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危每感友朋赒
——记版画家杨纳维
2014-03-14漫云
漫 云
艰危每感友朋赒
——记版画家杨纳维
漫 云
《长空雁叫霜晨月》
杨纳维原名杨日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版画家之一,1912年10月出生于藤县濛江镇江权村。
呐喊战斗
杨纳维自幼勤奋好学,机敏聪慧,尤其爱好文学和美术。1931年,他在位于梧州市的广西大学预科班就读时,便做毕业同学录的设计、装帧和插图工作,开始显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在鲁迅先生提倡新兴木刻运动的感召下,他用自制的简陋工具,自学木刻。从此,手中的刻刀便不曾离开过他。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纳维开始以文艺为武器参加抗争,与同窗好友张达心、黄振已等人一起,创办了进步文艺团体“霄征文艺社”,编辑出版《霄征》文艺月刊、《霄征》文艺双周刊(《梧州日报》副刊)、《子夜》周刊(梧州《大公报》副刊),宣传抗日思想。
1934年夏天,杨纳维在广西大学预科班毕业,之后,辗转广西各地,担任过中小学教师及地方报纸的编辑。目睹黑暗、腐败的社会,他要呐喊,要抗争,长期积累的思想感情形成强烈的创作欲望。
1937年,在《梧州日报》任编辑时,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他,创作了处女作版画《脚步和着脚步》,从此,开始了木刻创作的漫长生涯。1938年,他用自制的木刻原版印刷出版《抗战木刻歌谣》小册子,同年,他的木刻作品《抢救沙堤决口》和《壁报在农村》,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在香港出版)。他的作品构思新颖、形象鲜明、线条明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杨纳维是一位正直严肃的艺术家,他寡于言笑,却爱憎分明,他用木刻这种独特的文艺武器,鞭挞黑暗,歌颂光明,表达自己追求进步的强烈愿望。他走到哪里,就战斗到哪里。
1944年秋,日军侵占藤县,他返回家乡,担任藤县民众自卫委员会宣传股长,他与好友卓楠祥及地下学员杜国宗、魏辛策等人一起,在太平镇创办了“海燕派报社”,公开代售《广西日报》(昭平版),并秘密投递《新华日报》(重庆版),创办了街头壁版,传播我党我军的战斗消息,宣传本地民众抗日斗争的事迹。同时,他创作了取材于太平的版画《农八婆》、《乞丐者》等,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与卓楠祥等人一起,举办了以木刻版画为主的“太平人民生活画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46年,杨纳维在桂林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针对蒋介石坚持反共,发动内战的现实,他创作了许多辛辣的作品,直刺反动派的痛处,因而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迫害,1947年7月被迫秘密逃亡香港。到港后,他参加了从内地逃亡到港的美术工作者所组织的“人间画会”,继续创作,继续战斗。1949年,他的木刻选集《怒向刀丛觅小诗》在香港出版。9月,他进入广东东江游击区,直接投身到人民解放斗争的伟大行列。
作品颇丰
新中国成立后,杨纳维用他的木刻,热情地讴歌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新思想,表达一个艺术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片忠诚。
1958年,他访问苏联,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开幕式,并以作品《报喜》参展,作品充满时代激情。
十年浩劫,杨纳维未能幸免,一只眼睛失明,直到1972年病情加重,才被准许离开干校。他虽只剩一只眼睛,却仍吃力地在木版上耕耘,艺术成就也在执着中变得更加灿烂。1976年,他创作的《长空雁叫露晨月》,于197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送到十四个国家同时展览;《战士指向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被选送参加1980年第二届亚洲美术展览;《待渔归》被选入法国巴黎1982年沙龙美展。他的版画开始走向世界。
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杨纳维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大胆尝试,吸收和运用唐墓石刻装饰的线刻特点,形成了自己阴刻白线的表现手法。他的创作,源于生活,坚持写实,致力于精雕细刻,又充满文学意味。他往往作画如作文,构图别致,刀法多变,黑白鲜明,创造出一种感情集中、朴素而爽朗的版画艺术语言,很富于感染力。
他的作品,题材十分广泛,他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分别收入《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中国版画集》、《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等大型画册。为了表彰其艺术成就,中国美术家协会于1962年在北京举办了《力群、黄新波、杨纳维版画联展》。1963年 ,“黄新波、杨纳维版画展览”分别在天津、上海、南京、重庆、南宁等十多个城市展出。1963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杨纳维作品选集》。1982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纳维版画选》。1984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纳维木刻》。杨纳维为我国新兴版画艺术增添了光彩。
1980年,杨纳维当选为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并成为《版画》的编委。
《黑色风暴》
重踏故土
1976年冬,杨纳维省亲回到梧州。重踏故土,他无限感慨,在他的版画集《窗前集》里,他满怀深情地记述:“梧州,曾是我青少年时期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前后历十余年。在这些日子里充满了忧乐、爱恨、斗争和罗曼蒂克的幻想。一九三七年一别,一九七二年重到,匆匆已三十年了。十年浩劫中,梧州是重灾区,劫后重游,百感交集,得律数首,语带伤感。今虽略作修饰,惟意仍其旧,聊存雪泥鸿爪云尔。一九七六年冬月再到梧州时记,一九八二年四月再改重抄。”
杨纳维的“得律数首”究竟是几首已经无从得知,不过,在《窗前集》里,他辑录了四首, 1982年4月的《羊城晚饭》也予以发表,现摘录其中一首:
重游梧州访旧之一
闷听江声日夜流,万千灯火是梧州。
卅年缥缈三分记,十载悲欢一梦收。
叛逆时招鹰犬嫉,艰危每感友朋赒。
重逢应是惊兼喜,相对无言两白头!
责任编辑:陈远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