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无罅隙议 文有琳琅篇
——清代名士刘大绅归滇诗文创作

2014-03-12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华宁诗文桃花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刘大绅,字寄庵,云南宁州(今华宁县)人。清代滇中文化学者,在仕途、诗文、教育、书法等方面均有建树,一生勤于著述,有《寄庵诗钞》三十卷,《寄庵文钞》三卷传世,生前共选刻诗歌二千五百多首,《清史稿》收其《哑孝子传》,诗歌理论《诗论》享誉滇中,被称为“一代文宗”(玉溪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滇中纪胜》 )。 目前对刘大绅归滇诗文研究者不多,《历代诗人咏昆明》(蒋翼坤、张文璞编)、《云南古代诗文论著辑要》(张国庆著)、《齐鲁历代诗文词曲鉴赏》(善行主编)、《晋宁历代诗歌楹联选》(李飞鸿主编)等著作因选辑刘大绅的诗文而提及他。本文主要分析刘大绅归滇诗文的内容、风格、诗论等艺术特色,挖掘其诗文在清代滇中的价值和影响。

一、儒官逸情恤乡民——归滇诗文内容

体恤民生多疾苦,好官可用情为道 刘大绅考中进士后在山东多地为官十余年,清廉恤民,有“好官可用”为证,在此不赘述。刘大绅辞官归滇后,创作了大量体恤百姓清苦的诗文,如《午后行田间》摹写逼真,“河水东流不复回,老夫彻夜自悲哀。日长莫枕锄头睡,门外催租吏早来。”东流河水不知愁,老夫独自悲伤,无法入睡,天亮官吏又要来收租了,怎么睡得着呢?农人真是清苦!又如《农家》:“不惜为农苦,私田冀有收。北来风得意, 晚种稻生愁。一夜成枯草, 全家泣老牛。忽闻鸿雁到,问汝向谁谋?”农人清苦,却不惜力,勤勉劳作,一丁点私田也认真耕耘,但晚种,错过最佳时令,寒风又来得太早太得意猖狂,一夜大风,稻穗未长饱满却被狂风吹倒伏地,稻谷颗粒无收,无奈和痛苦充斥心间,全家围着老牛哭泣,叩问鸿雁,你怎么早早就来呢?悲而不怨,儒家的温良敦厚在叩问中理性而惆怅,体恤民生多艰,却没有愤恨,因这是天灾。又如《蚕豆歌》:“麦不熟,饥民哭,南北山头土可粥。争先锄取倾筐归,下咽死生未敢卜。皇天不忍民无辜,青青豆实珍于珠。养蚕时候再三摘,使汝中饜兼外腴。掘根生食是何郡?暂饱须臾鬼相近……如何去岁不早熟?遍为南人救死亡”。青黄不接,饥饿难耐,百姓争先恐后到山上挖传言可吃的白土,吃下去是生是死?谁也不敢保证,先吃下去再说。上天都不忍责备苍生,不饱满未成熟的青豆暂且摘来充饥,作者泪流满面感叹质疑青豆为何去岁不早熟,不然怎会饿死那么多人?豆无力,人无为,无奈。诗歌表现出儒官刘大绅对平民清苦的深切同情,对自然物候反常的质疑,没有质疑稻谷晚种的人为因素,也没有质疑蚕豆早摘的原因,为此,其反思警醒力度就有所欠缺,但刘大绅是“好官”,体恤民情,却无力改变现实。

再如,《轮流保正碑记》、《龙泉观碑记》均是刘大绅为华宁乡民做实事的记载。《轮流保正碑记》记载的是宁州有七乡,备乐乡是大乡,碑记记述了保正乡规,革除“认、退、任、代、出、入、诈” 七项流弊,即“空产无主、旧规阻推、以公任私、越俎代庖、贿赂保正、因仇要挟、敲诈勒索”等陋习,乡人轮流担任保正,做好户口、治安、乡规等工作,以备乐乡为示范,警醒全县,既规范乡村管理,又控制恶霸劣绅衍生,一举多得,儒官理清村务事,造福一方勤为民。

其他,《龙泉观碑记》记离城五里的恩永泉“空清如镜,纤芥不留;游鱼鼓鳞,翔鸟现影;天光下澈,月彩深涵;风皱微波,雨酥细浪。”(《华宁史料类编》)泉涌如柱,浇灌良田数百亩,旱时救急,似有神助,建祠祭祀,祈求恩泽永驻。碑文采用楚辞风格,飘逸灵动。例如,“福我土兮无我违,神不乐兮我安归”。刘大绅支持兴修水利,保障农田收成。《游龙潭记》描写在秋老虎肆虐炎热的秋天,与一群好友到龙潭游玩,“欲赋一诗,忆子美万潭诗”,游玩间心念杜甫,感慨颇多。回到乡间,为乡民做事,这是刘大绅深得民间颂扬的原因,而体恤民情,诗文作记,却成为刘大绅诗歌的重要内容。

山水乡情抚仙东,最忆晨昏风情浓 刘大绅1805年回乡,游历滇中四方,用诗文描写山水美景,特别是早晨傍晚的景致,飘逸和灵动,尽收笔端。如《城头看落日歌》:“百雉城头看落日, 大如车轮去何疾。须臾倒影失空青,勃郁紫光迸飞出。”诗描绘的是神秘瑰丽的黄昏落日图。而《玉泉山对月》、《五华山晚眺》、《春晓望太华山》等都是在晨昏起居间观察到的美景。晚年,刘大绅把家从县城搬至抚仙湖东岸世家村,朝朝暮暮面对美景,诗性大发,佳作不断。

高山溶洞也是刘大绅吟咏的主体,如《龙洞山中》:“四面青山尽削平,千寻峭拔入秋清。悬崖老树凭风怒,深洞苍龙挟雨行。”华宁溶洞多,华宁谚语“华宁无江三半江,华宁无海三半海”,处在江海包围之中的华宁山水自成特色,是刘大绅摹写的绝佳对象。

《过三台山》“清风不下岭,赤日不上山。山上老僧安且闲……见客让客当风坐,手抱松枝去熱火。客未及饷索酒尝,酒味清冽酒碗大……”三台山在县城东十八学士峰之下,风的孤高个性,山的高俊博大,老僧不遵俗礼,客人不拘小节,傍大树盖房,依树抗风,夏天清凉异常,男耕女作,客来了,见客让客故意在风口随意而坐,尽情消暑,客饿了,手抱松枝去别人家燃火,生火,灶间飘来奇异的香味,客人就讨酒,准备大块朵颐,用人的饥饿,反衬菜的香醇,酒足饭饱,猛然羡煞不拘礼节的和尚,可以天天愉快与闲适!

落日,春光,溶洞,和尚,世俗的一切,都可入诗。

一唱一和诗画媒,亲朋挚友酬答乐 刘大绅在华宁城西五里许青龙潭潭西自建茅屋,取名“潭西草堂”,自号“潭西老人”。他时常邀约诗友,到此吟诗书法,也应朋友之邀,酬谢唱和。

应邀赴约:“好友相招不待秋,万松深处共登楼……情深又订重来约,满院天香一袖收。”(《友人招饮慈光寺》)慈光寺是华宁城东万松山名刹,三五志同道合者唱和闲游,无须邀约,不经意间又聚,切磋,唱和,其乐融融。

祝贺寄语:“与君同种丽春花,才见疏枝拂浅霞。不及青青亭畔水,分流侬艳到邻家。”(《寄勿轩》)勿轩是布衣诗人董灼文,多次与刘大绅诗文唱和,董灼文《奉和寄庵先生落叶之作》中“看到无心云出岫,恰得明月争奔趋。落叶苔深不能扫,瓢翩数点疾于鸟”拟人写出白云明月的悠然自在,深秋落叶,归鸟疾飞,在景中寓情。《陪寄庵先生尹氏园看海棠》:“才入谷口便闻香,无数山枝惹断肠……兴酣日落欲东走”。三五诗友,赏花吟诗,佳作频传,快意人生。如此情景的唱和诗仅董灼文就有十余首,可见聚会唱和频繁。

《五言朂张金门》:“对酒避俗客,栽花嫉恶草……是非太分明,毋乃取烦恼。我亦痴狂人,举殇望晴昊。” 张金门是刘大绅好友。而刘大绅弟刘大容的《赴寄庵兄潭西草堂看梅之约》“行行踏遍路三叉,孤山深处有兄家”以及《和刘寄庵伏虎寺题壁诗》“古木参差压翠干,绿树掩映读书天”,都是弟兄同游之作。

张飞鸿、刘家龄等人也有唱和诗作,刘大容有诗集《醉吟草》,刘家逵有诗集《红树山庄诗草》。这样,以诗聚友,刘大绅在华宁民间集聚了一批杰出的文人,对华宁敦厚纯良的儒家耕读传家风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以陶为宗,兼取诸家——归滇诗歌风格

刘大绅归滇诗文风格上以陶为宗,不拘一格,兼取诸家。

以陶为宗——山村野趣逸为宗 刘大绅推崇陶渊明,也爱写山村野趣,归乡游乐,如陶诗飘逸清灵。禄豆庄在婆兮江旁,《早赴禄豆庄》:“酒醒春梦醉,马上听晨鸡”晨鸡鸣早,人语鸟啼,春光健马,轻快活泼。《暮归自禄豆庄》“割鸡煮酒尽交情,十里徐徐信马行。落日斜飞孤树色,晚风远送小江声。遥看半岭群羊动,近入前村一犬惊。正值田家灯火暗,疏星耿耿向空横。”诗中描摹了倦鸟知途、闲适好客的乡间晚景。割草一样杀鸡——杀得多而快,煮酒待客,客人从十里之外的盘溪信马由缰,徐徐而来,夕阳西下,江水静穆,远送江流远逝,诗有盛唐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闲静,羊群归家,家狗狂吠,农人纳凉,星宿横空。悠闲,无忧,无尘。

《忆孤山》、《瀛海寺》、《孤山》[注]《孤山》:远忆孤山上,无人有明月。荒林绝虎迹,晚饭饱鱼羹。醉数雁千点,卧闻钟一声,遨游及此日,秋水片帆轻。等都是描写抚仙湖中孤山的诗作,孤山如蓬莱仙境,世外桃源,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孤山的美,景美,境美,清雅宁静,不沾尘埃。

《赠牟松岩主政》:“巷有苔痕座有尘,多情杖履转相亲。群将善骂依名士,独以无争到古人。花受风光原胜雨,山含秋意下如春。龙门晋接今容易,从此交游日饮醇。”少人行走,小巷生苔,多情友人,拄杖亲莅,对饮知己,品咂古今,花雨秋山,断绝俗务,随性而活。空灵的诗句,空闲的内心,陶渊明归隐之味,主政之人,不可羡慕。

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描绘幻化绮丽的世外桃源,传颂千古;刘大绅的《东南山中看桃花记》和《东南山中看桃花后记》两篇游记,以邀约挚友张金门为线,用欢娱的欣赏之旅摹写桃花盛开的俗世绮丽,“桃花待寄庵久矣”, “待”,是心与心的期许与约定,拟人桃花与刘大绅的亲密。刘大绅不是一次两次去看桃花,“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诗鉴赏辞典·无名氏〈金缕衣〉》),桃花妖娆,刘大绅身处青春美景,怎舍得折花?“吾意欲化身千万亿,使千万桃花树下皆有一寄庵(刘大绅字)在,呼之欲出,不可得,则置千百大圆镜印千百寄庵在千百桃花树下,岂非快事!”刘大绅怜惜桃花,幻想圆镜分身,一朵桃花幻化一个刘大绅相陪,三个千百万连用,表现出诗人不负桃花之待的多情雅意,诗人浓情蜜意跃然纸上,陶渊明的桃花源“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隐逸之乐尽现;刘大绅观赏桃花“未倦即坐,坐即饮酒……一酌桃花,一寄庵自酌,每酌以三为节,日未夕而寄庵醉,桃花亦烂漫有酒态矣。”(《华宁史料类编》)刘大绅贪恋桃花的绚烂多姿,与花对饮,酩酊大醉!李白曾有“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诗鉴赏辞典·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一壶酒,一诗人,一桃花,潇洒而飘逸,诗人情真,桃花意浓,春光浪漫,岂可辜负?“是夜枕上倏闻风声……窃自念予不负桃花,桃花当不予负也!”(《东南山中看桃花后记》)《东南山中看桃花后记》通过“我”与张金门的排比对话,尽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注]蒋立甫 .诗经选注:国风:周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7.的青春靓丽,桃花与我绝不辜负对方。看桃花两篇游记,情意浓密,纯情忘我,处处皆情,张金门是文线和外眼,如无张金门佐证,则此情此景风雅有余,真实可疑,加入线眼,则篇章大气浪漫,真实可信。此二记既有陶渊明的隐逸之思,又跳脱出一种山间野趣,实为读书为官之人的心灵独白。

大绅诗歌中的乡村野趣,表现出“以陶为宗,兼取诸家”的风格,兼收并蓄,不拘一格,自成一体。

诗崇杜甫——少沉郁之气,多清亮之色 刘诗象杜诗,格律严整,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对民间疾苦描述,令人动容,悲天悯人情怀的抒发,感人至深。《忆孤山》:“仙山咫尺不崎墟,尘世方壶竟有语。水底万年鳌赑屃,云中一角蜃吹嘘。轻舟及此招孤鹤,落日曾经谢大鱼。昨暮海门桥上望,柳黄蘋白晚烟余。”秋高云淡,湖清山净,水底赑屃千年不老,抚仙青鱼阵环游孤岛,海门桥两海相交,鱼不往来,年年岁岁,柳黄蘋白又一春,秋水长天共仙境。诗歌格律严整,少了杜甫《秋兴八首》沉郁顿挫的焦虑忧思,多了秋水长天的清亮美丽。

刘大绅农家诗意境敦厚,“我行深山中,常见彝人泣,问之已再三,欲语复呜咽。”(《深山吟》)悲而不怨,有杜诗感时伤世之意,悲天悯人情怀的抒发,增一分华宁乡间清丽淳朴之民风。

慕李白古风——豪情飘逸,灵韵生动 《上登楼山》:“无车无马赋来游,无数川原置下头。即此变空千里目,何须更上一层楼……”此诗有李白古风的豪迈和飘逸,登高望远,何须上楼?自信宏大,满怀豪气。《铁锁桥歌》:“江流愤怒鱼龙骄,行人两岸漫相招。千寻铁锁出大冶,凌空驾就鼋黿桥……但愿石烂水枯锁不断,一年一度来题空中楼”,铁锁桥如飞虹横跨南盘江上,浪漫大气,宏伟壮观。《星回节》“……拦街击鼓争燃须,老翁嗔怒儿童痴。持火出门照田下,自言胜似前年时。人生万事无过求,逢人且话松明楼,生肉烧酒既醉饱,城上抱孙看斗牛。”星回节(火把节)热闹非凡,翁嗔儿痴,抱孙看牛,肉足饭饱酒醉,万人狂欢,灵韵生动。气势磅礴如李白诗的还有“吁嗟乎!太华山,乃在昆池边。我不能刀圭入口生羽翰,复不能洞天福地缩之庭阶间。何不策杖如龙笔如虎,韩诗柳记摩崖镌。胡为静页灯火晨相连,咿唔占毕忘朝餐。”(《春晓望太华山》)嘘嘘感叹,观山忘记早餐,沉醉在山水的美色之中,潇洒豪迈,忘记自我。

借楚辞格式——张扬个性,挥洒豪情 《龙泉观碑记》“杨柳绿兮桃红,春酒熟兮荐神功。云为风兮风为马,神有知兮飘飘而来下……吁嗟我乐兮乐且无,央神之赐兮我岂敢忘。”借用楚辞求神娱神的格式,飘逸灵动,神采飞扬,企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刘大绅诗文不拘一格,兼取诸家,又能脱出所学名家,形成自我特色,凸显滇中人文山水的文化特点。

三、真儒忠孝,德化儒学——刘大绅诗歌理论的核心意象

刘大绅的《诗论》是云南明清诗论的代表作品,其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儒学情真——刘大绅《诗论》基石 刘大绅《诗论》“诗如人,真则传,不真则不传”道出了真是诗歌的基石。诗歌创作情感应真挚,诗人应有真知灼见,作品应有诗眼真语撼人,真情如泉水涌动,高兴激昂而引吭高歌;愤怒郁闷而直陈谩骂;痛苦贫病而嚎哭呻吟;哀伤幽怨而哭泣倾诉,情真以情韵取胜,而且均以真情感染读者。

忠孝——刘大绅《诗论》言道之内核 刘大绅《诗论》主张“不得以技而废乎道”(《寄庵诗钞·自序》),诗歌创作不仅是语言技巧的显现,更应是内容上情感上的展现。如果以取悦读者眼目为乐,就算不得好诗。在诗文创作中,“言道”是内核,言道载道才是写诗之根本,“道”就是“忠和孝”,以真挚的情感来书写忠孝。《哑孝子传》摹写孝行,令人称道。《清史稿》记载:“大绅慈惠恭俭……读其诗文,诗人忠孝之心油然而生,则其惠利之所及,又岂反一地一时哉!”

德化儒学——刘大绅《诗论》之精髓 刘大绅推崇由来已久的“道统文学”,刘大绅在诗中融入对儒学的自我感悟,发肺腑之言,摹生活情境,聊乡间趣事。刘大绅诗歌及其理论,是自我一生对儒家德行的践行,他早已把儒家的规矩内化成为自我自觉的德行准则,德化儒学,是其一生作诗的圭臬,修德是作诗的核心和内蕴。

四、结 语

刘大绅饱读儒家经典,为官政绩喜人,有钦差代皇帝御批“好官可用”匾额赠送刘大绅,此匾额现今仍保存于华宁高茶寨刘家祠堂。刘大绅不仅终生研究诗文创作及其理论,亲自践行诗歌理论,而且家学深厚,耕读传家,哥弟侄子,朋友乡邻聚集吟诗作画,营造一个诗书之家,用诗文传承儒学,真,忠,孝,德化儒学,用言行践行儒家德行,诗风品行影响家人及乡民。与刘大绅齐名的建水人张履程极其推崇刘大绅的诗文和人品,常称道其为人和诗文。宁州李廷杰《采辑寄庵先生行述举报乡贤》中诗句“品无罅隙议,文有琳琅篇”是对刘大绅客观而准确的评价——好官、诗人、益友。

刘大绅的诗歌理论及作品对清代滇中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因云南地处一隅,资讯落后,不为外人知晓,故在整个清代文学理论中未能远播传扬,甚为遗憾。

猜你喜欢

华宁诗文桃花
桃花琐话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清明,又见桃花红
玩鞭炮不好
年炉火孕育华宁陶土和火焰描绘的画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
桃花千朵惹蒹葭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