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印度火星探测点个赞
2014-03-14黄志澄
给印度火星探测点个赞
黄志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贡献。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2013年11月5日,印度用自行研制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成功发射了“曼加里安”(Mangalyaan)火星探测器。该探测器历经逾10个月的飞行后,于2014年9月24日成功进入预定火星轨道,并很快发回火星画面。根据设计,这个探测器将工作6个月。
“曼加里安”的大小如一辆小轿车,质量1350kg,有效载荷只有15kg,包括测量甲烷的传感器、拍照的彩色相机,以及测绘星球表面和矿产的热成像光谱仪。火星大气中的甲烷是当前火星研究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地球大气含有数十亿吨甲烷,绝大部分都来自微生物。因此,测定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有助于揭开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之谜。“曼加里安”的预算为45亿卢比(约合7400万美元),以西方国家的标准来说非常便宜,其费用只是早它2天到达火星轨道的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Maven)探测器的1/9。今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为此骄傲地说,印度的火星探测项目,其成本比花1亿美元制作的好莱坞电影《万有引力》(Gravity)还要低。这是由其任务目标简单明确,采用的都是印度本土的技术和印度科技人员的工资较低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印度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毫无疑问是印度航天事业的一大亮点。这一成就不仅使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之后,成功进行火星探测的第4个国家,而且印度首创了初次开展火星探测任务就成功的纪录。把探测器成功送入环绕火星轨道并非易事,在迄今51次火星探测计划中,失败的逾五成。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宣布完成这项任务时,印度总理莫迪与数百位科学家在班加罗尔的太空指挥中心同声欢呼。莫迪说:“我们今天创造了历史。我们勇往直前,闯入未知领域,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对于印度低成本探测火星的成功,各国媒体大多数都给予肯定,甚至包括中国的《环球时报》,它在“赞印度火星探测器,是风度也是态度”的评论中最后说:“中印互联网上都有一些对对方尖酸刻薄的声音,制造出中印深陷相互恶意的现象。这并非中印两国民众相互认知中的主流意识。中印的真实利益冲突远没那么严重,被种种原因推迟了的两国合作正在进入喷发期。因此,为印度的‘曼加里安’进入火星轨道鼓掌,既是我们的风度,也是我们的态度。”
中国也有些纸媒认为,“印度在载人航天方面大大落后于中国”;“对于仍存无数贫民的国家,印度的外太空野心是在浪费钱”;“成功背后的质疑之声也不应被忽视,要警惕军工复合体绑架印度政府政策”等。对于印度的火星探测的价值,印度作家古尔恰兰·达斯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印度‘低成本’火星探测意义非凡”中作了回答:“在一个受中产阶层不安全感困扰的社会,科学让位于更实际的职业生涯,比如商业、法律和工程。这是一个恢复年轻人对科学兴趣的宝贵机会。”文章还介绍,当“曼加里安”进入火星轨道后,印度总理莫迪敦促每一所大学和学校,花5min品味这个时刻,就像他们品味一场板球的胜利那样。
笔者曾长期跟踪印度航天的发展,也曾对中印两国航天发展的道路进行过比较研究。由于中印两国的国情不同,因而采取的发展途径有所不同,其结果也各有所长。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K·拉达克里希南说得好:“我们是在用一种与众不同的低成本创新方式来完成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但是,这次任务在技术上是经过合理构思和设计的。”这种低成本创新方式值得中国航天学习。为此,我给印度的火星探测点个赞!
黄志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