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的方式
2014-03-13曹洁
爱孩子的方式
本期嘉宾:曹洁
资深心理治疗师,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师。创办儿童教育机构,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儿童心智测评、亲子关系等方面有丰富经验,长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育儿沙龙、亲子讲座和夫妻共同成长工作坊。
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
学校组织刚上初一的孩子们去军训。训练期间,有个孩子因为姿势不标准,被教官指出并纠正了多次。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一个导火索,将孩子的情绪瞬间引爆:“我什么都不行,站军姿也不行,练队列也不行,干脆给我把枪,一了百了得了!”老师们都吓了一跳,他为什么这样看待自己?这肯定不光是一次军训造成的。
还有让老师们惊讶的事。军训时学生们围着大圆桌吃饭,有几个孩子只吃米饭,不夹菜吃。老师看不下去,就给他们夹了一些,然后问:“为什么不吃菜?”孩子一愣,在家时都是奶奶或者妈妈给夹菜,没人给夹菜时,他们自己也不觉得要伸出筷子去。
接手新班级的老师对我说,在刚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们似乎表现出一种孩子不具备的“成熟”:他们用耍宝、讨好等各种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观其行而知其心,他们的目的不过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欣赏。
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存在自我价值感偏低这个问题——不愿意表达和展示自己,对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够好,不爱自己。
14岁之前,孩子的确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可来找到自我价值,但如果这变成了一种习惯,他一生都会按照这种方式生活,总是用外界的意见来评判自己,永远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认可自己,他们在对外交往和情感关系方面都会遇到问题,会活得非常辛苦。
孩子的自尊感从哪儿来
去澳洲旅行时,我曾经和儿子去一所学校体验,当时有个班级正在准备一场拔河比赛。老师并不会安排谁站哪个位置,而是让学生们自己来选择,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某个同学的了解,推荐他去某个位置。
因为要自行选择,孩子们就要考虑自己擅长什么、适合做什么。而让他们做推荐,是为了增强他们对彼此的了解,让他们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因为是自己选的位置,拔河时孩子们自然是尽己所能。这是一种信任,也是尊重。老师尊重孩子的选择,学生们也用真实的选择来尊重自己和他人。
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当然也会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但他并不会训斥,只会这样沟通几句:“你认为怎样可以管住自己呢?”“哦,那你就这样试试吧!”把干涉和强迫变成引导,让孩子认识自己,管理自己。
对于遵守纪律这件事,高自尊孩子的想法是:我要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则,这是我自己的选择,首先是出于对自己的尊重,然后是我对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尊重。低自尊孩子的想法则是:如果不遵守纪律,就会被惩罚。这种做法是被迫的,虽然结果上是一致的,但只要是被迫的行为,就会有情绪被压抑,终归有爆发的那一天。
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将影响他对待别人和自己的方式,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自尊感,首先要充分地尊重他。
我们爱孩子的方式
前面提到的在军训中情绪崩溃的孩子,之所以对于自我价值有深深的怀疑,是因为他的父母正在进行一场离婚拉锯战,孩子对父母关系的变化很敏感,拉锯战中所有负能量都堆积在孩子身上。孩子担心,“他们分开,就不再爱我了”,最后变成了“我不被需要”“不值得被爱”。
几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会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偏低:总是极度呵护孩子,前面提到的连夹菜这样的事都被包办的孩子,直接放弃了自己去尝试的机会;总是否定他,经常说“你不许”“不可以”,这也容易让孩子自我评价过低;总喜欢把后果夸大,用吓唬的方式让孩子听话,例如,“警察就在外面,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带走”“小心被大灰狼吃掉”等;还有一种是过度控制,不允许孩子犯错,不允许他们尝试,要求他们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这些方式,不能让孩子的“自我”健康成长,而且容易让他们形成低自尊的人格。
我问过一些孩子,在他眼里父母相处融洽,感觉很相爱的画面是什么样的?我得到很多这样的回答:他们在一起看电视;他们一起做饭……你看,孩子会把日常行为当成亲密行为看待。因为在爱的表达上,我们总是回避很直接的方式,倾向于含蓄,对孩子的爱也经常是这样的。
那个因为父母离婚,怀疑自己不被爱的孩子,我找来他的父母,让他们亲自告诉孩子依然会爱他,并肯定而明确地说明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这种明确的表达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然而从父母那里受到伤害的孩子也不少。所以说,爱的方式与表达很重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同时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你的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