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清芝古筝演奏风格初探

2014-03-12苏州市职业大学21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流派古筝河南

刘 燕 (苏州市职业大学 215000)

任清芝古筝演奏风格初探

刘 燕 (苏州市职业大学 215000)

任清芝是河南古筝艺术流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富有浓烈河南乡土气息的古筝艺术在上世纪中期曾风靡全国。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任清芝地域特色鲜明的古筝艺术更具特殊意义。其对于传承河南地方文化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任清芝古筝艺术之演奏风格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艺术风格特色;河南曲剧;高跷曲;小调曲子

古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乐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本色的重要标识之一。自战国末期于秦地出现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其生生不息、延绵不断地根植于民间、传播于我国的大江南北。传承积累、发展创新形成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势态。正如曹正先生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在中华各具特色的陕西、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蒙古等古筝流派中,河南筝派是诸多流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南筝派因其地域特色鲜明、曲目积淀丰厚、名家名师汇粹而耀眼于中华古筝乐坛。河南筝派的形成与发展既离不开河南筝重要代表人物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等前辈的不懈努力和河南地方戏曲、曲艺及民间音乐文化的支撑、也离不开河南民风民俗、方言声腔的滋养和孕育。不仅产生了凄凉哀怨的惆怅之曹派风格,而且生成了奔放豪迈、激情四溢的任派之神韵。河南筝派的发展过程中任清芝先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被筝界誉为“任派”古筝。那么,任清芝古筝演奏风格是怎样的呢?

一、地域特色鲜明

任清芝先生生于1924年,卒于2000年,河南叶县任庄人。叶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向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土质肥沃、民风醇厚、历史悠久。现属河南平顶山管辖。据明•嘉靖二十一年《叶县志》记载:“叶,古应侯之国。据《水经注》:“应城在鲁山县东,水之北。”今考其地,西去今城六十里。叶盖在古应国境内。《左传》云:“于、晋、应、韩、文之昭也”。应候,文王之子,武王之第”。由此可见,叶县历史之悠久。悠久的历史使叶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清同治辛未《叶县志》写到:“春正月元旦,祀神祀先,拜尊长。宗族邻里,互相称贺。元宵,张灯放花炮,夜游鼓乐”。清代毛奇龄在《西河词话》中记载了叶县民间霸王鞭的歌舞表演活动:“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名连厢词者,带唱带演,以司唱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列坐唱词……此人至今谓之连厢,亦曰打连厢。”康熙年间李振声的《百戏竹枝词》中也记载有:“徐沛伎妇,以竹鞭缀金钱,击之节歌”。黄士富在《河南坠子在叶县的发展及现状》一文中,记述了河南坠子在叶县的流行状况:“民国初年,三弦书、琴书、坠子(即河南坠子)、鼓儿词、大鼓书等曲艺品种开始在叶县各地流行,观众日多,不少三弦书、琴书、鼓儿词艺人逐渐舍弃自己演唱的曲种,向河南坠子演变”。任清芝古筝艺术风格除了受上述艺术氛围熏陶影响外,更重要他还受到曲剧——“高跷曲”即“小调曲子”以及民间音乐、民俗文化的极大影响。丰富的民间民俗音乐文化给任清芝古筝艺术的发展与流派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

梁毅夫在《建国以来河南流派之创编筝曲概述》中对任清芝筝艺评价道:“对河南民间说唱、戏曲音乐的透彻了解,对古筝演奏艺术的执着追求,时时涌起的强烈创作欲望,是任先生大半生的从艺之路。无论传统的或是创编的曲目,在他奏来更具豪迈与奔放,刚健与泼辣。任先生的演奏乡土气息浓烈,极具个性”。乡土气息浓烈是任清芝古筝艺术的重要标识。是任清芝古筝艺术地域特色鲜明的具体体现。

二、艺术创作与时俱进

丰富的艺术创作成果是任清之古筝艺术的再体现。其创作的每部作品都反映着时代发展的强音,与时代发展同步。1953年创作的《幸福渠》表达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愉快劳动、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1956年创作的《新开板》音乐源于河南民间筝曲《山坡羊》,乐曲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将翻身农民面对丰衣足食生活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表达的淋漓尽致。另外,任清芝六七十年代还先后创作了《探宝玉》《黛玉葬花》《浏阳河》《我爱北京天安门》《祖国山河一片新面貌》《古山红花》等古筝曲。其中《古山红花》表现了新时期河南群众开展绿化工程的场景和人民群众爱护自然、美化自然意识的提高。

三、古筝研制勇于创新

上世纪七十年代,任清芝与郑州乐器厂的师傅们制作了通长1620mm;有效弦长1240mm;四弦之间三空挡距离70mm;面、底板之间最大厚度200mm,此筝形制之大、弦距之宽填补了我国大型筝的制作空白。大型筝研制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任清芝对古筝艺术的孜孜以求和辛勤汗水的付出。任先生所用义甲,用穿山甲片制作义甲。此材料所制义甲克服了牛角制义甲久弹起毛的弱点。任先生所用义甲,以皮套固定于指,从不用胶布粘绕。其特点是超大超厚。一枚中等大小的义甲,长55mm,约为通常义甲长度的一倍以上,厚度则在三倍以上。任先生70年代以后所用筝,为自己设计,筝设置49弦、除正常岳山外,在其左约100mm处另置一较高岳山,两岳山分别支24弦和25弦,以作转调之用”。改传统古筝丝弦为钢丝弦,也是自任先生始。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使河南筝的音量、音质、音色有了较大改进。形成了左手大幅度颤弦和“双撮”大量使用的“任派”古筝特色。

古筝艺术是中华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食粮。任清芝古筝演奏艺术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古筝艺术,对于河南古筝流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河南古筝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

[1] 黄士富,河南坠子在叶县的发展及现状.叶县文史资料,政协河南省叶县委元会编,1985.

[2] 梁毅夫,建国以来河南流派之创编筝曲概述[J].秦筝,1992,(2).

刘燕(1962.3──),女。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苏州古筝学会会长 。

猜你喜欢

流派古筝河南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