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013年1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03-14李越云胡秀萍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8期
关键词:本院类药物器官

李越云胡秀萍

我院2013年1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李越云①胡秀萍①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本院上报的10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女性略高于男性,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附件损害,抗感染药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对已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类型和临床表现,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大意义[1]。本院ADR监测工作从2010年开始启动,经过几年的努力与探索,临床医护人员的ADR监测意识不断加强,监测工作正日趋完善。现对本院2013年收集整理上报的104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本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3年收集上报的有效ADR报告104例。

1.2 方法 使用国家ADR监测网络数据库进行资料录入,利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药物的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ADR的因果关系评价及程度分级按照2011年5 月4日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的标准进行确定。

2 结果

2.1 引发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的分析 104 例ADR患者中,男43例(41.35%)。女61例(58.65%),男女比例为1:1.40。年龄最小的11个月,年龄最大的87岁。具体年龄、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 104例ADR报告中,通过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共89例(85.58%);其次为口服给药11例(10.58%);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局部外用途径给药引发的ADR相对较少。ADR涉及的药物剂型有注射剂、片剂、胶囊等,见表2~3。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表3 引发ADR的药物剂型分布

2.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涉及药品按药品通用名进行统计,按照《新编药物学》[3]进行分类,104 例ADR报告中,涉及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消化系统用药等。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有48例(46.15%);其次是中成药14例(13.46%)。其中注射用头孢替安、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ADR最多,各6例,结果见表4。

表4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滴眼液 1 0.96 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1)镇痛药 1 0.96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抗肿瘤药 1 0.96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抗病毒药 5 4.81 更昔洛韦注射液(1),注射用炎琥宁(2),利巴韦林注射液(2)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3 2.88 甘露醇注射液(2),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1)

2.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损害最为常见,有46例(43.27%),临床表现多为瘙痒、皮疹、斑丘疹、皮肤风团样改变。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20例(19.23%),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5。

表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2.5 合并用药引起ADR情况 在104例ADR中,由联合用药引起的有12例(11.54%)。合并用药情况见表6。

表6 合并用药引起ADR情况

2.6 ADR的转归 上报的104例ADR在停用可疑药品或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患者治愈率为71.15%,好转率为27.88%,无死亡病例。转归情况见表7。

表7 ADR的转归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对ADR的影响 ADR发生病例女性略高于男性,这与文献[4]报道相似,这既可能与就诊患者结构有关,也可能与女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强,耐受性差有关。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中儿童、老年患者的ADR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18岁31例,占总例数的29.81%;年龄60岁以上者28例,占总例数的26.92%。

3.1.1 儿童易发ADR的原因 儿童患者易发生ADR,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体内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与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等因素有关。

3.1.2 老年患者容易发生ADR 老年患者易发生ADR的因素大致为:随着肝、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排及肾小管分泌能力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影响体内药物排泄;肝血流量降低、肝药酶活性减弱而致解毒能力下降;组织器官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敏感性增加;对给药剂量个体差异大,药效阈值变窄,易发生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有报道称,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药物治疗发生ADR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的2.5倍[5]。老年患者容易发生ADR,给药应谨慎。

因此,应根据老年人和儿童的特殊生理、病理特点给药,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遵循用药个体化,并在给药过程中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3.2 给药途径对ADR的影响 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

反应病例最多,其次为口服用药。静脉用药一直占医院主导地位,静脉给药直接进入人体循环、无吸收过程,内毒素、pH值等均是产生ADR的直接诱因[6]。另外,静脉给药多用于住院或门诊留院观察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通常较短,临床易于发现,故不良反应报告率高于其他用药[7]。实施输液的过程中,药剂的洁净程度、配加药液的顺序、输注速度等均与ADR有关。因此,临床上静脉给药应用于急重症病情,能口服的尽量避免静脉给药[8]。同时,提高输液操作规范性,保证输液过程安全、稳定,降低ADR的发生率。

3.3 ADR与药品的关系 在全部的ADR中,由抗感染药物引起者所占比例最高(46.15%),这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9]。造成此类药物ADR比例较高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抗感染药的过度使用,二是部分患者的特异性体质。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中以头孢类喹和诺酮类引发的ADR尤为常见。另一类ADR发生率较高的药物是中成药类药物,尤其是中药注射剂。

3.3.1 头孢类引起的ADR 由表4可知,头孢类引起ADR有27例,占抗感染类药物ADR的56.25%。其中以头孢替安最多。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主要表现有皮疹、瘙痒、呕吐、腹泻、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有文献[10]报告,青霉素过敏者中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建议临床医生对有青霉素过敏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需做皮试,即使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仍有可能致过敏性休克。为确保皮试的准确性,皮试液应以同厂家同批号的原药配制[11]。

3.3.2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ADR 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皮试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使用,其ADR的构成比也随之升高。以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较常见。临床表现除皮疹、皮肤瘙痒、静脉炎、恶心呕吐等一般反应外,头晕、头痛、烦躁、精神异常等中枢神经症状较其他类药物常见。王勇刚[12]报道,左氧氟沙星致跟腱炎,可能和其螯合特性有关。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与此类药物C7取代基有关,因此对有脑动脉硬化、癫痫病史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疾病患者,应慎用此类药物。

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ADR发生率提高、细菌耐药性增多等不良后果。因此,应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3.3.3 中药制剂的ADR 在本院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痰热清发生率最高,分析其导致ADR的原因可能是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中药组成[13]。黄芩中的黄芩苷、熊胆粉中的熊总胆酸、山羊角中的水解物、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连翘中的连翘苷等都可能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成分,特别是绿原酸和山羊角水解物属于高致敏物,故易导致多种类型的变态反应[14]。中药ADR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复杂,同时还含有其他未知的成分;有些品种的研究资料还不完善,当此类药物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而且,中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安全、有效、毒性低的药物,因此人们对其ADR往往重视不够。所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中成药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应提高对中成药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以提高该类药物的安全性。

3.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ADR所累及最多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附属器官,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皮疹、斑丘疹、荨麻疹、潮红、皮肤风团样改变等为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二是药疹是变态反应所致,目前临床上一些常用药,如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抗原性较强,较易引起此类反应。临床医生在用药前要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慎重选择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需做皮试的药物即使皮试阴性也该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一旦有药疹发现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

3.5 ADR与联合用药 在104例ADR中,由联合用药引起的有12例(11.56%)。临床上有时为了缩短患者的输液时间,常将几种药物混合在一组液体中输注,这种药物联合应用除可能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外,各种制剂的热原累加也是发生热原反应的重要因素[15]。故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减少用药品种数,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临床上静脉给药,在输注多组不同药液时,一般都不再更换输液器,两组药液在输液器内可能发生反应,尤其是目前大多医院都使用袋式输液器,药液残留较多,易发生ADR(药液浑浊、变色等)。输液器可选用袋式双头,一边接配制好的药液一边接0.9%的生理盐水,一组药液输完后以适量0.9%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冲洗完毕再输下一组药液,这样既可以降低ARDS的发生,又可以避免多次更换输液器以节约成本。

3.6 ADR报告质量 本院ADR报告主要存在个别项目填写不完整,事件过程描述不详细、含糊不清,使用非专业术语。缺乏检验数据如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过程中的体温、血压,肝功能发生异常时的具体检验数据等。其次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事件缺乏积极性,

有一定数量病例的漏报。且报告数量与WHO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也需进一步提高。

药物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很多的ADR是可以预防的。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ADR监测,进一步提高ADR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及时对上报的ADR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利于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预防ADR的发生,避免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1]吴海燕,韦炳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事,2013,27(10):1103-1106.

[2]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EB/OL].2011-05-04.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4.

[4]周鹏,孙渊,胡大平.我院45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11):269-271.

[5]王晓梅,金烈洲.1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21(1):467.

[6]唐智权,杨思芸.本院77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26):2472-2473.

[7]赵光纯,张艳丽.3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2,32(1):73-74.

[8]任新风.348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5):685-686.

[9]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EB/OL].2012-05-31.

[10]壬瑞,李纳新,董敬远.386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2001,4(4):226.

[11]范铭.头孢菌素致不良反应死亡53例文献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8(4):180-182.

[12]王勇刚.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3例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54.

[13]彭海斌.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44-45.

[14]许文叹,张雅兰,许嫦娥.123例痰热清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2,9(9):548-549.

[15]陈宁宁.我院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11):234-235.

Analysis of 104 ADR Cases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LI Y ue-yun,HU Xiu-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8):086-090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Method:104 ADR cases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The occurrence rates of ADR in fema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but the highest rate was in older age group,induc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related to antibacterial agents,clinical manifested were skin lesions and accessories injuries.Anti infective incidence is the highest.Conclusion:Advancing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of drugs and safe medication by enhancing ADR monitor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 Rational use of drugs

10.3969/j.issn.1674-4985.2014.18.029

2014-04-26) (本文编辑:欧丽)

①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李越云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uzhou City,Chuzhou 239000,China

猜你喜欢

本院类药物器官
类器官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ORGANIZED GIVING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