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拍卖行晒单:艺市企稳回升
2014-03-12赵余
赵余
随着2014年马年的到来,本年度艺术品拍卖也即将拉开帷幕。今年的艺术品市场前景如何这一问题备受关注。对此,有必要对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表现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自2011年秋拍开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就进入了调整时期,尤其是在高价位拍品大幅减少的牵制下,2012年春秋两季呈现出下调的态势,分别环比下调41.50%和18.10%。经过一年的调整和沉淀,201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了整体企稳并回升的趋势,各大拍卖公司也朝着更加注重专业水准、价值营销和品牌建设的方向不断努力。
书画回暖奠定回升基调
2013年,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春秋两季共举办了433个专场拍卖,成交52039件(套),成交率为66.96%,成交额为201.11亿元(成交额均含买方佣金),较2012年增长13.19%,其中春拍同比增长1.50%,秋拍同比增长27.45%。
2013年,10家公司共举办中国书画拍卖183个专场,成交17458件(套),成交额为128.32亿元,成交拍品件数和成交额分别占10家公司总数的33.55%和64.08%。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国书画成交件数增加2793件(套),成交额增加24.99亿元,增长额超过市场整体23.43亿元的增长。其中,在10家公司151件成交价超1000万元的中国书画拍品中,有95件为近现代书画作品,成交总额达19.30亿元。与近现代和古代书画相比,当代书画成交额及市场份额升幅较大,成交件数和成交额同比2012年分别提升69.92%和59.42%。
瓷杂、古籍、珠宝名表板块在2013年均有下调。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瓷玉珍玩在成交数量增长的同时,成交额反而减少了2.11亿元。拍品均价由此前的54.20万元每件(套)下降至33.40万元每件(套)。这主要是由于2013年度高价拍品缺乏所致。
油画当代艺术、文房清供等小众门类在2013年表现向好,如10家公司在去年共计推出30个油画及当代艺术专场,成交额为17.97亿元,比2012年的15.85亿元增长了11.80%。文房清供部分,10家公司在去年共推出40个专场,成交额相较2012年的5.72亿元上升25.70%。
中端拍品稳定市场信心
受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的影响,市场对高价拍品的关注度在经历2012年的明显下降后尚无回暖趋势。但由于收藏群体的刚性需求和艺术品资本的策略调整,作为市场新宠的中档价位拍品,成为当前维持市场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2013年10大拍卖公司单件拍品成交价在1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的有3383件(套),比2012年的2820件(套)增加560件(套),增幅达19.86%,大于市场整体增幅。
相反,自2012年春拍以来,成交价1000万元以上的拍品表现理性,2012年成交210件,成交额为47.92亿元,2013年成交204件,成交额为43.64亿元;在这其中,亿元以上拍品2012年成交4件,而2013年仅为1件。这种表现事实上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历经资本洗礼后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是投资性“弹性需求”收缩和调整的过程,有利于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由此我们关注到,在市场调整期下,具备较高艺术水准的二三线艺术作品已成为现阶段艺术市场收藏投资的重要目标,并将成为下一阶段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成分,艺术市场价格结构将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调整。
热点多元化促结构优化
回顾201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我们发现市场热点出现了多元化,这是调整期下市场趋于健康的重要特征,有利于促进拍品结构的优化。
纵观所有拍品门类,不难发现,油画及当代艺术、当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文房清供、佛教造像等门类成交额及市场份额均不同程度攀升。油画及当代艺术、中国当代书画因其相对易于鉴定,艺术语言丰富,且符合时代审美,是新进买家的首要选择;近现代书画一直是市场的主体和热点,2013年度市场占比达到40.39%,再次证明了近现代书画的市场认可度。古代书画因其鉴定复杂,真假难辨,所购者多为资深收藏群体,相比当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历来新进买家和资金较少,一直被视为价值洼地。但但从今2013年市场上看,因为收藏群体文化修养的提高,古代书画已开始备受关注,成交数量和成交额均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原本属于小众门类的文房清供、佛教造像等在2013年也表现颇好,专场众多,尤其是佛教造像表现突出,成交量和成交额都几乎翻番。
艺术消费悄然兴起
随着社会普遍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把艺术品纳入精神消费的范畴,他们关注中低端艺术品,同时善于发掘市场中的价格洼地,这些人群多集中于各大公司的小拍。此外,随着网络拍卖的兴起,为满足艺术消费需求,北京保利、上海驰翰等拍卖公司开始试水定期开展艺术品网络拍卖,门类涉及当代书画、油画、文房古器物、邮品钱币、珠宝名表等。据统计,自2013年5月17日北京保利首场网络拍卖至2014年1月10日,共举办网络拍卖41场,成交1380件,成交额达3908万元。
另一方面,机构收藏的热度仍然不减。可以说,国内大企业家的持续和积极参与是2013年拍卖市场回暖不可忽视的重要保障。2013年度惟一一件亿元作品黄胄作品《欢腾的草原》即由上海宝龙集团竞得,而上海龙美术馆也对拍场上出现的重要拍品仍然保持高度热情,包括张大千《红拂女》、马远《松崖观瀑图》和《高士携鹤图》在内的重要拍品均被其收入囊中;此外,万达集团、新疆广汇、湖南电广传媒、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也是拍卖市场的重要力量。
国际化成为关键词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领域的全球化格局正在打开,近几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蓬勃发展带来了全球拍卖市场区域格局的改变,尤其是2010年中国拍卖市场份额跻身世界前茅并成为国际拍卖中心以来,国际化便成为了2013年度拍卖市场发展的重要关键词,在这一年里,国际拍卖市场互动、交流和融通的趋势非常明显:
首先,拍卖主体的地域跨越。比如苏富比(北京)和佳士得(上海)相继成立并进入实质性运营;而嘉德(香港)和保利(香港)也以稳定向好的业绩立足香港,两家企业本年度内共完成24.39亿元的成交额。
其次,拍品资源的国际流动。比如,北京华辰通过与国外机构合作,在厦门举办了首场西洋古董艺术拍卖会;北京保利、北京银座等国内相关拍卖企业也纷纷开设西洋古董拍卖专场;与此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在2013年被国际广泛关注,纷纷进入国际拍卖行、美术馆和博览会等艺术品流通及公共领域。此外,网络拍卖的发展也为国际间拍品资源的流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比如7月份佳士得两场网络拍卖(“Galster-Ireland德化瓷器收藏专场”和“微雕瑰宝:中国鼻烟壶私藏专场”)均为中国艺术品。
再次,服务产业的国际配套。比如,国际艺术交易信息平台artnet、artprice等通过各种方式正在进入中国市场;而以网络拍卖平台为载体的易拍全球也致力于为世界范围内的买家与拍卖公司实现跨国、跨地域的网上交易。这些拍卖相关服务产业的国际配套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要条件。
事实上,上述现象表明中国艺术品拍卖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并且这些国内、国际拍卖市场的交流与互动将长期存在。在这种趋势下,国际间拍卖业在拍品资源、客户、人才、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中国的拍卖人才已成为国际拍卖企业争聘的主力;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国拍卖业在国际资源、行业品质、诚信体系、综合服务以及品牌价值等方面必将得到磨砺与促进。当然,市场融合带来的国际规则融合与接轨的问题,也正给中国拍卖业的行政管理及行业规范提出新课题、新挑战。
在市场国际化的挑战下,行业组织也在努力搭建国际化交流发展平台。2013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以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和“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总裁国际研究班”(与伦敦大学合办)等工作的基础上,先后与欧盟拍卖组织、法国拍卖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国拍卖工会、英国皇家测量师与评估师协会、英国古董商协会等国际知名组织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同时于12月份与artnet联合发布《2012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
目前 “2014中国艺术市场的现实与未来(纽约)国际高峰论坛”也正在积极筹备中,这一论坛将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国际拍卖市场互动与融合将是大势所趋。但在互动和融合的进程中也必定带来国际间政策环境的差异、矛盾和不公,比如中国的文物艺术品进境税政问题、文物拍卖标的审核管理问题、文物类野生保护动物制品拍卖问题以及已纳入征求意见稿的追续权问题。
建议有关部门重视行业呼声和专业意见,根据行业发展新问题、新形势和新领域,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确保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乃至文化产业在国际资源分配和国际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