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红:市场平稳更有利于企业专注管理和研发
2014-03-15纪鹏飞
本刊记者 | 纪鹏飞
2013年,专用汽车行业经历近几年的低谷,出现恢复性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专用汽车共计生产了205.63万辆,比2012年增长了55%。然而,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2014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背景,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如何?与过去相比,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本刊记者就上述问题独家专访了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华骏)副总经理徐国红。
今年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估计与去年持平
《专用汽车》:2013年中集华骏的销量如何?根据上半年国内专用汽车的走势,您认为今年专用汽车行业的整体形势如何?与过去相比,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徐国红:从整个专用车行业来看,中集华骏去年的销量表现正常。得益于去年专用车行业的平稳发展,半挂车超额完成预定目标,但自卸车仅完成目标的九成,这主要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IV标准的实施和客户的观望等。中集华骏现在的发展重点已经由过去单纯注重产量提升转移到产品品质的提升,以技术促进销售,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对于今年的专用车市场,很多行业人士持乐观态度,认为会有所增长。不过,我个人觉得今年的市场情况不容乐观,估计能与去年持平。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自卸车还是半挂车,普通的“大路货”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要。随着国家治理雾霾的需要,治超力度进一步加大,用户将更加追求轻量化。我觉得“渣土车”将是今年的一个亮点。继半挂车之后,自卸车的轻量化趋势将更加明显、U形厢和高强钢将得到很好地应用,同时具备高可靠密封性能的渣土车将成为市场的“宠儿”。
《专用汽车》:近两年,我国专用车市场进入相对低迷时期,这给中集华骏带来了哪些影响?中集华骏又是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危机呢?
徐国红:近两年的市场低迷期对我们的影响倒不是很大,这主要是我们企业内部管理的逐步规范,以管理促效率的作用开始突显。我个人认为,市场的不温不火其实对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以前专用车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时,大小专用车厂只要是有产品基本上都能销售出去,用户也不在意运输的环境,企业把最大的精力都放在提高产能上。订单多了,对企业而言喜忧参半,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生产任务太重,交货的周期延长,售后服务的质量也将有所降低。近两年,企业和用户都面临着转型。用户越来越成熟,更加注重运输的效率和安全。10年前我们给用户推荐ABS、胎温胎压检测等安全零部件时阻力很大。而现在随着运输环境的改变,更多的用户愿意接受新技术、新工艺,行业目前推出的EBS、单胎、铝合金钢圈、轻量化车型等一大批新技术和新工艺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以前企业可能关注更多的是效率,现在最关注的则是技术。因为在市场转型期企业更愿意将工作重心回归到战略调整,有效推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
这几年专用车行业经历了痛苦的转型,中集华骏能够在市场下滑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管理的日趋规范。在我们内部有这样一个口号,市场可以没有华骏,但是华骏不能没有市场。从公司的领导层到一线生产,都有这样一个理念——质量第一。公司领导层不仅每个月召开产品质量现场会,传达出高度关注质量这一管理理念,而且还不定期地召开各种案例研讨,最终让质量第一成为公司的文化。在公司内部,质量部门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团队,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图纸工艺,只要没有按照标准生产,产品哪怕是查出一点小毛病都不允许签发放行,并且生产线和质检流程同步进行,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二是技术研发的力度逐年加强,目前我们整个研发团队有60余人,基本涵盖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设计人员的待遇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公司每年拿出一定的奖金鼓励技术人员从事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哪怕这项技术在市场上已经成熟,但是对第一次在华骏产品上成功应用的,我们也会进行奖励,以此逐渐培养企业的创新氛围。
出口量不大 是对国内市场的有效补充
《专用汽车》:专用汽车市场的低迷,使得众多专用车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中集华骏2013年出口情况如何?
徐国红:与行业内很多企业相比,中集华骏的出口量不大,去年出口不到1000台,虽然销量并不大,但是出口也是对国内市场的有效补充。在国内,专用车生产有明显的淡旺季,比如3、4月份是旺季,6、7月份就变成了淡季。国外的订单有个好处,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而且交货期相对较长,这就让生产能够持续稳定。此外产品走出国门,对企业的技术工艺的促进也是显而易见的。相比国内,国外用户对车辆的要求更高,从产品外观到专用性能都有个性化的需求,这更能帮助企业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铝合金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专用车车型
《专用汽车》:这几年轻量化的产品逐渐得到用户的青睐,作为行业内最早一批推出轻量化产品的企业,中集华骏在轻量化领域有何探索?材料轻量化与结构轻量化都属于汽车轻量化技术,您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现在行业内不少企业纷纷推出了铝合金材质车型,中集华骏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徐国红:中集华骏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轻量化的探索,为了能找到合适的型材,公司跟国内很多钢铁企业都进行了合作,甚至还联合研发。期间也经历了一些周折和失败,如今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不少经验。2012年我们与安钢、安阳兆通型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助推轻量化,轻量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今公司的各类产品都开发出了相应的轻量化车型,并且在用户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我个人觉得,结构的轻量化和材料的轻量化都很重要,但是衡量一个产品轻量化的真正水平还是结构的轻量化。材料的轻量化主要针对钢铁企业,专用车企业只需提要求做验证就行。结构的轻量化非常考验专用车企业的设计能力和制作工艺,需要进行力学分析、破坏试验、疲劳试验等,一个小的设计和焊接问题都可能引发很大的安全隐患。
至于行业比较热议的铝合金材质车型,我觉得这是专用车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铝合金并不适用所有的专用车,这主要取决于运输的介质。油罐车等受力均匀,受力点相对稳定的车型比较适合用铝合金,而自卸车、半挂车等车型由于装货不固定,受力点随时变化让铝合金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我觉得与国外相比,国内铝合金车型不能大面积使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运行环境,二是国内司机的用车习惯。以侧帘车为例,侧帘车在国外已经大面积使用,不仅装卸货物高效而且实现了轻量化,但是这个车型至今在中国得不到很好应用,司机认为不安全,国内装卸货物的随意性以及托盘箱没有大规模应用等都使这款车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中集华骏目前也研发出了一些铝合金车型,但是并没有实现量产,我们目前对铝合金的车型还持谨慎态度,对于这类产品,我们能做但不批量做。
《专用汽车》:模块化设计、节拍化生产已经得到行业内不少企业的关注,您如何看待这种生产模式,中集华骏有可能实现吗?
徐国红:模块化设计、节拍化生产属于第三代半挂车技术。尽可能地减少零部件的种类,不仅可以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将给售后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这种生产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要投入大量的设备,才能使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国内的制造能力尚未达到这种水平。国内专用车企业目前只有中集车辆集团深圳工厂初步具备这个能力,实施难度会很大但很有价值。
中集华骏十年前就已解决半挂车刹车失灵、吃胎的问题
《专用汽车》:当前半挂车的安全让不少业内人士绷紧了神经,半挂车也被很多人形象地成为“马路杀手”,半挂车的刹车失灵、吃胎现象比较普遍,您如何看待这些现象?您认为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徐国红:半挂车的刹车失灵、吃胎现象不是太大的技术难题,这些问题中集华骏在十年前就已经解决了。我觉得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产品的制造工艺存在问题,一般来说,大企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觉得企业只要加强配套企业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生产,注重制动反应时间,规范工艺生产流程,就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