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14-03-13
供应压力仍存铝价不宜过早乐观
10月份,国内外铝价走势分化,其中LME三个月铝价出现企稳后,出现强劲反弹,而国内铝价却小幅下跌,反弹乏力,铝价“内弱外强”特征明显。展望后市,铝价缺乏再次强劲反弹的基础,但潜在的利好有利于限制铝价的下行空间。
“内弱外强”主要是供需基本面差异导致。首先,国内外铝产量增长出现背离。其次,国内外铝市场面临不同的投机环境。第三,现货升贴水暗示国内外现货市场供应宽松有别。
四季度集聚诸多利空。首先,铝土矿进口多元化和替代性。年初在印尼禁止铝土矿出口之后,国内铝土矿库存一度下降,但经过调整后,进口铝土矿的消费企业迅速找到了替代方案。
其次,氧化铝成本传导告一段落,四季度中国的氧化铝价格同样面临下行压力。一方面目前中国市场中铝土矿的库存较为充裕,足以支撑10~12月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西北和东部的氧化铝产能的重启,氧化铝价格也会面临下行压力。
最后,新增产能投产对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铝供应构成助推作用。统计数据显示,从新增产能来看,2014年中国新增电解铝产能460万吨,上半年只投产了160万吨左右,而下半年投产达到300万吨。
(节选自2014年10月29日《中国证券报》,作者:程小勇)
再度“打黑”能否扭转稀土颓势
近日,工信部等八部委再次发文打击非法稀土开采,此次活动自10月开始,持续半年。对于“打黑”扭转稀土产业颓势的预期,业界存在分歧。
今年“打黑”任务更艰巨
方案提出,近期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要求加大打击稀土违法违规行为力度,切实查处典型案件。
中国稀土学会一位人士评价称,这次将重点抓几个典型,处罚力度会更有威慑力;同时,对地方管理部门将加大问责机制。
去年8、9月份,八部委也发起了稀土“打黑”行动;相比之下,今年“打黑”任务更艰巨。由于稀土WTO败诉,预计我国年底将取消出口稀土高关税和配额;若非法开采、买卖不取缔,合规厂商将受到巨大冲击。
价格趋势反转还需观望
去年稀土“打黑”曾导致稀土价格短期内涨幅超20%,但之后重回地板价。今年效果会如何?某稀土分析师认为,整治活动期间,非法生产、买卖将停,稀土矿供应会显著减少,预期稀土价格短期上涨。
然而,持悲观态度的人士认为,光下文件没用,关键要有实质性行动。“不如在查处企业时直接曝光效果好。”
中国稀土学会人士透露,我国正在酝酿《稀有金属管理条例》,该条例或从法律层面有助于稀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
(节选自2014年10月15日《上海证券报》,作者:阮晓琴)
新能源汽车准入酝酿开闸:微电动还在博弈
生产新能源汽车需不需要具备汽车生产资质?这个问题可能将在半年内揭晓答案。事实上,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就启动了研究发放非汽车行业企业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准入条件,并对这些企业抱有厚望。
名额只有三个?
对新能源汽车准入的争论始于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因其涉及内容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新能源准入门槛降低”。一位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发改委官员曾私下透露,上层的意见是,可以为非汽车制造商发放电动车生产资质,但名额只有三个。据悉,目前至少有10家以上的厂商正在角逐传说中的三张牌照。
准入门槛还在讨论
传统汽车资质的准入要求并不高,只不过国家发改委“原则上不再发放”,但此次特批电动车资质,则至少将在三个方面对准入进行要求:一是产品;二是研发;三是投资额度。
据知情人士透露,准入的条件之一是产品至少要达到目前国内电动车整体状况的中等以上,甚至上等水平;其次要有投资额度最低限度,要保证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看研发实力。
微电动还在等待
据业内某研究员透露,对微电动车,主管部门的态度是,“完全放开基本不太可能,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标准淘汰落后技术,使产品达到较高水平之后,才有可能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否则就按四轮摩托车的方式管理”。
此时,特斯拉又在尝试一种新的模式:投资者完全可以把资金投在技术研发环节,然后找生产企业代工,贴牌生产。如果这一模式成型,未来所谓的准入问题也许就不再重要。
(节选自2014年10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范文清 周开平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