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陈氏后裔枝繁叶茂
2014-03-12张玉荣
本刊记者 张玉荣
“陈璘咁大功劳”,这句俚语在广东“三罗地区”(即云浮市区、云安、罗定、郁南一带)流传了四百多年,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禅。而与此同时,陈璘将军的血脉也随之流传了下来。除了云安六都3000 多后裔繁衍到了第十九代,远在韩国也住着3000多陈氏子民,现已繁衍至第十七代。
“三罗地区”流传大量陈璘传说
炎炎夏日,记者来到陈璘后人集聚地云安六都,实地走访了南乡的龙崖陈公祠、练兵场、陈璘展馆,在陈璘族人集聚地之一的富林,参观了陈太保庙、止戈岩遗址、陈璘文化主题公园,并和陈璘的后人及族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
陈璘,明朝抗倭名将。原籍广东翁源,在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 年),奉朝廷之命举家迁居至东安县南乡(现云安县六都镇),以武功出身,从七品官的把总位至正一品的左都督,对内平定动乱,对外援朝抗倭,世界古代历史上八大海战之一的“露梁海战”中,陈璘提督水师使日本海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论功,璘为首”。死后追封太子太保,建祠崇祀。
在三罗地区,流传大量有关陈璘的民间传说。许多传说结合当地的地名、民俗风物,充分展示了陈璘从善除恶、大智大勇的形象。其中有不少民间故事广为流传,比如官场斗诗、火烧茅棚、献蚊求帐、智歼余倭王等等,一些地名山名、风俗风味也和陈璘有关,比如马岗山、官渡、旧所的由来,铁杆舞、太保庙炮会、禁打五更、擂茶粥、天所茶等等。并出版有《陈璘传说》等系列丛书,“陈璘传说”也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擂茶粥是云浮地道的风味美食,2007 年2 月被列入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擂茶粥选料丰富,有田糙米、细青茶、生姜、小葫、八角、砂仁、茴香、陈皮、花生仁等。民间盛传“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粥(擂茶粥)”、“喝上两碗擂茶,胜吃两贴补药”的说法。关于擂茶粥的来历,陈璘后裔党史研究室的陈镜波给记者讲了个故事,他说陈璘在围剿云雾山一带的草寇陈冬瓜时,途经茶洞,村民盛情款待剿匪大军。陈璘和士兵们吃了村民们熬制的茶粥,胃口大开,滞气全消。陈璘非常高兴:“这粥以茶叶擂碎拌之,可叫茶粥,吃后消暑去滞,补中益气,使人浑身充满力量,像是为我们擂鼓助威一般,那就叫擂茶粥吧!”
“陈璘传说”获颁省级非遗
龙崖陈公祠,虽然老旧灰暗,门内却是香火鼎盛,门外鞭纸飘飞,门口树立着一块陈璘的战功碑,由韩都督第十五代孙炯锡与其他后裔捐建,碑文详细记载了“露梁海战”的壮观场景。门栏书有一联“恢复三罗功一等,劳勋两月响千秋”,对联旁边悬挂着“陈璘传说”的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
陈公祠内最引人注目要算墙上挂着的陈璘肖像图,名为《陈璘受降图》。据陈璘第十五代孙云浮市文联原秘书长、云浮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平介绍,这幅图是仿制图,原画是2 米长,98厘米宽,曾悬挂在陈氏容桂堂的阁楼上。上世纪60 年代文革期间流失,后来落到云浮市的一个收藏家手里。收藏家拿着画像找到博物馆,经过鉴定确为真品,博物馆馆长用相机拍了张相片留存。后来,原画不知所终,倒是相片成了这副仿制品的依据。
练兵场,残垣断壁依稀可见,练兵操戈之声仿佛穿过时空隧道,回响耳际。据陈璘后人介绍,城墙外围原来有一条护城河,现在已经成为土坡。很巧,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住在附近也是陈璘后人的陈少华,他正在自家的老宅里干活。
陈璘展馆则以“一战、一生、一族”为布展主题,以陈璘战功、陈璘文化、陈璘精神为布展内容,保存着他丰富的史料,文献和文物遗存。馆中有的文物展现了陈璘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展现了中韩人民友好往来的情谊。
在韩后裔超过2000 人
远在韩国的全罗南道皇朝里海南山二黄朝洞,陈璘的血脉世代相传,村民以明皇遗民身份沿袭至今。
据史料记载,陈璘有一孙子名陈泳溸,明末随父辈在辽东防御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陈泳溸不愿降清,乃东渡鸭绿江赴朝鲜。朝鲜国念其祖陈璘援朝抗倭之功,将其安排在当年陈璘大败倭寇的全罗道海南郡附近居住。
直到20 世纪90 年代初,通过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在尚玉河教授的帮助下,陈璘第十四代孙陈奉植、陈邦植两兄弟与翁源县联系上。1995 年6 月23 日,以陈邦植为团长的陈璘后裔l5 人首次到翁源县寻亲。这不仅圆了陈璘后裔“寻宗问祖”之梦,叙“一衣带水,百代宗亲”之情。
陈璘后裔的每一次祭拜探访活动都会引发媒体的报道热潮。
2004 年12 月7 日至10 日,陈璘在韩十四世孙、韩国陈氏宗亲会会长、韩国放送大学教授陈邦植先生和陈炅度先生应邀回到云浮、云安寻根问祖,并参加《陈璘传奇》一书首发式。
2005 年12 月8 日,陈邦植先生再次来到云安。据当地媒体报道,陈邦植向在场所有陈姓村民表达了韩国陈璘后裔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他说:“远在韩国的陈璘后裔,无不思念着祖国和宗室亲人。虽然我们相隔两地,但血缘亲情却让我们心连着心,这份情也必将世代相传。希望中韩亲人能够代代相扶,也希望家乡的陈氏后裔能够努力向上,有机会到韩国学习,学成后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陈邦植还表示愿意捐资修复陈璘墓,以供后人缅怀。
2014 年,陈邦植专程从韩国来到陈璘故居云安大营村,恭庆先祖陈璘诞辰,参加纪念活动。八十多岁的陈邦植通过翻译告诉媒体,在韩国陈璘的后裔至今繁衍300多户、有2000 多人,每年都按韩国的民间传统祭祖。两地交往频繁,并逐渐上升至经贸和文化交流往来,为中韩两国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除了韩方的来访,中方也被邀请访韩。陈璘后裔陈建平说,去年他就被韩国方应邀到全罗南道海南郡参加露梁大捷祝祭活动。对于祭祀活动中道君讲话、巫师表演、民族歌舞、海战演习的画面,陈建平先生有着深刻的印象。他说今年的8 月12 日,韩国统营市政府及在韩国的陈璘后人邀请云浮市和云安县有关机构、以及陈璘后人参加韩国“闲山大捷”的纪念活动,一行大概有八九人。并将在今年10 月份左右,陈璘的后人还将计划赴韩国参加露梁大捷祝祭活动。
云安族人超3000
在离六都镇60 多公里外的富林镇,唐朝建郡,千年古镇,坐落在云安县南部,也是石材的发源地。
富林也有陈璘族人的后裔,现在已繁衍至第十九代。在富林云利,始祖陈材,与陈璘同为广东省翁源县周陂镇龙田村陈万郎第六代孙。陈材于明朝万历年间随陈璘南下平三罗之乱,之后落籍富林云利村,至今繁衍3000 多后裔至第十九代。陈璘封太子太保,陈材赐武德将军,陈氏大宗祠脊梁上雕刻有“一品当朝”,同被后代所敬奉与仰仗。
陈材的第十四代孙陈锦栋,喜好谱词写曲,对于祖先的故事讲得头头是道,他说他也打算将陈璘的传说编成歌传唱下去。同为第十四代的陈威雄和陈启平兄弟,在富林东升水库大坝前,用在外经商的积蓄,并争取到省的文化资金扶持,正在兴建陈璘文化主题公园。
然而,尽管功震中外,陈璘尤其是他的族人陈材在史书上着墨甚少。今年是甲午战争120 周年,一直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耻辱被历史所铭记,然而中国对日本的胜利之战“露梁海战”同陈璘一道几乎被历史所遗忘。此时媒体与政府挖掘史实,弘扬英雄,激励国人,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