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蒂姆·伯顿的“黑色”想象力
——浅析导演蒂姆·伯顿的创作心理定势

2014-03-12许晨惟浙江传媒学院3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剪刀手伯顿哥特式

许晨惟 (浙江传媒学院 310000)

蒂姆·伯顿的“黑色”想象力
——浅析导演蒂姆·伯顿的创作心理定势

许晨惟 (浙江传媒学院 310000)

蒂姆•伯顿的电影是有明显的伯顿式标签的:阴暗、诡异中带一点浪漫温情,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哥特式华丽的画面效果,糖果般鲜艳异常的色彩。从《剪刀手爱德华》到《断头谷》再到《爱丽丝梦游仙境》,蒂姆•伯顿在一边为我们编织童话和梦幻一边又展现着电影的魔力。

蒂姆•伯顿怪异阴暗独特的电影风格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是有密切联系的。在好莱坞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喜欢蒂姆•伯顿电影的人都是一群孤独的人,因为蒂姆•伯顿就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就是与众不同的童年经历才造就了他:蒂姆•伯顿小时候常常被父母锁在屋子里,后来,又离开父母跟年迈的祖父一起居住。理所当然的,习惯于孤独的蒂姆•伯顿的世界被小人书和恐怖电影包围。他把自己独自关在阴暗小屋里无穷无尽地想象异世界,摆弄万圣节party,并且挖地三尺找僵尸新娘。之后又理所当然地跑去加州艺术学院学习,发挥他的绘画特长。因此当我们在看伯顿的电影时,都能从中找寻出蒂姆•伯顿关于童年的烙印在影片中的印记。

一、 童话般的视觉效果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导演可以像伯顿那样有着疯狂的想象力,他的电影,瑰丽的画面色彩,夸张的造型和奇特的视角无不吸引着观众,但与其说伯顿用炫丽的画面效果吸引观众,不如说他只是用这些来满足自己的疯狂想象力,只有光怪陆离,只有五光十色才能把他脑海中的童话故事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蒂姆•伯顿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总是牺牲情节安排和人物设置来满足他风格化的画面效果。

就像《剪刀手爱德华》,一开场五光十色的画面就已经深深的吸引住了观众,那个小小的镇子,镇子上像童话一样的房子,伯顿用足了所有的颜色,色彩饱和而跳跃,这与爱德华所住的阴森的古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布景,加上片中人物的古怪造型,营造出了一个远离喧嚣的神奇世界,它像童话,也像梦境。又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个故事本身就像是在爱丽丝的梦境中展开的,蒂姆•伯顿就更加肆意的布景和运用特技,巨大的灌木丛,长着毛的怪兽,会隐身的猫,吃了能变大变小的饼干,这些似乎只能出现在孩子的童话书中的内容,统统被伯顿搬到了银幕上,他又一次发挥了他疯狂的想象力。在《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中,这种童话般的画面效果更是浓重,电影色泽亮丽,主演德普也一改他过往苍白搞怪的形象,五个风格迥异的孩子,轻快的音乐,奇异的空间,这些都组成了奇特的巧克力世界。故事依旧简单,没有什么深意,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只是一个成人也可以看的童话故事。

蒂姆•伯顿似乎在竭力用鲜艳的颜色,夸张的造型营造童话般的意境。正是因为童年的伯顿总是和小人书一起度过,小人书中的童话世界是印刻在他脑海中的最深影像,因此在构筑一部电影时,他就习惯性的将故事像童话一样的讲出来。从小就孤独的伯顿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只善于用绘画表达感情,童年的这个习惯也许正是长大以后的伯顿喜欢用童话世界般斑斓的画面去讲故事的原因,蒂姆•伯顿认为没有比画面更好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情感。伯顿将自己大脑中的童年复原,通过画面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爱德华的忧郁让我们难过,他和金无疾而终的爱情却又打动着我们,王卡的孤独让人共鸣,查理一家的温馨融融又让人感动落泪。伯顿的童年都在孤独中度过,所以他的电影中到处是孤独童年的影子,也都是童年中他所看到的童话故事的影子。也许,伯顿用这种温馨的方式来拍摄他的电影,其实却是在缅怀自己的童年。

二、 阴暗主调中的一丝温情

蒂姆•伯顿的电影总是黑色丛生,却让人觉得色彩斑斓,几乎所有的影片主基调都是阴暗和黑色,可我们却也总能发现温存和浪漫。《剪刀手爱德华》中的阴森古堡,《断头谷》中的恐怖黑夜,布景大多是以古堡,教堂为背景,营造严肃、恐怖、阴森的意境,人物造型也大多神秘、诡异,往往有黑色的眼圈,惨白而缺乏表情的脸,黑白色衣服,黑色的环境,可是营造了一个恐怖的氛围后,伯顿却不急于讲恐怖的故事。爱德华虽然满脸伤痕、面容惨白、发型凌乱、拥有一双恐怖的剪刀手,和整个世界格格不入。但他善良单纯、温柔安静、敏感细腻,冷冰冰的剪刀手亦编制出世上最美丽的园艺、雪花,以及美好年华中的女孩金。当他利用剪刀手为镇上的居民剪发型时,我们就能感受到爱德华的可爱和善良。《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疯帽子也是如此,一贯的惨白的脸,黑色的眼圈,夸张的装扮,可是风帽子却忠于自己的王国,保护女王,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勇敢而智慧。伯顿的电影中总是不乏出现这样的角色,外表阴森恐怖,可在剧中赋予他们的却是温情和浪漫。还有《断头谷》中,老人小孩的头都被无头骑士一一砍去,但即使这样,伯顿也不是故意去玩弄紧张和恐怖,这也只是一个“黑色”恶作剧而已。

蒂姆•伯顿总是在阴暗诡异的主调中透出温情,也和他从小的经历有关。蒂姆•伯顿小时候非常热爱住处附近的瓦尔哈拉公墓,迷恋爱伦•坡和恐怖片演员文森特•普莱斯,外加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和祖父一起生活,孤独一定是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没人陪伴的孤独感使得世界在小时候的伯顿看来是恐惧的,它透着神秘和未知,而黑色是恐惧最佳的代表色,因此在他的电影中,充满了黑暗和阴森。然而蒂姆•伯顿却又有一个童心,像一个孩子一样的伯顿虽然对世界有恐惧和胆怯,可也有憧憬和好奇,在他的内心深处,未知的世界里一定也有光明和爱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蒂姆•伯顿的电影中总能找到阴暗与温情并存了。

三、 哥特式的影像特点

哥特式的文学作品善于描写黑暗、空虚、恐怖、凄厉的场面;古墓、墓地、幽暗的森林是哥特式风格最为主要的场景;虚弱病态而神经质的青年和披着黑色斗篷的吸血鬼是主要人物,这些都成为了哥特式电影的主要象征符号。而这种代表着阴暗、诡异的哥特文化却深得蒂姆•伯顿的喜爱,看过了蒂姆•伯顿的电影,就能轻易发现伯顿偏爱带有明显哥特文化的影像,中世纪的古堡,有女王的王国,青砖砌成的城堡,肃穆的教堂。剪刀手爱德华住的神秘古堡,《断头谷》中的大教堂,还有挥舞着刀的骑士,穿着中世纪长裙,头戴大宽帽的女人,以及《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王国,还有主角永远惨白病态的脸、黑色的服装、黑色的大眼圈。

蒂姆•伯顿对哥特式文化的偏爱也不光展现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就连生活中的伯顿也带有强烈的哥特意味,蒂姆•伯顿本人的外形也令人侧目,他总是身穿一袭黑衣、蓬乱的头发、脸色苍白、眼神中总是流露出深刻的忧郁。甚至是他的妻子演员海伦娜也似乎是他精心挑选出的哥特式女孩——大眼睛、尖下巴、同样苍白的面容、眉宇间总有种挥不去的阴霾。还有他的御用演员约翰尼•德普,他卷曲的黑发、苍白的面容、神经质的表情,约翰尼•德普在片中敏感、神经质,感情脆弱。他所呈现出的怪异的表演风格成为了蒂姆•伯顿所推崇的哥特式风格的核心之一,他利用德普所饰演的一个又一个人物串连起各种各样新奇诡异的电影元素,并依赖表演所传达出的强大的戏剧力量将这些迥然不同的影片赋予了浓郁的个人风格。伯顿对哥特文化的偏爱与他的童年也是分不开的,从小他就喜欢在公墓边玩耍,孤独的小伯顿整日与恐怖片为伴,在孤独和寂寞中,伯顿将他看到的小人书和恐怖片在头脑中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个有着黑色眼圈,苍白脸庞,带着忧郁气质的怪异王子,他甚至挖地三尺的寻找僵尸新娘,这是一个好奇的孩童对哥特式独有的阴郁的迷恋,因此哥特式的影像特点也作为伯顿的标签在他的电影中频繁出现。

四、 节日情结

观看蒂姆•伯顿的电影,就不难发现,他除了对哥特式文化的偏爱,还极度喜爱节日,他喜欢在他的电影中反复使用节日这个元素。从他的《圣诞夜惊魂》和《剪刀手爱德华》中就可以看出圣诞节或是万圣节是他的最爱。在《圣诞夜惊魂》里,伯顿甚至还想象出了一个圣诞镇,那是圣诞节的策源地,那里有明亮的灯光和斑斓的色彩,有形形色色的各种礼物,还有热闹狂欢的人们。男主角杰克也和伯顿本人一样被刻着圣诞树图案的木门吸引,并推开了它,才发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圣诞镇,并且也对这种欢乐的氛围心驰神往。

从这样的电影里,我们不难看出温馨热闹的节日气氛也是导演蒂姆•伯顿的最爱。通常,对节日表现出过分期待和渴望的往往是希望远离课堂的孩子们,而蒂姆•伯顿是一个还未真正成长起来的孩子而已,他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他的童年生活,和木偶、小人书一起过圣诞节,没有人可以听他倾诉,陪他玩耍,也许是童年的遗憾让伯顿至今一直渴望热闹的节日,家人的陪伴,朋友的相聚,至今一直还怀揣着一颗童心的蒂姆•伯顿,只好在电影里将他的期待、渴望和遗憾一一实现。

蒂姆•伯顿始终走在经典童话和黑色电影这两条路上,有时甚至会将这两条路交缠,他总能将一些司空见惯的电影场面,赋予崭新的含义,原因就来自于他那与众不同的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猜你喜欢

剪刀手伯顿哥特式
《剪刀手爱德华》(海报)
哥特式浪漫
玻璃和镜子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不可能的可能
剪刀手“嚓嚓”
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在塑身内衣上的设计应用
一次就好威利·伯顿
爱情剪刀手
鸿雁往来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