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模式下的思考
2014-03-12仲崇荣
仲崇荣
新课程模式下的思考
仲崇荣
我们的教坛之上一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于漪的情境教学、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思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董一菲的“诗意”语文、肖家芸的“活动”教学……什么洋思、杜郎口、新知之类的经验,这不,去年还是“三段五环节教学法”,今年又变成“六模块”教学法……可谓生机勃勃,也可谓风云变幻啊!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现今物价上涨之快远超过教师工资提高之速,为师者岂能生活在纯粹的精神世界里?社会各界人士对教师的精神期望值与教师的物质待遇之反差太大!教师亦为凡夫俗子,亦有七情六欲,难免会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心动。于是,有的想方设法转行了,不再守着这方净土了,他们告别了吃斋念佛的清贫日子;有的仍守着这方净土,却心不甘情不愿的。净土是守住了,人是留在这里了,可心哪里去了?在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脆弱心理下,怎堪那“东西南北风”地连连吹呀!在讲台上站都“站不稳”,哪来的精力去课改呀?干脆,以不变应万变,你吹你的,与我何干!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态。
如此消极被动之态,不仅落实不了课改,误了人家子弟,也误了自身健康和幸福。此言并非危言耸听—我们为师者的幸福在那里?在课堂上,在学生那里啊!不是吗,我们要等到五六十岁才能退休,每天的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工作。如果我们每天都以一副苦行僧的面孔来面对学生,应付工作,那么一天下来,是多么累、多么苦呀!本来我们教师的物质生活已经够贫乏的了,我们自己在精神上再想不开,岂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物质待遇上我们不能自己说了算,但是主宰自己心灵的权利我们还是有的,岂能自我放弃这一机会!话又说回来,我佩服那些已改行的同事,佩服他们的勇气和魄力,也由衷地祝福他们;对于仍留守在教师岗位的同行,我想劝一句:能改则改,否则连人带心一起留下来。
既来之则安之,留下来就好好教学生,开开心心度过每一节课,别再这山望着那山高地过日子,别再种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虽然不能像魏书生那样有名气,却也能自得其乐,足矣,知足常乐!
自信是立身之本,是课改之魂,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做人有了自信,就会恪守自己的原则;同理可得,教学亦有原则,尤其是面临着新课改的各个方向的强风,更要坚持原则,万不可乱了方寸。那么坚持哪些基本原则呢?我认为是这样的四字原则:即“爱”“全”“活”“新”。
“爱”的原则则是指博爱与悦纳原则,把真实、丰富的爱的情感作为前提和手段贯穿于新课改教学的全过程,科学、民主、真诚地对待学生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比那种虽读过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更好一些的教师。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在我国古代就有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喜欢老师,就能够喜欢他所教的那门课程和教学,也许将来有所建树。当代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总结70年的成功经验为:童心母爱。由此看出,“爱”是神奇的,“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全”的原则是指“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以及教学评价方面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的基本理念,我们要对“完整的人”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是全面发展。
“活”的原则是指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多元化、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
“新”的原则是指超越与创新原则,是指教师在新课程有效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对现有的理论不断超越,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和创造,使之更加完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教学理念要创新;二是教学设计要创新;三是教学方法要创新;四是教学评价要创新。
只有按照原则创新性地开展有效教学,才能实现新课改所期望的目标。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即面对着课改浪潮的阵阵冲击,要沉着冷静地看透各种教学模式后的理论依据,只有如此,才能改得灵活、教得实在、学有实效。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是自身过硬的心理调适能力:遵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珍视自我的价值,恪守正确的教学原则。谨以上述文字自省,若能与各位同行共省,将不胜荣幸。
仲崇荣,教师,现居江苏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