

[19] 黄会一,蒋德明,张春兴,等.木本植物对土壤中镉的吸收、积累和耐性[J].中国环境科学,1989,9(5):323-330.

[20] 余国营,吴燕玉,王新.杨树落叶前后重金属内外迁移循环规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9,7(2):201-208.

[21] 王广林,张金池,庄家尧,等.31种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83-87.

[22] 许妍,周启星.天津城市交通道路扬尘排放特征及空间分布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6(12):34-39.

[23] 刘家女,周启星,孙挺.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3种花卉植物的生长反应及超积累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 039-2 044.

[24] 陈辉蓉,吴振斌,贺锋,等.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3):7-13.

[25] 李庚飞,程书强.金矿周围树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55-58.

[26] 刘家女,周启星,孙挺,等.花卉植物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7):1 617-1 622.

猜你喜欢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环境监管中的问题探讨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治理策略分析
浅谈水生蔬菜的非食用性功能
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利用生物炭减轻污染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