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旗帜间的较量
2014-03-13苏洁
苏洁
3月2日,克里米亚迎来了冲突后的第一个周末。位于首府辛菲罗波尔市中心的议会大楼门窗紧锁,大门被用桌椅等物品从里面封住,仅留一个小门供人出入。大楼“包裹”得严实,而几天前负责把守的武装警察已不见了踪影。
议会前的广场上,数百人举着红白蓝三色俄罗斯国旗,有人在人群前慷慨激昂地发表着演讲。演讲者是辛菲罗波尔“俄罗斯统一”党副主席波隆斯基,他坚称外界关于“克里米亚动武”的报道是谎言。“那是我们自己的自卫队,我们要保护自己,没有人强迫我们。”广场的扩音器里,播放着俄罗斯歌曲。与连日来的暴力冲突相比,这场“亲俄”的集会难得和谐,偶尔还有掌声。
此时的辛菲罗波尔街头,也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平静。除了部分被封锁的道路外,出租车基本可以畅行无阻。集市上散落着零售摊点,光顾者虽不多,倒也看不出几天前冲突的痕迹。“大概大家最近都厌烦了。只是前几天市区有人开枪,让我担心了一阵子。”中学教师安东尼娜回忆。在安东尼看来,尽管克里米亚局势骤然紧张,但对辛菲罗波尔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
然而,克里米亚军分区的一个微妙举动却在向外界昭示,变化已经到来。3月2日当天,一名士兵把克里米亚共和国国旗挂到了乌克兰国旗旁边。在此之前,这里只悬挂着一面旗帜:乌克兰国旗。“我们也是奉命行事。”一位军分区的负责人表示。
这一变化为乌克兰危机的形势再添变数。目前,危机已经爆发三个多月,随着总统亚努科维奇失踪并被通缉,以及反对派新政府名单的公布,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形势基本上已“倒向”西方。然而,就在局面仿佛明朗,人们猜测乌克兰又要“向西转”的时刻,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局势却发生了逆转。
起先,俄罗斯黑海舰队装甲部队进入克里米亚,“以保护驻军安全”。2月25日,一些克里米亚当地民众就举行了示威活动,抗议基辅发生的政治动荡,部分抗议者甚至要求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第二天,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克里米亚目前的形势,而“从乌克兰独立出来”也被摆上了讨论桌。
当地的亲俄派和亲欧派也爆发了激烈的流血冲突,克里米亚随之成了乌克兰危机的新热点。“无论对于乌克兰还是俄罗斯,克里米亚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要将此地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以借此辐射黑海沿岸国家。目前克里米亚的局面,给乌克兰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乌克兰经济政治研究中心的政治问题专家维克多·扎米亚金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有分析认为,随着克里米亚的“变节”,乌克兰“革命”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而这一阶段的突然到来,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亲俄、亲乌、独立三阵营的肉搏
乌克兰代理内务部长阿瓦科夫曾表示,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最后一次露面是在克里米亚。当时亚努科维奇原本打算乘私人飞机离境,被边境警卫拦下,无奈改驾车前往克里米亚。但这位前总统随后切断一切通讯方式,不见了行踪。
正当外界猜测亚努科维奇本人究竟身在何处时,“克里米亚”这个名字再次登上了全球媒体的头条。
这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道命令开始。
乌克兰政坛动荡以来,眼看亲俄派的亚努科维奇消失于政坛,亲欧洲的反对派掌握了乌克兰局势,普京和俄罗斯却始终“按兵不动”。直到2月25日,索契冬奥会结束的第二天,两辆俄罗斯军队的装甲车突然出现在克里米亚。
作为俄罗斯黑海舰队驻乌克兰的基地,克里米亚虽属乌克兰境内,却并未对俄武装部队的进入作出“应有的”反应。在克里米亚的港湾城市塞瓦斯托波尔,装载着俄罗斯士兵的卡车也罕见地出现在街头,进行巡逻。
“克里米亚是‘分裂的乌克兰的典型。这里原本是俄罗斯的领土,也是前苏联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后来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半岛当作‘礼物送给了乌克兰,克里米亚60%以上的人是俄罗斯民族,政府的官方语言也是俄语。可以说,在感情上,这个乌克兰的自治共和国对乌克兰却没有太多亲近感。但克里米亚本身也很复杂,亲俄派、亲欧派,或者支持独立的,都存在。”维克多·扎米亚金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克里米亚政府对俄罗斯军队“不做反抗”,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2月26日,普京下令西部和中部三军部队,举行为期6天的紧急戒备演习,以测试军队的战备状态。有美国媒体报道称,“这是俄罗斯在展示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存在感。”
“俄罗斯军队进入克里米亚”,一时间成了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乌克兰反对派政府向美国和联合国发出了“求救信号”。
俄罗斯的存在感不仅仅体现在军队上。就在俄装甲车进驻的同时,克里米亚各地也接连发生亲俄罗斯的示威游行,规模大时可达到数千人。2月25日当天,数百名示威者聚集到自治共和国议会广场,要求自治共和国宣布乌克兰目前的反对派政府为非法;恢复1992年版克里米亚宪法,以便拥有自己的总统和独立的对外政策。同时,他们要求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继续留在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还是直接并入俄罗斯。
情绪化的示威者愤怒表态,“一群强盗掌了权,我已经准备好拿起武器,去与那些篡夺权力的法西斯分子作战。”更多人则表达了向俄罗斯求援的意愿,有人喊出了“俄罗斯,请救我们”的口号。“只有俄罗斯才能保护克里米亚。”示威者安东尼认为现在的克里米亚别无选择。
并非每个克里米亚人都站在安东尼的一边。
就在亲俄罗斯示威者们走上街头的第二天,当地时间2014年2月26日,在辛菲罗波尔的自治共和国议会大楼前,两批示威者“短兵相接”。对抗一方是要求克里米亚政府不承认乌克兰新领导层的克里米亚居民,另一方为支持政权更迭的克里米亚鞑靼社区代表。“鞑靼社区属于克里米亚的原住民,他们既不算亲俄罗斯派,也不算亲欧洲派,更多的是希望克里米亚能够独立、自治,保持自给自足的状态。”被派往克里米亚的中新社记者王修君分析。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现场聚集了数百名克里米亚居民和上千名鞑靼社区代表。两拨人先是举着各自的旗帜,在广场的各占一边,中间只留了不足一米的狭长通道,互相对峙。
警察挡在两拨人面前,却无力阻止狭长的通道越来越窄,终于双方开始动了手。互相推搡变为撕打,手持棍子的警察被挤压在人群中,动弹不得。中间的人动起手后,骚动的范围逐渐扩大,终于演变成了上千人的肢体冲突。乌克兰旗帜、俄罗斯旗帜、克里米亚旗帜乱作一团,摄像机的闪光灯也跟着疯狂闪烁。
这看起来像是一场双方实力的“摸底战”。最终冲突导致一人心脏病发死亡,另两人在踩踏中受伤。
这场冲突的同时,议会大楼外还有一群小规模的亲乌人士在举行集会。他们默默举着画有心形图案的海报,号召留在乌克兰,停止分裂。
对峙仍在继续,随着天色越来越晚,抗议者们在路边建起了路障,点燃了篝火。越来越多的人也聚集到政府办公大楼,据现场媒体报道最后大约集中了2万人。对峙、斗殴、踩踏,骚乱中30多人受伤,夜里又有一名女子被踩踏致死。
俄罗斯:“不会无视克里米亚的情况”
2月27日是冲突发生后极具戏剧性的一天。当天凌晨,辛菲罗波尔的天空仍是一片阴沉。路上行人不多,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和议会大楼外,光秃秃的树在寒风中摇摆着枝杈。这时,几十个“不速之客”突然闯入。
根据美联社报道,这些武装人员佩戴着象征苏联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黑色和橙色标志物,打出“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标语。他们似乎并不打算伤人,向在场的记者投掷闪光弹,拒绝回答问题,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则根据议会工作人员的信息报道,这些武装人员穿着没有任何身份标志的作战服。进入大楼前,他们向大门开枪,以驱散警卫,但双方没有交火,也没有人员受伤。武装人员中有一个随后攀上了矗立在政府大楼外面的旗杆,升起了俄罗斯国旗。
据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阿纳托利·莫希廖夫事后回忆,当时现场大约有50个武装人员。
与此同时,俄罗斯装甲车前几日进入的塞瓦斯托波尔市也遭遇了同样的经历。该市政府机构前的一面乌克兰国旗也被降下,换成了俄罗斯国旗。
“这段时间经常可以看到街上有类似的武装人员在巡逻,他们把肩章、袖章取了下来,甚至蒙面,所以无法辨认身份。”王修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对于这批人,西方媒体多将其描述为“亲俄的武装人员”,而俄罗斯媒体则将这些人被称为“乌克兰说俄语的公民自卫队”。
27日下午,这群武装人员占领了克里米亚当地政府大楼,并迫使当地内政部长辞职。当时,克里米亚议会电话已无人应答,议会网站也停止运作。俄罗斯媒体随后报道,议会新闻办公室证实,议会大楼已被占领。
很快,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决定,今年5月就克里米亚的地位举行公民投票。根据乌克兰当地媒体分析,这意味着克里米亚将对是否留在乌克兰进行表决。
也是同一天,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经由俄罗斯媒体发表声明,认定自己仍然是乌克兰合法国家元首,并请求俄罗斯为他提供安全保障。尽管有俄罗斯媒体表示看到亚努科维奇在莫斯科一家酒店现身,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则表态,他对亚努科维奇就在莫斯科的情况不知情。
28日,“占领”仍在继续。同样是凌晨,一群武装人员占领了辛菲罗波尔的机场,并在短暂控制后撤离。根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大约50名身穿迷彩服的武装人员乘3辆没有号牌的卡车抵达机场,并直接冲入国内航站楼。位于塞瓦斯托波尔的另一座机场也被占领。“他们离开后,机场运转正常,没有飞机延误。”事后机场官员如此对媒体描述。
事情并不像机场官员描述的那么简单。机场被“占领”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新任“亲俄”总理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求助,请俄罗斯帮助维护和平。阿克肖诺夫表示,“只承认亚努科维奇为乌克兰的合法总统。”随后,俄罗斯官方回应“不会无视克里米亚的情况”。
局面似乎逐渐朝着对俄罗斯有利的方向发展。美国《纽约时报》称,当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2月26日宣布俄军15万人开始大演习的消息时,数千名俄罗斯族人正聚集在辛菲罗波尔的政府大楼外,高喊“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美国媒体认为,这一系列“占领”活动的种子,似乎早已埋藏在前几日的动荡中。
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终于坐不住了。2月28日,奥巴马中断既定行程,首次公开回应称,美方“将与国际社会确保任何对乌克兰的军事干预都将付出代价”。当天,应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也举行了紧急磋商。随后,英国首相,德、法和波兰外长,捷克、波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议长纷纷发表声明,表示谴责和担忧。
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
克里米亚局势的风云突变让越来越多的媒体记者意识到,这个南部半岛此刻正“锁着”乌克兰政治的脉搏。
3月1日,王修君从“基本大局已定”的基辅乘火车前往克里米亚,因为“飞机几乎不能正常运转了”。一下了火车,王修君发现一切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本来以为这里会到处有街头冲突,但并非如此。或许是周末的原因,城市很平静,并未见到大规模冲突,零星可以看到一些武装人员在巡逻。”王修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所处的辛菲罗波尔情况尚可,但其他地区或仍有冲突在继续。
表面的平静无法掩盖各方的不安和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
3月1日,俄总统普京提议“在乌克兰领土动用俄军事力量,直至该国社会及政治形势恢复稳定。”而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同意了这一提议。
普京提议“动武”,一石激起千层浪。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表示,“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如果俄罗斯成功控制了克里米亚,那么接下来有可能会进一步向其他地区部署军队,尤其是东部城市顿涅斯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阿拉伯电视台认为,俄罗斯将乌克兰推到了悬崖边上。
“48小时内决定!”德国《图片报》更是打出了大大的标题,认为普京表态后的两天,欧洲和乌克兰当局如何应对至关重要。3月2日,北约举行特别会议,探讨乌克兰局势;乌克兰反对派政府继续要求西方军事援助;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阿什顿于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外长会议;而联合国安理会更是连续两天举行紧急会议。
尽管多次向外界求援,但尚未站稳脚跟的乌克兰反对派政府,内部还是出了问题。3月2日,乌克兰基辅当局前一天刚任命的海军司令别列佐夫斯突然“变节”,宣示效忠克里米亚人民,也就是说,他已转投亲俄的克里米亚政府。随后,乌克兰反对派政府指控其“叛国”。
同时,俄罗斯新闻社等报道称,驻扎克里米亚的乌克兰军人“正全体脱离部队,向克里米亚亲俄当局缴械”。乌克兰反对派政府国防部随即发表声明,否认这种说法。
“从目前的军事力量对比看,在克里米亚的军事部署,乌克兰政府起码是不输于俄罗斯政府的,如果真正爆发冲突,很难说谁胜谁负。如果存在倒戈的问题,就另当别论了。”王修君说。
面对危机的加剧,克里米亚居民也采取了进一步行动。近几日,塞瓦斯托波尔等城市的居民相继成立了自卫队。成立后不久,他们就围堵了乌克兰海军驻塞瓦斯托波尔市一处营地,要求海军表态,到底是支持本地的民众还是听从于新政府。“我们也没有武器,所以不可能与他们武器相对。但会有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武装力量,来帮他们做正确决定。”面对媒体镜头,一位自卫队成员表达了自卫队的策略方针,他们无力动武,只是希望局面快点稳定下来。
最近,有媒体拍到照片,在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市郊外,一位手持俄罗斯国旗的大叔走在前面,给一队俄罗斯陆军步兵带路。一片灰蒙蒙的色调中,红白蓝三色的俄罗斯国旗显得很突出。照片难辨真伪,但这场旗帜之间的较量,注定还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