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研究
2014-03-12刘雪珍
□刘雪珍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研究
□刘雪珍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他们的生命存在与安全意识、对自我生命的体验水平及对安乐死的认可程度显著低于汉族学生。女生的自我生命体验水平、对自杀行为及安乐死的反对程度明显高于男生;来自农村学生对安乐死的反对程度显著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留守儿童的自我生命体验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自我生命体验水平,对自杀的反对程度显著低于来自非单亲家庭学生;仫佬族高中生在自我生命体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年级显著好于1年级。
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有研究显示:青少年自杀行为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1]。2005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了一项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青少年学生自杀现象的调查结果:初中、高中、大学共141580人,平均年龄为16.3岁,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也就是说中学生中每5个人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2]。如果说自杀是对自己生命的放弃,那么2012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的15岁少年杀死5岁幼儿的案例等残害他人生命的行为则是对他人或他类生命的漠视。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意识薄弱,他们不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与可爱,不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再加上学校生命教育的滞后,教育上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高中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人们常常忽略人文关怀、价值关怀、意义关怀等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中的最重要因素,导致部分学生精神失衡,生命意义缺失。校园伤害、学生群体暴力事件、自杀、自残、伤害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这已经引起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关生命意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学者们的关注,如王北生的“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3]”;南京市少工委课题组的“少年儿童生命意识状况调查及对策思考[4]”;白如祥的“论儒家的生命意识[5]”等等。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生命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泛指青少年的生命意识问题,直接针对仫佬族青少年的研究极少。
仫佬族是我国南方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自然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主要研究了仫佬族文化,尤其是节庆文化,仫佬族语言,仫佬族社会生活变迁等问题,但少有研究仫佬族青少年发展问题的成果,更没有直接针对仫佬族普通高中生生命意识发展特点与教育的相关研究。由于缺乏相应
的理论依据,很少能针对仫佬族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相应的教育。为了解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状况,我们对仫佬族高中生的生命意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期能为仫佬族地区学校开展生命意识教育提供理论或实践参考。
二、问卷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问卷概况
自编“高中生生命意识问卷”。自编“高中生生命意识问卷”参照许海元编制的“大学生生命意识问卷[6]”与肖水源等人编制的“自杀态度问卷[7]”进行编制。问卷包含24个项目,分5个维度。第一维度为生命存在与安全意识,包括4个条目,得分越高,生命的存在与安全意识越强;第二维度为生命价值意识,包括4个条目,得分越高,生命的价值意识越强;第三维度为自我生命体验,包括6个条目,得分越高,对自己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满意体验越强;第四维度为对自杀行为的认知,包括6个条目,得分越高,对自杀行为的反对越强烈;第五维度为对安乐死的态度,包括4个条目,得分越高,对安乐死的反对越强烈。问卷采用5级计分,1、2、3、4、5分别表示“完全同意”、“不完全同意”、“说不准”、“不完全反对”、“完全反对”。信度方面,该研究所有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系数)为0.824,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在0.699-0.801之间;效度方面,总量表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63-0.680之间(P<0.001),属中、高度相关。量表的信、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两所高中随机抽取仫佬族学生与广西非仫佬族地区两所高中随机抽取汉族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共发放问卷817份,回收问卷81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有效问卷761份,有效回收率93.5%。其中仫佬族479人,汉族282人;479名仫佬族学生中有男生163人,女生316人;高一146人,高二144人,高三189人;留守156人,非留守323人;单亲38人,非单亲441人;乡镇119人,农村360人。
所有调查数据输入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
三、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一)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从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各维度均分上看,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所有因子均分都在3分以上,这说明仫佬族高中生的生命意识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生命存在与安全意识、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两因子的均分在4分以上,有近8成学生的生命存在与安全意识达到了较好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仅为1.46%,这进一步说明了佬族高中生的生命意识水平较高。这表明:由于近年来,仫佬族地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重视生命教育,特别是当地的中小学校,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学生的生命意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的是,仍有4.80%和17.75%仫佬族高中生的生命价值意识和自我生命体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另有10.86%的仫佬族高中生较为认同自杀行为。这说明部分仫佬族高中生的生命价值意识、自我生命体验水平较低,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较易选择放弃自己生命的行为。(见表1)
(二)仫佬族高中生的生命意识水平低于汉族高中生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居住着汉、壮、瑶、仫佬、毛南、苗、侗、水、彝、回
等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广西总人口的37.2%,其余为汉族人口。本研究为了考查仫佬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差异,笔者从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相邻的宜州市及柳州市的两所高中抽取282名汉族学生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表2结果显示:仫佬族高中生在生命存在与安全意识、自我生命体验两因子上得分低于汉族高中生,差异显著(p<0.001)。这进一步提醒我们必须加强仫佬族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值得关注的是,仫佬族高中生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得分高于汉族高中生,且差异显著(p<0.05)。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仫佬族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有关。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仫佬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既信奉道教,也信奉佛教等。而他们最为信奉的是家神,即祖先崇拜。仫佬族家家户户客厅正中的墙壁上都设有祖先的灵位(又名香火)。老人死后,便可入香火,受到子孙后代的祭祀。但不满36岁或外伤致死者不能入香火,他们的灵魂只能游离于慌郊野外。仫佬族人还认为,宇宙分为上、中、下三界,上界是天,住着神仙,中间是地,住的是人,下界是地府,住的是鬼[8]。而无论是自杀还是安乐死均属于非正常死亡,死后既不能入香火,更无法成为神仙,死后即使不被贬入地府,也只能成为孤魂野鬼。这可能是仫佬族高中生更为反对安乐死的原因之一。
(三)性别对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的影响
1. 表3显示,仫佬族高中女生对自己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体验显著高于男生。这一结果与刘明娟的“初中男生的生活品质、生命价值等显著高于女生”不一致[9]。也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的结果不一致[10]。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1)汉族人迁入罗城落籍或与当地女子结婚,是汉人融入仫佬族之中,因为按照仫佬族习俗,上门女婿,(不管任何族属)都要改姓女方姓[11]。女性在家族或家庭中较高的地位也可能给她们带来更好的自我生命体验。(2)有研究显示,男性多从工作和成就中获得意义感,女性多从关系中获得意义感[12]。首先,高中是仫佬族地区的最高学府,罗城高中在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扶持下已成为广西第三批省级示范高中,然而从近年考入罗城高中的人数上看,男生仅占3-4成(我们随机抽取的样本中男生163人,女生316人)。其次,学习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对高中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然而,很多男生的学习成绩也难以与女生相抗衡。因此,大部分男生很难从学习成就中获得相应的意义感。而女生则能以优异的成绩及听话、乖巧的形象较好地获得了家长、老师的喜爱与认同,顺利地从良好的关系中获得意义感。这样女生从关系中获得意义感的机会要高于男生从学
习中获得意义感的机会,这可能也是导致男生的自我生命体验较女生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2. 表3还显示,仫佬族高中女生对自杀行为及对安乐死的反对程度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男女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的。如:研究表明,男生多性格开朗,果敢刚强,具有较大独立性与创新性;女生则多文静怯懦,优柔寡断,依赖性与顺从性较大。由于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与男生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女生更容易受到如前所说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
(四)生源地对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的影响
表4显示,来自农村学生对安乐死的反对程度显著高于来自乡镇学生。原因可能是来自乡镇学生从小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观念、新思想,面对着趋于多元化的生死观、生命观与价值观,他们更容易接受。而来自农村学生由于生活在相对封闭、落后的环境中,他们更易受当地民风民俗、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生死观他们更难以接受。
(五)留守对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的影响
表5显示,留守儿童对自己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满意体验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究其原因,可能与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有关。由于留守儿童长年与父母分离,他们在遇到挫折、困难时难以得到父母面对面的、直接的支持与鼓励,这些都容易造成他们的情绪、情感问题,无助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良情绪体验时常困扰着他们,这些消极情绪若长期得不到排解,不仅会对他们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的体验带来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演变成对家庭、对社会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出现反社会行为。此外,有研究表明,仫佬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13]。由于有研究还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主观生活满意度高,心理健康水平低,主观生活满意度低[14]。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可能是导致他们自我生命体验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六)家庭亲子结构对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的影响
表6显示,来自单亲家庭高中生对自杀的认可程度显著高于来自非单亲家庭学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单亲家庭或是重组家庭的孩子想自杀的概率基本上是非这种家庭孩子的两倍”[2]一致。此外,来自单亲家庭高中生对自己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满意体验也显著低于来自非单亲家庭学生。这可能与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和父爱或母爱缺位等因素有关。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家长在生活、情感上的支持。父爱或母爱缺位,特别是因
父母的离弃造成的父爱或母爱缺位,使孩子不但不能享受完整的父母之爱,还让孩子过早承担起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特别是我国目前的离婚状况,能做到心平气和、友好分手的很少,大多都吵得比较厉害。这就使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不得不长年生活在因此造成的家庭或家族冲突中,甚至有些父母还会拿孩子做离婚的筹码,不允许孩子见另一方等。对孩子来说,父母都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父母因为自己的恩怨却要求他们选边站,这肯定会给孩子的生命和生活体验带来负面影响,这种负面的生命和生活体验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排解,会使孩子对生命与生活失去信心,严重的会产生放弃生命的想法。
(七)年级对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的影响
表7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仫佬族高中生在自我生命体验上的得分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的自我生命体验显著好于一年级。高中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眼界的不断开阔,各种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而与能力增强同步发展起来的独立性与生活自主性,使他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追求,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自我生命体验最高境界。
四、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他们的生命存在与安全意识、对自我生命的体验水平及对安乐死的认可程度显著低于汉族学生;另有10.86%的学生较为认同自杀行为;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识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留守、是否单亲家庭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学校、家庭、社会需要重视和加强对仫佬族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仫佬族学校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充分利用仫佬族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如:“依饭节”、“走坡节”)和歌颂仫佬族人民执著顽强、勤劳勇敢、富于进取的民族故事(如:“垦王山”、“伏曦兄妹的传说”)对学生进行民族认同教育,从而提升学生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提升学生对个人发展的自主掌控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生命体验水平与生命价值意识。[15]■
[1]樊富珉.中国大陆青少年自杀研究及自杀预防对策[M].澳门大学出版社,2005:226.
[2]刘芬.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08-03.
[3]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J].教育研究,2004,(5):37-38.
[4]南京市少工委课题组.少年儿童生命意识状况调查及对策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5,(2):75-79.
[5]白如祥.论儒家的生命意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0-66.
[6]许海元,付海玲,王艳芝.大学生生命意识调查表的初步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11):982-984.
[7]肖水源,杨洪,董群惠,等. 自杀态度问卷( QSA)[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 :364- 366.
[8]潘琦.仫佬族通史[M].民族出版社,2012:193.
[9]刘明娟. 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调查与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9.
[10]张蓓.中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问卷的修订及区域性高中生常模的建立[D]. 沈阳师范大学,2011.
[11]刘雪珍,姚荣国.仫佬族高中生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48-51.
[12]陈秀云.大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量表编制及初步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07.
[13]刘雪珍,钟乃良.仫佬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9-100.
[14]刘雪珍.农村寄宿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6):67-70.
[15]吴先勇.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有效教学观念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45-149.
【责任编辑 谢明俊】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Sense of Life of Mulao Minorit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U Xue-zhen
(College of Education,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Guangxi 546300)
The level of the sense of life of Mulao minorit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above average, but their awareness of life existing and safety, the level of self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acceptable level of euthanasia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Han nationality students. The level of girl students’ self life experience, the level of opposition to suicidal behavior and euthanasia are extreme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oy students; the level of opposition to euthanasia of the students from countryside is extreme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udents from townships; the level of self life experience of left-behind students is extreme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left-behind students; the level of self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level of opposition to suicidal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y are extreme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tudents from both-parent family; the scores of self life experience of Mulao minorit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are extremely different, the scores of the students in grade three is much better than those in grade one.
Mulao nationalit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nse of life
G630
A
1004-4671(2014)01-0129-06
2013-12-25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仫佬族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研究(编号:FMB110045);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仫佬族普通高中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编号:2011C0100)。
刘雪珍(1966~),女,仫佬族,河池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