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发展关系探析
——以怀化学院为例
2014-03-13张松青隆舟
张松青,隆舟
(湖南怀化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发展关系探析
——以怀化学院为例
张松青,隆舟
(湖南怀化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交往,同学交往)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成绩以及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师生之间交往频率不高,同学之间的交往深度不够,在有限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男女大学生所获得的成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师生交往;同学交往;大学生发展;调查研究
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方面。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主体地位,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但缺乏对其具体影响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师生交往与同学交往,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试探索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师生交往和同学交往各自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从怀化学院选取本科大一至大四的1000名学生,剔除无效问卷,有效样本819人。被试的基本情况如下:男生39%,女生占61%;文科占58.2%,理科占41.8%;四年级学生占16%,三年级学生占45.6%,二年级学生占20%,一年级学生占18.4%;汉族占69.6%,少数民族占31.6%。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是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CSEQ)第四版的中文修订版,由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教授修订而成。英文版在西方反复使用、修改后,其信效度颇佳,已经得到学者们普遍认同。中文版也已在国内几所高校施测,建立了初步的数据库和常模。
《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包括四个部分:背景信息、大学活动、对学校环境的感知、大学收获。本研究关注的是问卷中的三套变量:大学生的背景信息,人际交往情况(包括师生交往和同学交往),及其收获测评。在《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中,师生交往维度包括11道题,同学交往维度包括12道题,选项赋值如下:1(常常),2(经常),3(偶尔),4(从未)。大学收获包括25道题,选项赋值如下:1(很多),2(多),3(一些),4(很少)。师生交往变量与同学交往变量的题项具有较高的信度(Alpha=0.85,见表1;Alpha=0.87,见表2)。师生交往变量与10个项目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的范围为0.52~0.79之间,见表1),10个项目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范围在0.21~0.66之间,见表1)。同学交往变量与12个项目相关性也较高(相关系数的范围为0.41~0.77之间,见表2),12个项目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范围在0.2~0.79之间,见表2)。在大学收获变量上,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一致,该变量包括7个维度:通识教育、智力发展、科学和技术、个人发展、职业准备、差异体验、以及收获总量。
表1 师生交往变量间的相关性及师生交往量表的信度
表2 同学交往变量间的相关性及同学交往量表的信度
(三)程序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考察了学生个体特征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将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成绩、民族、父母教育程度、学分、攻读更高学位及课外学习时间等作为自变量,将师生交往变量及其10个项目、同学交往变量及其12个项目当作因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法处理相关数据。
研究二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大学收获的影响,将师生交往和同学交往分别作为一个单独的自变量,将通识教育、智力发展、科学和技术、职业准备、个人发展、差异体验、以及收获总量分别作为因变量。研究一显示,性别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影响较大(见表3和表4)。所以,研究二单独挑选出“性别”变量并分解,进一步探讨男生和女生的人际交往经验对其收获的影响及其差异性。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其人际交往情况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见表3、4)。其中,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成绩、学分以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与师生交往和同学交往有显著的相关性(P〈.05)。
从师生交往方面来看,首先,学生的性别与师生交往变量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选课、学术专业定向、职业计划、课外交往、课外讨论、询问学习表现、研究课题等方面;其次,学生的年龄与学生“是否向教师询问选课信息”以及“是否与教师一起讨论其学术专业定向或课程的选择方案”显著相关;另外,课外学习时间也与师生交往中的选课、学术专业定向、职业计划、课外交往、写作、课外讨论以及询问学习表现等方面显著相关;最后,学生的成绩、父母教育程度对师生交往中各维度存在潜在的影响(见表3)。
从同学交往方面来看,第一,学生的性别与“结交兴趣不同的同学”、“结交民族背景不同的同学”、“结交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与恋人相处”、“与价值观不同的同学讨论”、“与政治观点不同的同学讨论”、“与民族背景不同的同学讨论”等方面都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第二,学生年龄与同学交往中的“结交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以及“与恋人相处”显著相关;第三,学生的成绩对“结交兴趣不同的同学”、“结交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与民族背景不同的同学讨论”、“与不同国家的同学讨论”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时间也对“结交兴趣不同的同学”、“结交学科不同的同学”、“与学科不同的同学讨论”等方面与同学交往具有相关性(见表4)。
表3 学生特征对师生交往变量的影响的标准化系数
表4 学生特征对同学交往变量的影响的标准化系数
表5 大学生师生交往对大学生收获的影响的标准化系数
表6 大学生同学交往对大学生收获的影响的标准化系数
表5和表6显示,男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大学收获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师生交往方面,男生的总体收获大于女生。具体而言,男生的经验增长主要表现在通识教育方面,在个人发展方面相对少一些;而女生在差异性体验方面的收获最多,职业准备方面相对较少;男生的通识教育、职业准备、科学技术收获多于女生,女生在智力发展、个人发展、及差异体验三方面的收获较男生丰富。总体而言,师生交往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影响较大,对职业准备影响较小(见表5)。同学交往方面,男生的总体收获也较女生丰富。具体表现在,男生的通识教育、智力发展、职业准备和科学技术四方面的收获要比女生多;而在个人发展和差异体验方面,女生的收获相对较多。总体而言,同学交往对学生在差异体验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收获的影响比较大(见表6)。
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学生攻读更高学位的意愿,与师生交往变量的相关性仅表现在交流个人心事维度,与同学交往的相关性则表现在与不同学科、不同价值观的同学讨论维度;学生的民族背景,在师生交往方面也仅与询问学习表现相关,但在同学交往方面相关项目较多。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认为,学生的升学意愿是师生交往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升学意愿越高,学生与老师的交往越密切。但本研究结果与之不符。这可能与目的性抽样有关,缩小了样本的范围,以至影响了分析的结果。此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可变系数多,有待进一步更深入探讨。
总而言之,一方面,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成绩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背景信息与师生交往和同学交往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大学师生之间的交往频率不高,同学之间的交往深度不够,男生和女生的人际交往情况也存在差异,但这些有限的人际交往经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种促进作用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
三、小结与启示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自身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交往中的谈话话题和信息对学生在多样化知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具有较大影响。但是,研究结果也同时表明,大学师生的交往频率不高,同学交往的深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发展。目前,高校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科研与教学上,指导学生或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不多,特别是课后交流很少。对于有科研项目的教师而言,缺少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本科生也很难进入他们的科研视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拓展路径。(1)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提倡育人观的回归,使更多高等教育者的目光转回发现和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认识到其意义和价值不亚于发表论文或晋级。(2)改革课堂教﹑
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变传递型为引导型研究型,变“跟着思维”为“学会思维”,学生不局限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更要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新问题。(3)建立师生间的交流机制,在课外留出一定的制度化时间让师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比如,a.利用信息技术(Q群、MSN、Email、BBS、微信、微群、博客等)创造师生交流新通道;b.在学生社团活动、科技竞赛、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见习中,增加教师的指导时间和力度;c.鼓励教师在申报课题和科研项目中包括学生团队。(4)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人文社科讲座、科技竞赛、文化艺术节﹑师生论坛等,营造一种科﹑技人文交融,师生交流互动,生气勃勃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树立“优质资源消费观”,主动寻求优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打造读书、科技、创新的活动平台,组建学生成长成才指导教师专家库,促进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发挥。(5)完善考核制度,转变仅重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模式,纳入教师对学生指导的质性考核,加奖教师在社团活动、科技竞赛、项目研究等形式中对学生的指导并列为职评因子,树立创新型教师的典范。此外,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加强同学交往的质量,促使大学生的交往不局限于日常生活情感交流,更多的是在专业学习、个人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有深度的高质量讨论,培养多元化的积极思维方式。
[1]SHOUPING HU&GEORGE D KUH.Diversity experiences and college student learning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03,44(3):3202-332.
[2]黄琼萃.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KUH G D,GONYEA R M,KISH K E,et al.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Norms for4th edition [Z].Bloomington: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and Planning,2003.
[4]李霞.关于大学生学习成就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Huaihua University
ZHANG Song-qing,LONG Zhou
(Huaihua University,Huihua,Hunan 418008)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issues relating to students’communication with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in college was done based on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vestigation data.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interactions were influenced by age,gender,score,and parental education degree of college students,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unication promoted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However,a rather low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is maintained between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as well as a very shallow depth of communication is maintained among students for some reasons.Attainments differentiate between male students and female ones from such limited interactions.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communi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empirical research
G645.5
:A
:1674-831X(2014)05-0072-04
[责任编辑:胡伟]
2014-06-21
湖南省社科基金“地方二本院校大学生学习力提升学校干预研究”(13YBB171)
张松青(1964-),男,湖南芷江人,高级政工师,现任湖南怀化学院院长助理,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隆舟(1984-),女,湖南怀化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学生心理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