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2014-03-13

文教资料 2014年34期
关键词:器乐音乐作品民歌

张 萍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4)

如何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张 萍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4)

本文从幼师课程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与自身教学实践,从音乐欣赏、声乐、钢琴等相关课程中分别论述课堂上民族文化的渗透方式,旨在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要求。

音乐教学 幼师课程 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我经常对于孩子们在音乐文化常识,尤其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上感到担忧,每当我提及相关问题时,她们总表现出一种迷惘或事不关己的状态。那么,如何将传统民族文化渗透到音乐课堂中呢?我开始尝试在我所承担的三门课中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音乐欣赏课中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欣赏

在欣赏课上,只要学习民族民间作品,很多学生想到的就是“土”、“侉”这样的字眼,认为民族器乐的演奏方式和民歌的演唱内容让他们难以接受,产生抵触情绪,不能真实地感受作品的内涵情感,从而无法把握作品内蕴的深刻含义,更谈不上对祖国音乐文化的共鸣。为了使学生熟悉各民族的音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欣赏课的内容选择上,重点突出了民族乐器的介绍、民歌的欣赏、戏曲知识的普及。但是,对于这些从小就对爷爷奶奶们听戏或演唱民歌嗤之以鼻的“90后”学生,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是我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从课的引入、课堂的互动等方面,让学生从看、听、唱、做这几个方面立体地认知所要欣赏的作品,通过循循善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音乐作品的情感。

1.民族器乐作品的欣赏

如今有很多的学生,若不是很小的时候研习过民族器乐,那么对民族器乐的了解将少之又少。所以在给他们欣赏之前,我收集了大量的乐器实物,从乐器的起源、构造、发声原理、音色特点及代表作品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每样乐器有立体的概念,从认知因素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对民族器乐的兴趣。例如在学生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课的引入时我运用自己的特长,在课堂上现场演奏了一段,由于现场的气氛、音效大大超过多媒体的音效,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为后面的课程开展做好了铺垫。利用学生刚刚萌发的兴趣,我趁热打铁,给学生介绍了二胡的起源、构造及我国二胡界著名的大师华彦钧、刘天华等,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了解该乐器。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内涵,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让他们讲述该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情景。很多学生都从作品的名字入手,认为是描写美好月色的情境。于是,我又把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对学生做了详细的介绍,讲解了华彦均困厄的人生及与命运的抗争。把这些情感因素与作品欣赏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层次,感受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另外,我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器乐作品上,为了让民族器乐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我在课的内容选择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因素,选择了一些具有流行元素的民族器乐改编曲让他们欣赏,比如女子十二乐坊的《青花瓷》、《茉莉花开》等,让他们感受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相碰撞所形成的富有冲击力的视听效果。这个环节深受学生的喜爱。

2.民歌的欣赏

在民歌欣赏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的切入点从一张地图开始,让学生先了解地域文化,再进行作品欣赏,而且我选择的音乐作品都是采风得来的原生态作品,没有伴奏,把各地的音乐风格、作品的旋律线讲解到极致,让学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作品,通过音乐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习惯风俗,带领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开启音乐之旅。例如,在学生欣赏江苏苏州民歌《姑苏风光》和陕北民歌《跑旱船》时,我针对两首作品不同的旋律线进行引申,《姑苏风光》这首作品旋律的走向是围绕宫音上下不超过三度进行旋转,结构细腻,作品委婉动听,好似苏州语言一样,吴侬软语,绵软动听。而陕北的《跑旱船》在第一小节时就出现八度的跳跃,旋律走向高亢、大胆,和陕北的语言特点不谋而合,学生通过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欣赏,不但提高了审美鉴赏水平,还通过主动调查收集,深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功能,从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开始,进一步让音乐的美感慢慢滋润幼小的心灵,从而达到喜爱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3.戏曲知识的普及

相比较民族器乐及民歌的赏析,学生对戏曲方面知识可谓知之甚少。在对京剧片段《贵妃醉酒》的欣赏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国粹的起源,戏曲里行当、念白、唱腔、伴奏乐器、身段表演等,我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施,让学生认识各种脸谱的含义,实际操作水袖,听辨唱腔所属的派别。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激发他们欣赏戏曲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戏曲的审美能力,加深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感情。对国家的戏曲艺术有深层次的了解,从自身的感受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其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美感,从内心深刻体会戏曲艺术的情感特征。

二、声乐课上的中外民族歌曲演唱

在这几年的声乐教学中,很多学都有这样的现象,不爱唱民歌,认为民歌土,特别是带有地方腔调的作品,在演唱时居然能笑起来,本来一首优美的中国元素的作品,给他们演绎成幽默曲。为了让学生摆脱对中国民歌“土”的观念,我从他们喜欢的“洋”作品入手。

例如我让学生演唱匈牙利民歌 《森林》,歌词大意是:“森林,到处都有马罗切克在生长,各种各样的鸟儿在绿林间飞梭。虽然我不能派一只鸟儿飞去告诉你,是你给了我快乐,温暖和幸福,我的朋友,我将永远珍惜,你最珍贵。”在演唱时,我让学生注意其中重复出现的节奏,这些都是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典型特征。还让学生用这个节奏跳了一段匈牙利国家民间舞蹈。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学生都很喜欢这种异域风格的作品。于是,我告诉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国外的民族音乐是新奇的,我们从内心乐于接受它们,我们那么喜欢别国的民歌,为什么不了解和熟悉本国的民族歌曲呢?于是我在声乐课上常常是这样的中西同步和对比,让他们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对比中,我讲解了东北民歌《看秧歌》。首先,我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把学生的思路带到东北农村过年扭秧歌的气氛中,并且让学生演唱时强调咱们民族特有的五声调式,加入的二声部声部色彩比较明亮,让学生重点突出新年欢快愉悦的演唱风格,尾声处的三小节长音表达的是期待和情郎相见的情感特征,加重作品的喜剧色彩。在课堂上,我没有采取先练声再唱谱的基本教学方式,而是以情带声,引导学生用什么样的音色和情感歌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加入了秧歌舞的欣赏,让学生对比中外民族音乐旋律、节奏的不同点,进一步了解本国民族文化,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学生从一开始“看热闹”的最低层次的演唱,慢慢转化为能感受作品内涵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到在演唱中能把握作品内蕴的深刻含义,实现对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三、琴法课上的民族音乐作品演奏

在钢琴课上,我让学生学习汉族歌剧插曲《北风吹》、藏族民歌《弦子舞》、新疆民歌《葡萄熟了》等各民族的钢琴曲,每个民族音乐都有其特点,让学生感叹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校有一部分藏族学生,学生也有不少藏族好朋友,对这个民族有一定的亲切感,我就从藏族音乐作品上进行引入,如在学习演奏藏族民歌《弦子舞》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热烈、欢快的节奏和充满丰收的喜悦之情,我特意请来藏族班的学生为汉族学生现场表演弦子舞,并讲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藏族学生表现对自己民族的喜爱和自豪,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作品时更用心和努力。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自己边演奏边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二胡曲改编的钢琴曲 《二泉映月》、古曲《春江花月夜》等。这些经典乐曲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精深。

让学生从民族音乐里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风采和精髓,从而把民族的音乐通过各种方式传输给不了解它的人,激发民族自豪感,真正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含义,在音乐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继承、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形成音乐学习中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1]艺术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9787107201530.

[2]这样教学生才肯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 561772201.

猜你喜欢

器乐音乐作品民歌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藤县水上民歌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穿花衣 唱民歌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