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早期现代绘画中的荒诞化表现特点
2014-03-13郭侈
郭 侈
(河南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系,河南 洛阳 471023)
二十世纪早期现代绘画中的荒诞化表现特点
郭 侈
(河南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系,河南 洛阳 471023)
二十世纪初,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绘画全面走向主观表现。一战造成的社会状况使现代艺术发生微妙改变,绘画表现的荒诞与梦幻倾向成了这一时期达达运动、形而上画派与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各自鲜明的特点与主张极大地丰富了荒诞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
二十世纪早期 现代绘画 荒诞表现
一
由后印象派开始,到1905年野兽派的出现和其后出现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表明,新世纪绘画全面走向主观表现。其社会背景是启蒙运动以来的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西方主要国家先后爆发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以及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导致科技发明时代到来并引发工业革命。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消除了宗教对艺术的影响,科学和新的哲学思想开始与艺术发生密切联系。一战后的现代艺术发生了微妙改变,源于浪漫主义末期的象征主义和带有世纪末气息的神秘主义汇同着对沉重现实的厌恶与回避,使绘画从表现主义走向梦幻。几百年来,零星闪现的荒诞表现在二十世纪初发展成达达运动、新客观主义、形而上画派与超现实主义及魔幻现实主义交替并存的时代洪流的精神主题。叔本华、尼采的反理性、反基督的唯意志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直觉即艺术”的克罗齐表现论美学,波德莱尔诗歌散文愤世颓废的思想情绪都对现代艺术中荒诞表现的潮流化产生影响。绘画表现的荒诞与梦幻倾向和纯粹抽象绘画的发展成了这一时期现代艺术中绘画的主要特征。
二
在二十世纪初的这些具有荒诞气质的流派与运动中,乔治·德·契里科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发起创立了形而上画派,他的表现语言直接影响了超现实主义的玛格丽特、恩斯特、达利和唐基及魔幻现实主义的德尔沃等人。契里科早期的绘画受勃克林的神秘浪漫画风影响,其思想则受尼采的哲学和艺术批评影响。他的代表作品《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甚至就是尼采一篇文字描述的图像再现。画中透视夸张的拱廊、长长的阴影、空旷孤寂的场景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反复出现,如《无限的乡愁》、《一天之谜》、《蒙巴纳斯车站》等。这类作品中体现的已不仅是浪漫主义式的忧郁诗情,更散发着哲人般的孤独感和末日般的死寂。空荡深远的空间、巨大的建筑与一两个蝼蚁般的人影形成的对比产生出莫名的不安。相比于这些抒发着潜意识般幻觉情感的作品,他的另一类以拟人形象为主的作品则显现出更怪异荒诞的情景,如《令人不安的缪斯们》、《考古学家们》、《喜剧与悲剧》,这些形象有人的体态,甚至完全真实的肢体,但头部却是光秃秃的椭圆体,像是制衣模特或家具的把手,处在空旷的广场或虚无的空间里,表现的是意义含混的更纯粹的视觉荒诞。契里科追求的是融入现代思想的古典戏剧气氛与秩序感,画面处处呈现出矛盾与不可名状的荒诞,体现了对嘈杂现实的回避和对内心潜意识、非理性情感的探寻。
与上个世纪初不断涌现的流派、主义相比,达达运动更像是一场不约而同在欧美各地出现的思想潮流,虽然作为一个松散的组织只存在短短六年(1916-1922),却对现代文学、戏剧、电影、音乐和美术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后现代、当代艺术都可以溯源到达达的主张。达达运动出现在一战期间,这场丑恶的战争造成的悲惨压抑、危机四起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艺术因战争的肆虐、大量知识分子、艺术家卷入其中并受伤死亡而陷于停滞的局面引发整个社会的悲观绝望情绪,进而在知识界演变成强烈的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苏黎世、纽约、柏林、汉诺威和巴黎几乎同时出现类似主张的文艺团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由对战争的憎恨转而质疑、攻击造成战争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的道德认知与价值评判体系,以对抗挑衅或痴狂荒唐的态度和方式主张取消一切传统的文化参照,倡导文艺创作与表现方式的绝对自由。由此,荒诞化的艺术开始形成流派并产生广泛影响。
达达运动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受当时流行的立体主义、原始主义和未来主义等流派的影响,由拼贴艺术发展而来的“照片蒙太奇”(photomontage)、现成品艺术和物品装置都是达达运动的独特创造和鲜明特征。拉乌尔·豪斯曼、让·阿普、马克斯·恩斯特都做过不少拼贴作品,而女艺术家汉娜·霍克一生坚持“照片蒙太奇”这种方式,是达达拼贴的代表人物。她的主要作品《达达用餐刀切除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将众多照片和印刷品以看似杂乱无序的方式随意剪裁拼贴,组成平面化、凌乱不堪的视觉图像。这种由破碎但真实的局部有意构成的搅乱视觉的图像很容易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很好地表达了达达运动反逻辑、反理智的偶发式创作理想。除了早期创作的带有抨击社会倾向的作品外,霍克像大多数达达运动人一样,转向超现实主义,作品多呈现荒诞奇异的梦境般气氛。
库特·施维策是另一位重要的达达拼贴艺术家,他多以废品作为拼贴材料,票据、绳子、砂网、木片等各种能引起他兴趣的旧物都可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库特·施维策与其他德国达达运动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想在作品中攻击社会而更专注形式和结构的抽象美感,追求的创作与生活无关却来源于生活,体现的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荒诞。他把生活中收集的废弃物、垃圾拼合成四分五裂的画面,赋予其形式、构成和色彩的美感,使这些与艺术毫无关系的东西成为艺术品,这种悖论式创造是对传统的突破和对现实的默默嘲讽,而对各种形式碎片的拼贴、收集与集合是他对所处时代的理解与表现。
谈到达达运动就绕不开马塞尔·杜尚,杜尚是达达运动的精神化身。关于他和他的艺术、思想,已经有数不胜数的论文专著,本文不再重复表述,在此仅就荒诞主题下他的作品呈现的特点做总结:杜尚很多作品中透露出的粗野的幽默甚至恶作剧般的戏谑拓展了荒诞的内涵,并预见性地展现出了荒诞的发展方向。与现代艺术早期很多艺术家一样,杜尚注重语言文字对传达作品意义的重要性,像《敏捷的裸女们截断了国王和王后的道路》、《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这样的标题就表达了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荒诞,与其说是对作品的解释,不如说是为了搅乱对作品的理性解读和逻辑判断。从此,荒诞从表现手段进一步发展成纯粹理念,荒诞的存在就是荒诞的最好表现方式。
超现实主义来自于达达运动和形而上画派,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最有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现代文艺流派与运动。超现实主义受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主张探索人内心的幻想和无意识世界,打破内在精神与外部世界的界限,将这两种矛盾的状态融合进而创造一种绝对的现实——超现实。超现实主义注重非理性的梦境和直觉,以模糊甚至相悖的逻辑制造理智与视觉的矛盾,从而产生出荒诞神秘的画面和视觉体验。当然,这个总结更适合于以达利、玛格丽特为代表的“自然超现实主义”:以精细的传统绘画手法表现可辨识但非现实的形象,是梦境和潜意识的形象化。他们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详,其作品形象已被流行的商业文化反复使用而具有商标化特征。两人的区别仅仅是由各自不同性格形成的:达利的外向张狂使他的作品有更多妄想和狂怪气息,玛格丽特的低调平和使其作品更显神秘和诡异,达利的作品更像是精神分析学说关于梦的解析的图像化版本,其精确的再现程度以至于1938年弗洛伊德当面对专程前来会见他的达利说他感兴趣的不是达利画中的无意识而是他的有意识。这个有点讽刺的评价透露着一丝荒诞的悖论:荒诞梦幻的表现竟然要靠理智清醒的头脑来传达。相比之下,玛格丽特的作品可以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他的那些智力与视觉游戏般的作品让人感到现实中的精神恍惚和魔术般的物象异变,而那些如侦探和惊悚电影般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的是理智状态下判断失据引起的迷惑惊讶和带入感很强的惊险刺激。
伊夫·唐基和达达运动之后的马克斯·恩斯特是另外两位重要且特征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们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介于这个流派的自然与有机两种倾向之间。唐基始终坚持一种题材:用谨慎而精细的写实技法描绘想象中空无一人、有如世界原初或末日之后的死寂和荒芜。广阔无垠有如洪荒宇宙的空间里存在的似是而非的物体像是微观世界里的细菌甚至分子结构,这种超极端的对比并置产生的荒诞梦幻甚至让人的感觉消失而被催眠入定,唯一能意识到的只是冷彻骨髓的寂灭。恩斯特的艺术追求和风格变化很多,仅在他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就几乎囊括这个派别的所有风格,他也创作过类似于唐基风格的空间宏大的荒诞景观,像骨骼和器官的不明物体缠绕盘踞成山谷峭壁,其中隐约可见如同一体的人物。这些有着莫罗技法风格的斑驳绚丽的梦幻废墟展现的是有些妖孽灵怪之气又带有神秘魅惑的非人间景象。
保罗·德尔沃和早期巴尔蒂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延续了自然超现实主义的那种以高超细致的古典技法表现非现实的荒诞梦境的方式。实际上魔幻现实主义是很模糊的概念,只能说与超现实主义相比,存在主义思想有更多影响而些许地倾向于现实主义。至此,荒诞的非理性精神已转化为舞台剧般的忧郁怀旧情感和带着美丽诗意的微妙色情。
三
形而上画派、达达运动、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以其各自鲜明的特点与主张极大地丰富了荒诞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达达主义以荒诞为表达基石倡导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和非理性直觉表现,体现的是对现实极度失望的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形而上画派则表达出对现实的回避和对理想秩序的向往,超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奇异、无理和偶然的梦境般的特征深刻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梦幻与无意识的世界。魔幻现实主义最终融合形而上画派与超现实主义体现出存在主义精神的视觉现实观。
[1]H·H·阿纳森.邹德侬,巴竹师,刘珽,译.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第2版).
[2]阿诺德·欣奇利夫.刘国彬译.荒诞说:从存在主义到荒诞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