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闭症儿童的破冰之旅
——自闭症孩子对人如何产生关注
2014-03-13魏轶兵
魏轶兵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9)
试论自闭症儿童的破冰之旅
——自闭症孩子对人如何产生关注
魏轶兵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9)
本文分析了自闭症儿童不关注人的原因,并提出了让自闭症孩子关注人的常用技巧,包括权威性的建立和亲密感的建立。
自闭症 权威性 亲密感
1.问题的提出
对周围环境产生关注是儿童学习的主要途径。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状态严重阻碍这类儿童向外周环境学习[1],是导致他们在语言、认知、社交等诸多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自闭状态的形成固然与这类儿童神经生物学因素密不可分[2],但是在当前还不能采用神经生物学方法进行有效介入的情况下[3],教育是对其进行有效干预的公认方法。人是引领自闭症儿童对环境能否产生关注的关键因素,如果自闭症儿童对人产生兴趣、警觉,也就不存在自闭,因此为自闭状态破冰,研究者认为首先要让自闭症儿童对人产生关注开始,是对自闭症儿童能否进行有效教育的基本前提。如何才能让自闭症孩子对人产生关注,研究者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
2.自闭症儿童不关注人的原因
2.1.在自闭症孩子心目中教育者们是“干扰的人”。由于自闭症孩子问题多,他们很容易被告诉不该做这儿,不该做哪儿,说话者不论在态度、语气和动作方面让孩子听起来不舒服。尤其是当人们如果觉得自闭症孩子做的事情没意义,是“重复刻板”的病态表现,就会经常性地“干预”孩子,比如把孩子拉过来做一些被教育者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等等。如果孩子把这种“干预”定位为一种干扰。研究者发现经常有一些自闭症孩子在有人接近他们时,他们会说“爸爸,再见”或“老师,白白”之类的话。任何人对干扰者都会习惯性地躲避,与自闭症无关。
2.2.在自闭症孩子心目教育者们是“无威的人”。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人们认为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于是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有意无意地教孩子很多东西,自闭症孩子并不能等量吸收。高兴就去做,不高兴就不去做,做不做要看孩子的心情和兴趣,与说者是谁无关,这些现象在自闭症孩子中非常普遍,这不仅仅暴露出自闭症儿童极度以自我为中心,还反映出教育者们没有引起自闭症孩子的警觉性,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威信。在教育者们说的话落入不了了之的境地之时,孩子们视他们为空气的意识也同时被强化。自闭症孩子的这种经历和体验,又怎么会让他们对人的存在产生关注。
2.3 在自闭症孩子心目中教育者是“难懂的人”。自闭症孩子的兴趣、语言、认知等能力受限,对人们之间的对话不容易听懂,社会情景内涵不容易读懂,他们看我们着一群莫名其妙的人做着莫名其妙的事情。我们把他看做“外星孩子”,他们也把我们看做“外星世界”。为了不任由孩子自闭下去,人们通常会用各种手段刺激自闭症孩子对我们产生反应,食品就是被经采用的一种手段,如用一粒糖果激发孩子对学习目标产生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在糖果和学习目标之间来回切换,又置“人”于何地?
3.让自闭症孩子关注人的常用技巧
如果“人”在孩子心中没地位,他们不会关注;如果“人”没有趣味,孩子们也不会关注;如果自闭症孩子没有关注人的习惯,那不叫真正的关注。让自闭症孩子对人产生关注,必须是让孩子自身有关注人的愿望,即让自闭症孩子的起心动念与人产生连接,因此一切要从孩子的“心”做起,要把我们的要求,转变成孩子的需求。要让自闭症孩子愿意关注人,必须关注人,习惯关注人。下面研究者分别从人的权威性、亲密感和关注习惯的养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权威性的建立。自闭症孩子需要进步的地方多,需要改掉的毛病多。如果教育者看见缺点就说,看见落后就教,必然会陷入教也教不好、管也管不到位的境地。在自闭症孩子和人的博弈过程中,人们经常会流露出悲观的情绪,这种情绪本身就是人们在自闭症面前败下阵来的最好证明,同时也是对自闭症孩子可以藐视别人的最好强化。人们在自闭症孩子面前必须有权威性,否则难以教育自闭症孩子。权威性建立的标志就是自闭症孩子对人要在意、要服从。权威性建立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3.1.1 道理要讲明:自闭症儿童思维狭窄表浅,讲道理是拓展孩子思维的常用方法。道理要贴近自闭症的实际情况讲,要结合日常生活讲,为近期要解决的问题做铺垫,不能无的放矢。这样可以使人们接下来对孩子管理,要先在理上占先。孩子理亏了,也会失了些底气。
3.1.2 态度要温和:玉不琢不成器,管孩子是教育的常态,不能一管孩子的就会吹胡子瞪眼。如果每次管教孩子都是声嘶力竭的,那等于就是在告诉孩子没有声嘶力竭的时候,就不必把人放在心上。不论面对什么情景,都要尽量用平常的态度和孩子讲话,这对自闭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保持人敏感是很有帮助的。
3.1.3 意图要坚定:既然已经决定管孩子了,就要不犹豫、不妥协,让自闭症孩子感受到教育者的坚定意图。如果人们的想法出现变动的迹象,就会让孩子觉得有让人们改变想法的可能,他们有转空子的可能,人的权威性会大打折扣。人们的意图一定要坚定不移,让自闭症孩子知道教育者不会变,只能他们自身改变才是最好的选择。每次要都给自闭症孩子这样的经历。
3.1.4 手法要利落:通过人们要把孩子的错误行为迅速制止,让自闭症孩子树立为自己的过错承担后果的意识。如孩子狂笑,就可以迅速地让他们产生瞬间窒息的感觉。让孩子知道窒息感与自身“狂笑”有关,而与其他事物无关,这样才可能让自闭症孩子产生控制笑或放弃笑的主观愿望。手法操作不仅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能促使这类孩子产生主动放弃偏执想法的念头,让他们的思维有自主出现转弯的可能。
3.1.5 结局要胜利:由于自闭症孩子习性顽固,人们与自闭症孩子博弈多长时间可能会很久,短则几十分钟,长则数个小时。不论该过程是多久,最后必须是自闭症儿童主动做出让步,这一点必须让孩子经历和体验。这种让步是自闭症孩子对自己坚固妄想的放下,是对狭窄思维的放下,预示着自闭症儿童灵活思维有了开始的萌动。因此教育者的胜利就是自闭症孩子走出自闭的标志,也是给自闭症孩子积极强化的好时机。
对物关注就是自闭,会关注人才不是自闭。如果自闭症的心灵是一面镜子,人就要在这面镜子里有自己的投影。权威性与强制、粗暴无关,需要人们对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有精准把握,既要能伤及痛处,又要让孩子心悦诚服。权威性能让教育者在自闭症孩子的心灵里留下烙印,是为自闭状态破冰的有效手段。
3.2 亲密感的建立。亲密感,顾名思义就是对人感到喜爱或亲切,会让自闭症孩子主动愿意和人在一起相处。如果心与心之间没有大量的温暖碰撞,则很难会形成亲密感。自闭症家长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如果自闭症孩子把家长做的这些事情认为是流程式的,在正常不过的必然事情,他们会有温暖亲密的感觉吗?人们在自闭症孩子面前必须有亲密感,否则很难被自闭症孩子接受。亲密感建立的标志就是自闭症孩子会主动来找我们,愿意和我们粘在一起。亲密建立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3.2.1 温暖的目光:让孩子对人产生亲密,首先要有安全感,他们要能感受到自己被周围人的接纳,甚至欣赏,尤其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经常被干扰或训导。当人们初次与自闭症接触,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的时候,为了不引起孩子的反感,先不要轻易接近孩子,可以在旁边先静静地观察,并投以赞赏的、温暖的目光。人们也可以干脆以粉丝的身份从模仿孩子开始,让孩子感受到他们被周围人的欣赏和关注,为人们下一步接近孩子做好铺垫。
3.2.2 戏谑式互动:自闭症儿童与人们的互动体验是决定能否建立起亲密感的关键。自闭症孩子比如孩子看人的时候,人就会突然被“冰冻”起来,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眼睛很神奇。人们可以给自闭症孩子展示一件神奇的玩具,而孩子又不能单独操作,孩子如果想玩这个玩具,就必须听从拥有“超能力”的教育者的指挥。教育者会经常会制造一些“惊讶”、“兴奋”、“温暖”的场景,孩子与人们的互动会让他们经历到新奇、搞笑等体验,把这种互动被称为“戏谑”式活动。
3.2.3 事实的赞美:孩子的成长都需要鼓励,但鼓励不能泛滥,表扬不能廉价。什么样的表扬会让自闭孩子在意呢?自闭症孩子在生活中总会用心做一些事情,比如完成一件拼图,画出一幅画,等等。不论做的是什么,做得怎么样,只要是孩子用心做的,教育者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可以把孩子的作品拍照,或传到网上让朋友们过来围观、点赞等。事实性赞美的中的事实指的是孩子对该事件的用心和努力是事实。由于人们的关注与孩子的关注是一致的,如此而来鼓励和赞美就容易入孩子的耳,进孩子的心。不论为自闭症孩子做什么,都是为了能竭尽所能地去拨动孩子的心弦,引发这类儿童能积极主动地对人产生关注。
3.2.4 积极地回应:自闭症孩子如果能放下自闭的世界,主动找人互动,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自闭症孩子主动来找人时,能被积极地回应,使他们对此有良好的体验,则会增加他们从主动从自闭世界中出来的可能。自闭症孩子在主动找人的时候可能会伴随一些异常的表现,如刻板语言、问题行为等。若这些问题明显,是需要被纠正的,教育者则要处理好纠正问题与积极回应之间的关系。对自闭程度较重的孩,对他主动找人的行为要做出积极的回应是非常重要的,对不会引起严重后果的问题行为可以暂时忽略。
3.2.5 主动地给予:主动给予就是教育者投其所好,在食品、安全、娱乐等方面满足自闭症孩子的需求,主动给予不仅是孩子表现好的奖励,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惊喜,比如经常给孩子一些拥抱、零食、玩具送给孩子,这样既可以孵化孩子对人们好感,又可以为拉动孩子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比如给孩子一颗糖果,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可以伺机拉动孩子对糖果的颜色、味道、情感、分享的认识,这些教育机会的出现常常是稍纵即逝的,能否抓住这些机会取决于教育者的洞察力。
4.结语
当前自闭症的各种教育方法种类繁多,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4],众说纷纭,难免让教育者无所适从。道不明,术无以为济。方法来源于理念,能否有正确教育思想对教育者意义重大,有理念不一定有方法,没理念一定没方法。自闭症的问题纷繁复杂,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寸步难行的,本文从权威性和亲密感两个角度对此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提供参考。自闭症教育是人们与自闭症儿童的相处方式,教育者是自闭症孩子的引领者,如何引领与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教育者要能妙趣横生、要能意志坚定的人,更重要的是教育者能否有大的教育视野和格局。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孩子,其教育过程自然是荆棘密布。当前国内外虽然不乏自闭症教育的成功案例,但更多的家长是焦躁不安、无所适从。资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努力,努力不如愿力,自闭症儿童教育是对教育者们全方位素质极限的挑战,愿各类相关人士对自闭症教育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愿力,引领自闭症儿童走出自闭的世界。
[1]郭德华,杨广学.环境因素与自闭症[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5):599-603.
[2]王莹,黄薇.儿童自闭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9,(5):366-371.
[3]盛娟,钦松,郭伟等.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1):32-34.
[4]姜永志,白晓丽.我国孤独症儿童治疗干预技术研究现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