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谈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4-03-12洪雪娇HONGXuejiao

价值工程 2014年4期
关键词:听音听力语言

洪雪娇HONG Xue-jiao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40)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NEFU,Harbin 150040,China)

0 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英语教育通过对语言和语法知识的积累,依靠模仿和重复等途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这种机械式教育方法十分普及。学生却如同批量生产的中国制造,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与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远不成正比。在视听说课堂上,笔者常遇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发言缺乏思想深度和说理力度。阅读方面,学生大多不关心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内容空洞,对文章主题的探讨缺乏深度、广度,逻辑性不强。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而造成的现象就是“思辨缺席症”(黄源深,1998:1)。患了思辨缺席症的人就很难拥有综合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进一步改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 思辨能力

文献表明,很多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培养思辨能力,相关研究由来已久。在思辨能力理论框架的构建与量具的研发方面,Paul 和Elder(2006)提出了三元结构模型: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美国特尔斐项目组提出双维结构模型,即思辨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认知能力分解为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以及自我调节,其中分析、推理与评价为核心技能(王建卿,2011)。文秋芳(2009)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层级理论模型,主张将思辨能力分为第一层元思辨能力和第二层思辨能力。元思辨能力是指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而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

国内对思辨能力的关注相对较晚,上文提到黄源深(1998)提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缺席症”的担忧,但随后十年间学术界都未给予充分重视,直到近几年这种现象才越来越引发教育部门广泛关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思辨能力模型和量具的构建及改革英语专业教学以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方面;但是对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强化思辨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笔者亲身教学经验,思辨能力的缺失绝不是语言专业学生的“专利”。下面笔者将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为例探讨现行的听力测试与思辨能力的关系。

2 四、六级听力测试反应出的思辨能力缺失

在四、六级考试中,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没有听懂对话和短文内容,但参看听力原文时发现并没有生僻的词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发音没有掌握,平时学习新单词时,大多采用默记的方式,没有建立起语音与对应词形的反射。还有的学生习惯孤立读词,对连读、弱读、同化、省音等发音规则不了解也不重视,当正常语流中出现这些语言现象时,往往一筹莫展。因此发音不准确成了他们听力的第一道障碍,这也充分体现出考生思辨能力中归类、识别、区分等分析技能的欠缺。为此,在新生入学初期,应强化语音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边读边写边记的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在大学的学习中,学生不会再像初、高中那样,在课堂统一接受单词、词组的强化训练,惰性较强的同学对于词语的掌握就会越差越多,无法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有的学生死记硬背,只能记住词语的一两个汉语意思,不熟悉词性和用法。这样在听力过程中,感觉很多地方似成相识,但是消极词汇未能转化为积极词汇,学生很难做出快速反应,也导致了整篇文章的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坚持不懈,有毅力并且好学好问。教师也要不断鼓励、督促、培养学生的这些情感特质。

四、六级听力考试中,对话和短文的朗读语速是正常的交流语速,只放一遍,很多学生思维速度跟不上听音速度,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放完了;或者听懂了前面的内容却被后面的信息代替,最后混沌一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为照顾课堂整体,即使用英文授课,所用语言相对简单,语速较慢。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加强自我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听力,增加紧张感,多听正常语速的新闻、美文等各种体裁,熟悉英语的节奏、发音、语调。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文化的体现,两者密不可分。英语文化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对考生的听力理解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英语语言所包含的社会背景兴趣不浓也不重视。在听力考试中,听力材料的很多内容涉及到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风土人情,习俗历史等诸多文化因素。如果学生平时在课上有老师引导,课下注意积累,对文化现象有好奇心、敏感度,就能在听力理解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推论的认知技能;提高他们思辨能力的相关性灵活性。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输入性言语理解活动,是说话者、听力材料及听话者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包括了一系列的认知活动。这决定了听力理解需要较高程度的自动处理,听者必须积极地监控整个听力理解过程,并且在必要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解决出现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存在直接的联系。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本身就要求考生眼耳手并用,在短时内完成大量试题。如果听音时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不带任何心理负担,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听者的水平。反之,心理状态不好会出现紧张焦虑,急躁情绪,进而出现连锁反应导致听力失败。教师要在训练初期慎重选用听力材料,激发学生的听音欲望,纠正学生的听音态度,始终充满自信;关注听力材料的信息,而非对应题目的答案。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测试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听力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客观上检验出他们思辨能力的缺失,尤其体现在分析技能与推理技能。听力是复杂的动态的认知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都是影响听力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思辨的认知技能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听力的关键所在。

“思辨缺席”现象不仅存在于语言专业学习者,而是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或重或轻的通病。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层次的教学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应该把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活动中,创新教育理念,改变把英语课堂教学以词句作为授课重点的做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完善任务设计,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交际能力在认知技能、情感特质的培养中不断提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Paul R &Elder 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黄源深.思辨的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9.

[3]王建卿.“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6):63.

[4]文秋芳,王建卿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42.

猜你喜欢

听音听力语言
由“听音为字”看“戏”“䏘”“丫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修订版PEP 六年级英语毕业检测题
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