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领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4-03-12柏双友华佳李治阳

价值工程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柏双友 华佳 李治阳

摘要: 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江苏省高职院校首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例,介绍实践基地立项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实践基地管理经验,分析实践基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为高职院校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依托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高层次科研平台,分析研究其对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对相关学科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科研能力发展和学生技能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辐射作用,为引领高职院校科研发展提供软实力支撑。

关键词: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高职院校;科研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003-03

1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概况

1.1 博士后制度 博士后(Postdoctoral)是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一定时期研究工作的阶段;也指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专题研究的人员(兰国玉和张以山,2010;张祚,2012)。中国博士后制度作为一种培养年轻博士后人才的制度,具有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并举的双重效果,为促进我国教育、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和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王雪梅,2011;吴悦和顾新,2012)。

我国在1985年建立了博士后制度,并于1994年启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兰国玉和张以山,2010),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关地区又先后探索建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级博士后工作平台(陆颖,2012;宋淑平,2012)。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借鉴国家博士后制度,各省(市、区)根据地方实际,依托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建立的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张力,2011),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旨在提高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创新性领军人才,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姚玉鹏,2012;易帆,2013;兰国玉和张以山,2010)。

1.2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概况及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设立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苏无锡职教园,该园区位于无锡市“锡西新城“板块,是集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实训、文化、旅游、生态、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园区。2013年4月随着国务院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颁布实施,为无锡建设一流区域性国际职教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机遇。基于无锡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现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适应,已成为无锡教育发展最大的短板。为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主动适应无锡地区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按照“更大力度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无锡市委市政府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规划在整合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基础上,积极提升创办一所公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力争到2015年,基本达到10000名在校生规模的教育部本科院校设置标准,教学科研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前3名,积极推动本科院校创建工作列入江苏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并争取获得教育部的支持。

为顺应无锡市环保产业发展的大局,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机构,依托环境中心高层次研究平台,在江苏高职院校中率先申请获批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该创新基地已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全国第一)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常年招收培养博士后,开创了无锡职教园区和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发展的新局面。

2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及所在无锡职教园为例)

高职院校在国民教育中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魁等,2012;邵永强,2012)。而以科研增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发展,带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崔海霞等,2011;华坚和陈玉平,2013)。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刘超等,2013;覃文,2010;张传龄和廖克玲,2011)。教学过程中注重岗位群实践技能的分解,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现场动手能力,强调真实工作环境的熏陶,强调上岗即能顶岗(刘华和陈相伟,2011)。在科研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相联,课题研究往往围绕企业生产一线面临的技术难题开展,注重应用型科学研究,侧重于科技开发、成果推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孟学英等,2010;邱栋和吴秋明,2013;徐运保和陈辉民,2013)。分析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及所在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面临着下列问题:

2.1 科研管理机制不灵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主要实行以课题组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由于课题组多为“小团队”,科研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突破性、综合性的大成果,缺乏自主创新的突破性成果和关键技术。也直接导致了高校科技成果就近转化数量少,院校助推园区产业能量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2.2 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园区院校纵向课题申请非常困难,特别是国家、省部层面的课题非常难争取。以2013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为例,面上项目公示资助405项,其中高职院校仅占7项,青年项目公示资助1000项,高职院校仅占3项。

2.3 应用型拔尖科技领军人才严重缺乏 园区各院校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高职和中职院校由于研究条件差、待遇低,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园区院校每年都有科研人员流出,并且以副高级以上职称科研骨干和技术后备力量流失为主。随着职业院校对科技发展的要求,学术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高素质人才更显得缺乏,阻碍了职教园区各院校的科技创新。

2.4 园区院校开设专业与园区产业匹配度低 无锡职教园区产业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园区工业拥有近千家焊管、钢管及带钢企业,近年来,在锡兴集团、苏嘉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产业集群,正在这里蓬勃兴起,逐渐形成中国带钢交易中心和钢管采购中心。园区服务业主要拥有钢材交易专业市场、高档汽车产业园和五洲国际装饰城,集仓储、物流、加工、咨询和市场推广为一体。而职教园区各级院校目前开设的专业主要以电信、经管、旅游、建筑和艺术大类为主,园区院校开设专业与园区产业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3 高职院校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领科研发展的作用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凝聚和吸引人才,在使用中完成对人才的培养,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促使人才脱颖而出,并成为新的学术带头人。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基地一直是精英人才的集中营,只有通过加强科研投入、加强对人才支持,才能促使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使科研水平和能力都得以提高。结合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运行近两年的实践,其在引领科研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加速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基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科研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策略,加快科研能力建设,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扩大高职院校在经济建设中的影响与作用。拓宽科研经费来源,主要申请面向厅市级应用课题,同时应积极依托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立足园区企业,通过横向课题形式,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选择一批研究基础扎实、条件较好的课题组,开展综合科技创新试点。园区、院校和行业企业三者结合,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2 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正面临着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转变。通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平台,利用科研引领和学术交流等作用,培养一流的专业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软实力,着力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吸引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型、应用型科技专家。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园区职业院校科研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与激励制度。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扭转目前重论文数量轻生产应用,忽视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倾向。四是通过培养校际联合、校企联合等形式多样的攻关团队,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应用型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博士后创新基地已成为高职院校精英人才的集中营,通过加强科研投入、加强对人才支持,促使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使科研水平和能力都得以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教师自身成长。

3.3 推动高职院校相关学科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通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科研方面的引领作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职业院校专业和园区产业匹配度,利用园区电子信息教育资源优势,规划开建动漫、软件外包和创意类等高端产业基地,园区院校可以直接为各新兴产业提供具有创新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工人。另外,高职院校也可根据产业需求,为企业定向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可使园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获得充分的保证。

3.4 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尽快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才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博士后工作站老师的研究课题,或者辅导他们申报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自设课题等来源的各种课题,让他们多参加原始创新性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也可参加到博士后老师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中来,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但是,长期以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仍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深入贯彻,原因纵然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较弱,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而博士后培养创新基地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筑巢引凤”功能,集聚高水平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平台,必将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和教师自身科研能力提高等方面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成果对今后在高职院校入户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更好发挥高层次科研平台作用具有普适意义。该创新基地的设立必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带来引领和辐射作用,对提高高职院校软实力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安魁,邵雪梅,吴萍.校级科研培育基金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3):1911,1913.

[2]崔海霞,徐芝平,王伟.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1,76:189-190.

[3]华坚,陈玉平.高职院校产学研工作的创新研究与思考[J]. 大家,2013,2:10-11.

[4]兰国玉,张以山.农业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59.

[5]刘超,罗红霞,句荣辉等.以教师科研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27(1):104-107.

[6]刘华,陈相伟.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文科专业课程改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4):4059-4060.

[7]陆颖.科研导师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7-39.

[8]孟学英,石忠,吴树罡.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内涵与实质探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3(2):45-48.

[9]邱栋,吴秋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分析及其启示——基于福建部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调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52-156.

[10]邵永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h指数测度[J].现代情报,2012,32(6):112-114.

[11]宋淑平.正确认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J].教研论坛,2012,2:6.

[12]覃文,付晓春,马丽萍.创新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科研管理制度[J].职业技术,2010,4:53-54.

[13]王雪梅.我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J].华章, 2011,29:136.

[14]吴悦,顾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17-23.

[15]徐运保,陈辉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23(1):101-105.

[16]姚玉鹏.地质学基础研究队伍现状——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格局的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2,27(5):581-588.

[17]易帆.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探索,2013, 4:87-88.

[18]张传龄,廖克玲.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的实现途径与存在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1,17:19-21.

[19]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18-21.

[20]张祚,吴善超,李江风等.基于GIS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空间分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4):163-175.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