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资讯
2014-03-12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收购屡遭败绩的根由
从北京矿业与投资峰会上传出消息,据业内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收购的失败率高达95%。
从目前业内人士披露的信息来看,国内企业收购海外矿业之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收购过程艰辛,收购结果不理想,有的表现为收购迟迟不能到位,有的则表现为收购成本远超预算。另一种失败的表现是收购后的实际效果大失所望,实际效益远远低于预期效益。
为此,这次高峰论坛也得出了初步意见:建立并借助专业矿业企业并购平台来规避并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并购外风险”。但深入剖析就会发现,这只是“象”,并非“理”。
收购海外铁矿石企业股份,其实是为了对冲钢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并非真的占有别人的企业。从国内企业海外收购的结果看,国内企业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收购目的。这也许是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原本是金融头寸的对冲操作,到了企业经营者手里却变成了实打实的企业收购。末了,预算超支之类还在其次,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不了了之。
另一种失败的表现是收购效益的下降。如果当初的目的是对冲国际价格风险,那么这种效益下降就不能归为失败,因为这边的损失,在另一边,也就是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中得以补偿了。所以说,草草地下一个海外收购失败的结论,却并不能理清收购的目的和手段,进而找出未来真正确实可行的方法,比失败本身更可怕。
(节选自2014年6月6日《上海证券报》,作者:田立)
厄尔尼诺预期升温 有色金属或受牵连
令许多人想象不到的是,有色金属也是深受影响的大宗商品。因为有色金属大国可能面临严重的洪水或干旱,导致矿业受影响。金属采矿过程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在印尼、菲律宾等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矿业依赖于水运及水电能源供应,这些地区的矿业开采可能受到显著影响。
法国兴业银行最近发布了“厄尔尼诺大宗商品指数”。该指数显示,从以往记录看,金属镍居然最有涨价潜力。自1991年以来,每逢厄尔尼诺现象发生,镍价格平均上涨13%。法兴银行大宗商品研究全球负责人Michael Haigh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厄尔尼诺通常会使全球最大镍产国印度尼西亚出现干旱,而印尼的采矿设备依赖水电。
除了镍,厄尔尼诺大宗商品指数看好的还有铜。因为厄尔尼诺期间全球最大铜产国智利和秘鲁会大量降雨,遭遇洪水的矿区会减产。标准银行的分析师Leon Westgate认为,印尼的干旱可能会影响铜的供给,因为当地一条将铜精矿等原材料运出印度尼西亚的主干道——弗莱河(Fly River)会因干旱而水位下降。
海通证券认为,在厄尔尼诺发生时期,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从2013年智利、秘鲁、印尼、澳大利亚和巴西这几个主要的矿产国各种金属占全球比例排序分析,锂、铜、锡、银、锌和镍六个品种是核心的受影响品种。
(节选自2014年6月6日《中国证券报》,作者:王超)
光伏企业纷纷抛扩产计划 美国双反或形成新威胁
多家光伏企业今年一季报出利好业绩的同时,它们也重新审视自己的现有产能,并提出增产目标。尽管市场还没有回到2008年前的极度疯狂,但不论是上游的多晶硅,还是下游的组件厂商,都在实施自己的扩产战略。
国泰君安分析师侯文涛说,2013年全球的组件需求约增长了20%,而预计今年也将保持20%至30%的增速。而且,全球的光伏装机总量也在2013年37吉瓦的基础上,于2014年提至45吉瓦左右,增幅会很大。
另据东方证券的分析,今年总体来看,更多的需求增量会来自于中、日、美等三地,而且2014年到2016年都有较大的提升。当然,欧洲也一改以往萎靡不振的情形,有可能会触底反弹。
大量扩产虽然可以抢占市场份额,但是不由不让人担心是否过一阵子又会出现组件过剩的问题。全球的组件供应量扩产10%以上应该还算合理。但假设按照现有一些公司扩大至20%的话,那么供求矛盾又会更加突出。
“硬币的另一面”还包括美国正在展开的“双反”调查。一线主流企业在美的出货量已占每家公司出货量比重的25%~45%不等,而随着“双反”调查的深入,在今年7月末会有反倾销的初裁结果,如果征收较高的反倾销税又会对中国企业形成新的威胁。
(节选自2014年5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作者:王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