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五读法引领学生深度阅读名著

2014-03-12黄友芹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宋江名著文本

黄友芹

用五读法引领学生深度阅读名著

黄友芹

目前,名著导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或是放羊式无“导”而读,或背读浓缩的“残渣”,或僵硬的板块式灌输等等,不一而足。究其原因,大多是学生厌读、老师怕教,再加上考试指挥棒乱舞所致。经典阅读是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语文老师可从多方面进行名著导读:

1.促其真读,牢记名著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引读学生用心真读。如,指导写读书笔记、手抄报评比、组织名著片段话剧表演、名著影视观摩……浓郁的文学氛围,可让学生爱上名著。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求要因人而异: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可指导他把已读章节写成小故事;语言表达能力好的,把读过的章节生动地讲出来;思想较成熟的,可以一起交流探讨;有表演天赋的,可让他把经典情节表演出来……这些量身定做的方法,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从有趣的活动中熟记名著中重要人物和事件。教师在组织考查时,试题应尽量深入浅出,与怪题、偏题说再见。

2.领其细读,涵咏名著的语言精华

艺术需要涵咏品味。文本的精神、文本的灵魂、文本的种种好处,是要通过细读才得以发现的,越是好的文本就越需如此。运用细读法,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浅阅读状态引领进入深阅读状态。

江苏教师徐杰,在执教《草房子》导读课中,设计了一个“美段选读”:对一段文字进行赏析。提示:1、可从选景、炼词、句式、表现手法等角度;2、可用以下句式来赏析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个词,就把……表现了出来;……,不仅写出了……,也点明……执者指导学生美读鉴赏,师生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含英咀华中得到滋养。

3.诱其深读,探究人物的精神本质

名著阅读的魅力应在于探究深层的思想和潜在的精神力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女生对《水浒》敷衍了事。于是通过一个古装短片,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北宋末年黑暗腐朽,大大激发起学生读的兴趣。同时,设计如下问题引导:造反乃是封建社会“十恶不赦”之首,为何有这么多人选择造反?这一问题,又被细化为若干小问题:林冲为什么造反?宋江为什么造反?……这样的探究后,学生不难发现:梁山大多好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或无法生存、或怀才不遇,是社会黑暗、官逼民反。对于宋江这个人物,同学们起初认识粗浅。我设计有趣的“穿越”引发思考:假如宋江起死回生,重新面临招安与否的两难,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经过探讨,学生得出结论:如果重新来过,宋江还会选择招安,因为在他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宋江们的悲剧,既有时代原因,也有个人思想局限。深层的探究,让学生思想碰撞,带来多层面的启发和思考,自然而然对名著兴味盎然。

4.激其审读,鼓励阅读的思维创新

欣赏名著,不必把原著奉为神明,而要创造性阅读,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思想倾向、现实意义等方面,自主评判名著,通过研讨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笔者在执教《简爱》导读课时,在“有一样经历,刻骨铭心;有一些人物,经久难忘;有一种对白,回味无穷”三个环节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有一点不足,瑕不掩瑜”,指导学生们挑战名著,自主探究、合作互助,获得写作和思想上的启迪。学生的发现非常精彩:小说的结局太过圆满;简得到财产成为富人有些离奇;圣约翰对宗教的虔诚过于狂热;海伦的话有些宗教说教的味道……“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遗憾呢?”教师趁热打铁,出示相关背景:1、作者长期生活在贫穷的小郡县和学校,足不出户。2、作者是虔诚的教徒,其父是一位牧师。3、十九世纪教会势力非常强大。由此学生不仅了解了小说创作的背景,而且对文学创作的时代性、主观性有了深切的认识。

5.引其比读,领悟作品的鲜明特色

名著导读教学中,比较阅读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鉴别。这样,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其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同类的阅读比较,如《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同文的阅读比较,如《童年》中的外祖母和外祖父;同人的阅读比较,如《简爱》中童年的简爱与成年的简爱的比较……笔者执教《西游记》导读时,让学生将其和《格列佛游记》进行比较,学生兴致勃勃地发现:虽然产生的年代和地域相距甚远,但它们在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上异曲同工:1、情境设计相同,在现实社会外,都存在神异的世界;2、都刺贪、讽虐,揭露和抨击国家和社会的弊端。3、都将离奇的故事与黑暗现实,巧妙结合在一起。4、文笔犀利辛辣……比较阅读,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训练思维向多层次、多角度纵深发展。

黄友芹,教师,现居江苏东台。

猜你喜欢

宋江名著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