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职业院校班主任的就业指导作用

2014-03-12徐辑磊

职业·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兴趣爱好综合素质

徐辑磊

摘 要:本文提出,应发挥职业院校班主任的就业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就业观念,从思想上打消学生在就业时的一些负面想法,正确对待择业、就业,引导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找准方向。

关键词:择业取向 兴趣爱好 综合素质 供求信息

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在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遵守校纪校规,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等日常考核内容,而忽视了在就业观、择业观上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一、职校毕业生就业易出现的问题

曾经有一则报道这样说过“一个人,一生中最多只可以换10份工作,换的越多,就会离成功越远”,而笔者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他毕业后半年的时间里就换了3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长则干三个月,短则连一个月都干不到。每次刚开始干的时候,总是信心满满,保证一定会坚持下去,把这个工作做好,可每次的结果都一样。笔者找了个机会,和他交心谈了谈,问明了原因,终于在他第四个工作岗位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且现在也干得不错。通过交谈,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踏出校门,面对就业时的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及时适应从学校到企业的一个转变过程。

首先,学生在校期间,过的是一种相对有规律的生活,交际的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当他们毕业后进入企业,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和以前在学校的生活完全不一样,若再加上心理素质不高,适应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让学生退缩。

其次,学生自我了解不准,不知如何择业。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技能本领去选择职业,兴趣爱好是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动力,如果找了一份不称心的工作,从自身就不大喜欢这份工作,肯定不可能百分之百去付出,没有付出,哪来的回报,更谈不上有好的结果。

还有一点是学生找到工作后的心态问题,刚刚踏出校门的学生,容易“眼高手低”。在找到工作后,往往存在“骑马找马”的心理,总是想着先找到一份工作干着,等有机会再找另一份工作干,“这山看着那山高”,这种想法往往会使学生不能踏踏实实地干好眼前的本职工作,久而久之就干不下去了。

二、发挥班主任的就业指导作用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班主任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方面,应本着“面对现实、正确定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

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和学生接触较多的优势,塑造学生沉着、稳健的性格,教导学生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去面对,遇到挫折的时候,如何去克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

2.培养兴趣爱好,准确定位

对于学生的情况,最熟悉的莫过于班主任,而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直接决定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质量的标准在于“人职匹配”,这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全面客观了解的基础上的。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与学生交流、谈心的过程,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能够准确的定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尽可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

3.调整心态,踏实工作

在学生毕业前,班主任应对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进行一定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在找工作时,不能眼高手低,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找相应的工作。刚工作的学生,不能奢求企业给予自己太多的待遇,从学校毕业,进入企业,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应该放平心态,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多地展示出来,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班主任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还应引导学生收集就业供求信息,以便在择业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到适合自己、能够展示自己才能的就业岗位。

总之,班主任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督促他们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和心态,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爱好综合素质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