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宁市2008年冬至2012年春新造油茶林调查

2014-03-12欧光湘吕芳德陈永忠彭邵锋王志伟王秋姣

经济林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常宁市保存率总面积

欧光湘,吕芳德,陈永忠,彭邵锋,王志伟,谢 辉,王秋姣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2.湖南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湖南省常宁市是全国油茶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之一。据史料记载,常宁油茶栽培历史长达2 000多年,油茶几乎遍布全市各地,面积最多时达52 533.3 hm2,占该市林地总面积的45%。目前,常宁市油茶林面积有51 333.3 hm2,占该市林地总面积的44%,占经济林总面积的90%以上,全市的茶油产量稳定在5 000 t左右,年产值近5亿元。2001年常宁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油茶之乡”,2009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市,2010年被列入湖南省茶油生产大县,2008~2012年先后3次举办了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全国首家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1]。为了总结油茶栽培生产经验,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对常宁市全境内2008年冬至2012年春季间新造的所有油茶林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利用1∶10000的地形图进行实地调查。在外业调查的过程中,先从新造林的年份、权属、生长等级、经营形式、立地条件等角度对所调查的新造油茶林分进行了小班划分,然后利用1∶10000的地形图绘制各小班的面积图,对小班进行现场校正勾绘,再用Arcgis软件对小班图进行矢量化处理,并计算其面积。采用样行调查法,根据小班的形状与大小,调查新造油茶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采用实地踏查、走访、询问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各小班的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造油茶林面积

2008年冬至2012年4月,常宁全市新造的油茶林共划分为980个小班,其面积共有5 404.7 hm2,共涉及24个乡镇(办事处),260个行政村,油茶新造林面积最大的是荫田镇(1 132.0 hm2),其次是蓬塘乡(972.7 hm2),再次是烟洲镇(623.8 hm2)。

2.1.1 不同年份新造的油茶林面积

常宁市不同年份新造油茶林地面积如表1。由表1可知,常宁全市2009年新造的油茶林面积仅为152.5 hm2,而2010、2011和2012年新造油茶林的面积相差不大,分别为1 795.7、1 619.7和1 836.6 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1.2 以不同经营形式经营的新造油茶林面积

常宁市新造油茶林的经营形式有公司经营、大户经营、个人经营、合作组织经营及国有单位等,以不同经营形式经营的新造油茶林面积如表2。由表2可知,新造油茶林的主要经营方式为公司经营和大户经营,其经营的新造油茶林面积占全市新造油茶林总面积的84.9%。

表1 常宁市不同年份新造油茶林地面积的调查结果Table 1 Investigation result of new C. oleifera plantation areas during different years in Changning

2.2 新造油茶林质量

2.2.1 新造油茶林的成活率或保存率

常宁市不同年份新造油茶林保存率的调查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常宁全市油茶新造林的成活率或保存率≥85%的林地面积有4 680.8 hm2,占全市油茶新造林总面积的86.6%;成活率或保存率在41%~84%之间的林地面积有462.4 hm2,占全市油茶新造林总面积的8.6%;成活率或保存率≤40%的林地面积有261.5 hm2,占全市油茶新造林总面积的4.8%。

2.2.2 新造油茶林的生长情况

根据油茶苗木实际生长情况,将新造油茶林分为好、中、差三个生长等级。2009~2011年新造油茶林的生长等级主要按油茶幼树的高生长来划分;而2012年新造油茶林的生长等级则以苗木成活率为划分依据,成活率≥95%的新造油茶林划分为“好”,成活率在85%~94%之间的新造油茶林划分为“中”,成活率<85%的新造油茶林划分为“差”。全市生长等级“好”、“中”、“差”的油茶新造林面积分别为1 833.3、2 787.1、784.3 hm2,分别占全市油茶新造林总面积的33.9%、51.6%、14.5%。常宁市不同年份新造油茶林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4。由表4 可知,2010~2012年特别是2012年新造油茶林的生长等级大部分为“好”或“中”;但2009年新造油茶林的生长情况较差,长势较差的油茶林面积占48.6%。

表2 以不同经营形式经营的新造油茶林面积Table 2 Areas of new C. oleifera plantations adopting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s

表3 常宁市不同年份新造油茶林保存率的调查结果Table 3 Investigation result of preservation rates of new C. oleifera plantations during different years in Changning

表4 常宁市不同年份新造油茶林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Table 4 Investigation result of growth status of new C. oleifera plantations during different years in Changning

3 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经营形式对造林质量的影响

不同经营形式对造林质量的影响情况见表5。由表5 可知,以公司经营形式经营的新造油茶林其成活率或保存率最高,达92.8%;以国有单位新造的油茶林其成活率或保存率均在85%以上;其次是大户经营的,为84.9%;以合作组织形式经营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最低,仅有59.5%,其原因主要是,在这种经营形式下,有部分油茶新造林仍以村组方式进行集体经营的,由于经营主体没有落实,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措施不到位,导致新造油茶林成活率或保存率较低[2-3]。

3.2 整地方式对造林质量的影响

目前常宁市油茶新造林的整地方式主要有全垦、全垦加水平梯带、带垦、穴垦和撩壕等方式。不同整地方式对造林质量的影响情况见表6。由表6 可知,以全垦和全垦加水平梯带方式整地的造林面积最大,且保存率均较高;而带状整地的苗木保存率较低,苗木保存率≥85%的林地面积仅占所整林地总面积的53.0%。据调查,采用全垦整地方式进行油茶造林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用推土机进行植被处理,再用挖掘机对表土进行疏松处理的,这种整地方式致使表土层侵蚀沟深达40 cm,表土流失量可达20%~30%,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这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也影响了后期的苗木生长[4-5]。

表6 不同整地方式对新造林质量的影响情况Table 6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and preparation methods on quality of new C. oleifera plantations

3.3 施放基肥对造林质量的影响

常宁全市新造油茶时已施基肥的林地面积共有3 025.1 hm2,占全市新造油茶林地总面积的56%;而未施基肥的林地面积有2 379.6 hm2,占新造油茶林地总面积的44%。以2010年新造的油茶林为例,2010年全市油茶新造林面积为1 795.7 hm2,其中施基肥的有785.2 hm2,未施基肥的有1 010.5 hm2。已施基肥的生长等级为“好”的新造林有314.2 hm2,占已施基肥的新造林总面积的40%;而未施基肥的生长等级为“好”的新造林只有276.9 hm2,仅占未施基肥的新造林总面积的27.4%;已施基肥的新造林生长情况好的比未施基肥的高出12.6个百分点。如柏坊镇荆林村油茶新造林大户唐某文,2010年承包本村荒山27.2 hm2以营造油茶林,由于每株穴施高效复合肥0.5 kg作基肥,现油茶平均树高近1.2 m,地径粗达4 cm,2013年测定的春梢平均高度达45 cm,且有20%的油茶幼树已经挂果[6-9]。

3.4 间种作物对造林质量的影响

常宁全市油茶新造林中已间种作物的林地面积有453.2 hm2,间种面积占全市油茶新造林总面积的8.4%;而未间种作物的新造油茶林面积有4 951.5 hm2,占全市油茶新造林总面积的91.6%。其中,2009、2010、2011年新造油茶林中已间种作物的林地面积分别有92、51、158.8 hm2,这三个年份新造的油茶林中已间种作物的林地总面积为219.0 hm2,其中油茶生长等级为“好”的林地面积仅有62.4 hm2,只占已间种作物的林地总面积的28.5%。2012年新造油茶林中已间种作物的林地面积有234.2 hm2,间种面积占该年份新造林总面积的13.6%,其中油茶生长等级为“好”的林地面积有145.6 hm2,也只占已间种作物的林地总面积的62.2%。调查中发现,以西爪等藤蔓植物进行间种的,油茶新造林成活率或保存率严重偏低,比没有间种作物的低20%,且油茶生长等级也偏低。可见,以西爪等藤蔓植物进行间种的,对新造油茶林的成活率或保存率有较大的影响[10-12]。

3.5 抚育管理对造林质量的影响

“三分造,七分管。”栽培是基础,管理是关键[13]。新造油茶林后,及时抚育管理是提高新造林成活率或保存率的关键措施。目前,对新造油茶林主要采取了除草抚育、苗木培蔸、地表覆盖、浇水灌溉、合理施肥、补植补造及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一是松土除草。在3~4月,对新栽的油茶苗木进行培土扶正处理,并结合进行一次除草松土,不定期开展化学除草,秋季进行全面除草抚育。2012年鸣天科技有限公司在常宁市新造油茶林333.3 hm2,不仅新造林面积大,而且抚育管理措施较到位,如今新造林成活率是全市最高(达98%)的,其经验主要是对新栽的油茶苗及时进行了一次培蔸抚育与根际覆盖处理,促使苗木定根成活。再如柏坊镇裕丰村,在新造的油茶林中间种了花生、黄豆等农作物,还以耕代抚多次松土除草,油茶基地没有出现草荒现象。二是覆盖遮阴。油茶幼苗栽植后,及时在苗木基部进行了树蔸覆盖处理,减少了干旱所致新栽苗的损失。如江河乡宝山村,林地土壤为紫色页岩,土层较薄,油茶新造林成活率偏低,2012年宝山村村民王某荣在本村承包了荒山10.7 hm2用以营造油茶林,采用稻草对所造油茶林进行覆盖,现今油茶苗成活率保持在85%左右,比没有覆盖的新造林的成活率高25%。三是合理施肥。根据“薄肥勤施”的原则,4月下旬至6月初的雨天,在每株距基部25 cm左右处开沟追施复合肥,施后覆土,促进了苗木生长。四是及时防治病虫害。常宁市新造油茶林的主要病虫害是广西灰象等,每年发生于4至5月,针对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加强了对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喷洒杀虫药剂,防治面积达2 000 hm2,避免了因病虫害而造成大量死苗现象的出现。据调查,对当年新造油茶林采取了防治措施的,其成活率比未采取防治措施的要高出18个百分点[14-15]。

4 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查,基本掌握了常宁市2008年冬至2012年春季油茶新造林的资源状况和分布情况,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油茶新造林档案,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为常宁市油茶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和油茶经营动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1] 陈鸿飞,朱章安,李月初,等.中国油茶第—市[N].湖南日报,2008-12-29(B02).

[2] 罗攀柱,岳 臻,罗立平,等.不同经营模式下高产油茶经营的比较利益研究——湖南省浏阳市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8):40-50.

[3] 陈世清,王永安,冯宗伟.不同经营措施对油茶林生物产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0,18(1):17-19.

[4] 雷小林,黄建建,何小三,等.高产油茶超级壮苗关键培育技术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6):39-43.

[5] 曾桂清,戴万泽,黄文才,等.新造油茶林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J].江西林业科技,2011,(2):17-19.

[6] 王玉娟,龚 春,幸伟年,等.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状况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10):63-68.

[7] 李 青,胡冬南,张 慧,等.不同类型肥料对油茶春梢生长和果形指数及果实产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 2012, 30(4):36-40.

[8] 黄崇熙,张津平,肖国民,等.油茶施肥模式对产量的影响及效益选择[J].经济林研究,1996,14(2):25-26.

[9] 刘学锋,郭晓敏,李小梅,等.平衡施肥对油茶林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31(2):44-47,59.

[10] 王玉娟.油茶林地覆盖和间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的影响[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11] 王 瑞,陈永忠,王玉娟,等.油茶林地不同间种处理土壤养分及生长量的主成分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4):30-35.

[12] 檀金长.油茶林地间作技术理论与实践[J].安徽林业,2009,(5): 54-55.

[13] 李振纪.油茶幼林的抚育管理[J].湖南林业科技, 1976, (3):17-19.

[14] 杨 鹏.不同抚育措施对新植油茶林生长量的影响[J].江西林业科技,2011,(2):12-13,28.

[15] 王恒义.油茶成林抚育和更新改造技术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9,(3):12-15.

猜你喜欢

常宁市保存率总面积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不同因素对林下参保存率的影响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男子办理车贷信用卡诈骗42万落网
严坪林场森林抚育研究
——以起源权属为例
基于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设计研究——以常宁市西门湖公园为例
常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常宁市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土地出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