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猜想
2014-03-14
尽管2013年的中国经济进入增速调整的深通道,但电影几乎是一枝独秀,还在不断续写着这几年的辉煌,我们电影人完全可以自豪地以“电影坚强”而自诩——217.67亿元的票房,比2013年高出27.51%——谁人能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这一年国产片表现突出:33部票房过亿,总票房收入高达127.67亿元,占比58.65%,同比增长也高达54.32%!电影院建设的关键词同样是高歌猛进,以每天新增11.9块银幕的速度迈进,全年新增银幕突破5000大关达到5077块!再次刷新去年的3832块新增总数和每天的10.5块,全国银幕总数也达到18195块!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不禁浮想联翩:中国的票房到底能走多远,还需要多少年才能拿下老大的宝座?这犹如我们的GDP何时能成为老大一样,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同仁热衷谈论的一大话题。假设中国的票房提升速度基本维持目前的加速度以每年25%的速度来计算,姑且设定美国票房为近年的110亿美元也就是大约700亿人民币的话,那么,中国票房登顶大概五、六年的光景也就够了。而如果以每年20%计,这个时间点也拖后不到一年。中美的票房差距,如果以每场次40元、按照人头算的话,也基本就是十三亿人每人多看一场的概念。而就影院建设来看,美国3.15亿人口,却有4万块银幕,比中国高一倍还多20%,所以尽管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仍然有空间。当然,中国影院当前的递增速度还能维持多久,这也是一个比哥德巴赫猜想可能还要难的一个命题。
不过,内容为王。就电影内容来讲,2013年的中国电影以《人再途之泰》、《西游降魔记》红火开场,其后出现了《中国合伙人》、《致已逝去的青春》的高潮,还有《北京遇上西雅图》以及《小时代》的口水风波,间或夹杂了《富春山居图》等的噪音,最后由票房飘红、口碑往下的《私人订制》收官,可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出现了不少接地气的片子,让人气、口碑、票房高潮不断;还有几个老导演,包括香港的导演,仍然宝刀不老;但忧的是,这几个新晋的、跨界的导演,主要是凭着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拍出了一些能够扣动观众心弦的片子,能否超越自我再有佳作,还是值得期待。而且中国电影总体水准仍然不高,缺乏境界,套用马斯洛的需求架构,可以说,还是停留在比较低层次的物质层面的探讨。我们的冯导,中国电影界的精华,认认真真地想升华,可轻车熟路的就是插科打诨的讽刺喜剧。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段子: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难怪他自己也在调侃:认真拍会亏,随随便便拍却赚个盆满钵满。不知道这是导演的无奈还是观众的低水平?
技术上,这一年3D系统可能是最为热闹的,毕竟票价基本能翻倍,影院也就有动力来投入建设,厂家也有积极性来研发推广,真正显示了有钱好办事的商业信条。从上海CIFTE、到BIRTV、再到年底香港的CineAsia,参与最积极、数量最多、产品更新最起劲的就数这群人。针对3D亮度不够的弱点,厂家们各显神通,争相推出光回收提高光效的升级系统。比较有意思的是,市场老大RealD在这些展会上却总是敲边鼓,而且暗示不少产品长相相同有侵权嫌疑;而一些矛头所向的企业却底气十足,宣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并放言:请放马过来!
接近年底,蓄势已久的激光放映终于成为现实,NEC在小2K上先下手为强吃到了甜头,在激光投影上再次捷足先登,推出了NC1100L,而另两个巨头巴可、科视早先也都做过演示,相信在解决一些小Bug、小细节之后推出产品也是转眼间的事情。激光有众多好处,但最终能多快推广,影院是否待见,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跨界,是2013年一个极具震撼的关键词,有微信对电信市场的颠覆,更有徐峥、赵薇等跨界导演的成功。接近年底,一直以视频技术领先的科视推出Christie Vive Audio音频解决方案,进军3D音响,在杜比、巴可之后,又给业界出演了一场跨界转身的好戏。影院的吸引力在大画面大声音大环境,3D沉浸声音响一开始就是要完善影院的“大”拼图。尽管杜比全景声和巴可Auro 3D两大格式的争斗不尽人意,但从制作到发行再到放映都是在积极拥抱这一新技术的出现,因而两个阵营都在不断地攻城略地,看来这个市场潜力巨大。科视跨界,到底是分块肉、分块骨头、还是分杯羹,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