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内容 改进文风 推动融合
2014-03-12桂运东王董斌
桂运东 王董斌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强调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传播手段多样、舆论空间多元、社会思潮多变,舆论环境复杂而不稳定,给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众声喧哗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递主导社会舆论的声音,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随州日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优化内容,增强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影响力来源于媒体的内容。能否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成为决定媒体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媒体生态格局下,随州日报社充分挖掘纸媒优势,在提高报道质量上下功夫,做深主题报道,加强新闻评论,开展舆论监督、引导突发事件等,增强了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1.做深主题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是展现党报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随州日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新闻策划,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先后围绕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平安建设、项目建设、作风整顿、洁美家园“四大行动”,推出“开展四大行动、建设圣地车都”系列报道,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复查推出《名城之名》、《名城之光》、《名城之忧》、《名城之举》系列报道,围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出“贯彻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产业之新、企业创一流”等系列报道。这些报道关注的都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随州发展的大事要事,以其重要性、权威性和深刻性,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充分发挥了党报的主流主导作用,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
2.加强新闻评论。评论是媒体的旗帜、观点和声音,是媒体提高自身影响力的思想高地。当今信息时代,受众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权威的观点。受众需要在众说纷纭中分辨出主流、权威的声音,从而做出对社会的认知和判断。随州日报充分发挥评论的特殊功能与作用,打造“神农风”评论品牌,围绕重大主题和突发、热点新闻事件等及时发声,先后推出“新春十评”、寻根节系列评论、“爱我随州、兴我随州”系列评论等。这些评论所代表的是主流媒体的立场、观点,形成了主流思想舆论,增强了媒体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3.开展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媒体主动干预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手段,也是扩大媒体影响力的利器。当前,因为舆论监督开展的难度、面临的风险较大,使得许多媒体感觉“吃力不讨好”,从而放弃了舆论监督。缺乏批评精神,报道就会失去应有的锋芒,就会削弱媒体影响力。随州日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对机关干部“不在状态”、交通秩序之乱、市民不文明行为、物业管理乱象等负面问题,站在理性的角度,用监督的视角、建设性的态度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正能量。
4.引导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很高的关注度,这就需要媒体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把握好时、度、效,正确引导舆论。去年7月,随州一生物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2死7伤。随州日报迅速启动应急报道机制,按照市委要求第一时间将记者采写的稿件先于报纸在随州网发布,真相的及时公开避免了恐慌和谣言。随后,记者以建设者的姿态跟踪报道事件后续情况,营造了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改进文风,增强主流舆论的吸引力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对受众的争夺。如果刊登的新闻报道缺乏吸引力,读者不爱看,就会在竞争中丧失话语权,也就失去了舆论引导力。党报的改革创新,在于转变观念,树立“受众中心”意识,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切实改变文风。
1.深入基层。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贴近才有生命力。随州日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除从人民群众关切的角度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传播好党和政府的声音之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新闻报道,长年推行“记者走基层”活动,将笔触和镜头对准基层,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先后推出了“乡镇之变”、“创业故事”、“和农民交朋友”等系列报道,推出了“百姓电工”左光满、“抗旱书记”张小林等一批典型人物。这些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可亲、可近、可信,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关注民生。民生就是以人为本。党报要更多地关注民意、传达民声、关怀民生,追求新闻与服务的统一,使新闻成为公众解疑释惑的平台,从而增强吸引力和亲近性。随州日报站在受众的角度,选取群众最关心、事关切身利益的重大信息、热点问题,主动设置议题,及时解疑释惑。如针对市民普遍反映的小区物业管理问题,随州日报推出“高价水引发物管大讨论”系列报道,曝光物业管理乱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跟踪物业改进情况,引导群众心理预期,取得较好报道效果。
3.改进文风。改文风重要的是改内容,提供读者普遍关注的、高质量的内容,同时也要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形式“包装”呈现,就会流于贫乏和缺少吸引力,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舆论引导的实效。随州日报社大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引导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捕捉鲜活内容,并创新表现形式,善于用事实说话,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新闻,做到短、实、新、活,富有思想韵味和人文关怀,增强了正面宣传的效果。
三、推进融合,增强主流舆论的传播力
传播力和影响力密切相关。只有广泛、有效的传播,才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传媒生态格局,其信息传播的快速、互动、海量等优势,使主流媒体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传统主流媒体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设现代传播体系。
1.建设数字报业。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快建设数字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发挥主流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优势,做强门户网站,占领网络舆论高地。如随州日报创办了随州网、随州论坛,通过网络传播使报纸内容突破随州地域限制,扩大了传播范围。通过提升传播力,增强影响力,拓展了正面宣传阵地,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
2.实行立体传播。随州日报着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初步形成了报纸、网站、手机、户外阅报栏等立体传播形式,增强了传播力。每天的随州日报数字报及时上传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直接阅读当天的随州日报。报社主办的随州网,除了刊发随州本地新闻、资讯等内容外,还精选当日省内各地、国际国内重要新闻资讯,使读者能够“阅随网而知天下”。当前,随州日报正在积极筹办网络视频、官方微博等,以创新传播业态,壮大传播平台。
3.推进报网互动。随州日报所属随州网每天摘取报纸精华内容上网,报纸刊发的重大主题报道、系列报道等,在网站开辟专题进行集纳,通过网络“二次传播”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传播力和影响力。报纸将网络作为信息源,对随州论坛上网友关注或反映的热点话题,如淅河大桥成危桥、少数房产企业违规开发等,报纸记者及时跟进采访报道,回应了网络舆情,推动了问题的解决,争取了舆论主动权。通过报网互动,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融互通、此长彼长,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共同做好正面宣传、壮大主流舆论的新格局。<\\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4-1\BBBB-.tif>
(随州日报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