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近旨远 辞切义深

2014-03-12韩晓玲刘长松蔡华东

新闻前哨 2014年1期
关键词:习近平

韩晓玲 刘长松 蔡华东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表达、交流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怎样说话大众爱听?如何表达更受欢迎?《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语言的运用大有讲究。《文心雕龙》在讲述论文明道时提出四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即简言以达旨、博文以该情、明理以立体、隐义以藏用。其“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生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本文试以公开发表、公开报道的习近平讲话为素材,赏析其如何增强语言吸引力和感染力。

准确用典深化意义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特征,是精于用典。仰山铸铜,煮海为盐,即为性灵熔匠,文章奥府。

习近平近两年讲话中涉典百处之多。

关于勤政廉政。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在全国人代会上发表讲话,“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他又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夙夜在公”,语出《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指勤于政事。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语出《尚书·周书》,意指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新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以“夙夜在公”自勉自励。同时号召全体人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这两个典故在此用得十分贴切。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3年11月底,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来到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标志意义的曲阜市,参观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借用并翻新了古代著名兵书《三略》中的这一名言。在与专家学者座谈中,他开宗明义地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他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讲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来自于“清谈误国”。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贬斥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后人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清谈误国”之说。

1992年,邓小平南巡到达武昌时也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可以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遵循的思想观、方法论。

关于工作方法。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语出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意思是,聪明的人根据时期的不同改变策略方法,有智慧的人随着事物发展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舆论环境今非昔比,异常复杂。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做明者知者,必须因时而变随事而制。

关于尊重人才。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讲到用人导向时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尚贤者,政之本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群贤毕至”语出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尚贤者,政之本也”,语出《墨子· 尚贤上》,“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指尊重有才有德的人, 是治国的根本方针。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出自宋朝理学家胡瑗文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学校。”

习近平以多个典故将尊重人才、使用人才,提升到治国理政、长治久安的高度。

关于勤奋好学。还是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瞄准国际先进知识、技术、管理经验,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

此处,习近平一连用了四个成语。

“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读《易》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串起来的竹简。“悬梁刺股”,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凿壁借光”,西汉匡衡把墙壁凿个小洞,借邻居老太纺线灯光读书。“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孙康家贫,前者在袋子里装数十个萤火虫读书,后者借助雪光手不释卷。

这四个成语,是四个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经典故事。从古至今,激励多少学人。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上,以此激励留学生和广大知识分子,甚是恰当。

关于反腐倡廉。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语出《商君书·修权》,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缝隙大了,墙就要倒塌。腐败分子就“蠹众”,制度缺陷就是“隙大”。习近平强调,“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endprint

典故是浓缩的语言精华,承载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准确用典,述事则增其回味,说理则提升意义。

善用名言巧用俚语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雄关漫道真如铁”,语出毛泽东主席名作《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人间正道是沧桑”,语出毛泽东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长风破浪会有时”,语出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三句诗的共同特点是气势磅礴,读起来上口,有力量感。以名言名句来概括历史,作一种诗意的表达,形象感强,听者好懂易记。

习近平多次引用毛泽东主席的名言。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引用毛主席说话,“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句话是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说的,习近平引用过来在欧美同学会上讲,再恰当不过。

在全国政协2013年新年茶话会上,他说,我想起毛泽东同志当年写下的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

习近平在基层调研时,常说一些当地老百姓的俚语。

在河北省阜平县深山沟里的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习近平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说,越是发展中面临的矛盾比较突出,越是要时刻牢记目标,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决战决胜打好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这场攻坚战。

在菏泽谈到找准发展路子、突出地域特色时说,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捡进篮子都是菜”,都是通俗的大白话。

习近平出访时,还注重将中外名句谚语对接。

在墨西哥参议院演讲时说,拉美谚语“朋友要老,好酒要陈”,对接中国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墨西哥总统贝尼托·华雷斯曾说过:“无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间,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带来和平。”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有句古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墨西哥诗人阿方索·雷耶斯也曾说过:“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

名言名句,适当适宜用于演讲,一语既出,底蕴深厚;翻然出新,高雅致远。俚语谚语,则是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适时适地与不同对象交流,便是用群众话,说群众事,就有促膝谈心娓娓道来之功效,人们自然耳顺爱听,入脑入心。

讲好故事恰当现身

讲故事,也是增强语言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受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的重要方法。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就讲了两个感人故事。

第一个是,上世纪40年代末,一位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两人真心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瓦莲金娜回国了,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这个孩子长大后,不断寻找自己的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儿子终于找到了住在阿拉木图的母亲瓦莲金娜。这一年,儿子61岁,瓦莲金娜80岁。后来,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还把母亲接到中国旅游。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

第二个是,RH阴性血型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很难找到血源。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在海南大学读书期间,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每年两次,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作出了贡献。当中国朋友称赞鲁斯兰时,鲁斯兰说:“我觉得应该帮助别人,献血是我应该做的。”

亲情、友爱,是人类基本情感,超越国界种族。可以想见,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学生听完这两个真实故事,心灵如何不受到震撼。

适时将自己置身于现场的情境语境,会有什么效果呢?

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说,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他还说,看着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大学时代,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青春记忆。

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足球迷。中国足球队一直很努力,但目前只有一次闯进过世界杯比赛,带领中国队创造这次纪录的就是也担任过墨西哥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的米卢。他继续讲到,我听说,一位墨西哥体育官员曾问中国跳水队领队,包揽金牌是什么滋味。两年前,在中国教练指导下,墨西哥“跳水公主”埃斯皮诺萨和队友们包揽了2011年泛美运动会跳水项目全部8块金牌。墨西哥朋友们尝到了包揽金牌的滋味。我们祝愿墨西哥跳水队今后夺得更多金牌!祝愿中墨两国合作夺得更多“金牌”!

习近平在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沿着狭窄山路辗转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老人老伴石爬专问:“怎么称呼您?”村主任说:“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

“我的家乡陕西”,“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大学时代”,“我是一个足球迷”,“我听说跳水队故事”,“你是大姐”。这几个片断,习近平将自己置身于现场的情境语境,拉近了与听众距离,消解了陌生,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有的场景还增添了风趣。

言为心声。语言是内心世界的表达。无论说话,还是行文,高瞻远瞩给人阔弘,典雅蕴涵给人厚重,洞察烛明给人透彻,真情实意给人亲切。“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境界的同时,我们媒体人要着力把握好时、度、效,增强语言文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争取最佳的实际效果。<\\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4-1\BBBB-.tif>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