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非职业舞蹈教育特征及其实施构想研究
2014-03-12王珊珊黄东怡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广州511370
王珊珊 黄东怡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东广州 511370)
一、绪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在国民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而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也随着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正迅猛的发展,它是我国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除艺术专业舞蹈院校以外,目前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学专业的高校已达到100多所,同时很多高校也对非艺术类的大学生开设了舞蹈公共选修课和体育舞蹈选项课。但是如何在综合性大学对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中开展舞蹈教学,探讨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的路线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当前舞蹈界通常以“职业”与“非职业”舞蹈教育来界定现行的舞蹈教育模式,这不但是称谓上的不同,它们的培养目标及其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全国各类普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多是以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爱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体形,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在非职业舞蹈教育教学方法上,应该有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对于非职业舞蹈教育的特征的把握,直接地关系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选择和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非职业舞蹈课学生主要的特征
1.非职业舞蹈课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
职业的舞蹈教育需要培养出能用肢体充分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体现大自然的美伦美焕,因此对舞者身体条件要求特别高。如职业舞蹈对舞者的身体要求容貌端庄秀丽,具备超长的软开度等,这些苛刻的要求也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望舞兴叹。而高校非职业舞蹈的学生接触舞蹈的时间较晚,且身体的发育基本定型,从而练习舞蹈基本功相当困难。因此,学生的舞蹈基础薄弱,对非职业性舞蹈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她们的身上找到一个共同的切入点是搞好非职业舞蹈教学的关键问题。
2.非职业舞蹈课的学生主要以兴趣爱好者为主
高校非职业舞蹈教育的学生主要分为:一种是第二课堂的舞蹈选修课和舞蹈团队活动的学生,即舞者均为对舞蹈有一定兴趣,或有一定的舞蹈功底,这些人群中往往很多同学在中、小学时已经接受过良好的舞蹈教育,甚至有些同学参加过全国、省、市的舞蹈比赛取得过良好的成绩。另一种就是为所有学生开设的舞蹈教育课程。我们对于兴趣特长的舞蹈教育,因受教育者普遍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条件,需要完整地学习舞蹈技能及知识,很多同学学习舞蹈的目的就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中有部分人以后可能想从事职业舞蹈工作,因其与职业性舞蹈教育有相似,所以这类舞蹈教育可参考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手段,按一定的艺术水准推进。而对于另一类面向大众普及的舞蹈教育,就不能按职业舞蹈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该采用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非职业舞蹈强调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征
非职业性舞蹈教育通常比较是强调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特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年龄层次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确定舞蹈教育的内容、形式。职业性的舞蹈教育培养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它是为社会及各种艺术团队培养各种风格的专业舞蹈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取上往往是根据舞蹈技艺的要求采用专业的舞蹈教材。如培养芭蕾演员需要的技艺上的开蹦直立,气质上的高雅优美。培养现代舞演员注重动作的力度,就要善于跌爬滚翻。我们要知道非职业的舞蹈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舞者获得某种高超的舞蹈技能,而是为了通过舞蹈训练让学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起到开启人的智力,增强创造能力。
三、非职业舞蹈课教学的主要特征
1.教学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高校非职业性舞蹈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社会大众舞蹈人才,并非技艺精湛的专业舞蹈演员、舞蹈教师、舞蹈理论专业研究人才,它是一种普及性的大众舞蹈教育。它是通过舞蹈艺术这门课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塑造大学生们的形体,陶冶她们的情操,满足她们对艺术的追求,提高她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受教育者不仅要掌握不同的舞蹈风格,而且应该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和舞蹈理论知识,精通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在各种社会及文艺团队活动中起到独挡一面的作用。这些综合能力的集成对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非职业舞蹈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丰富多样,不缺特色,既要考虑科学系统性,又要考虑其普及性、大众化的特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
2.舞蹈课的教材涉及范围广泛,教材内容参差不一
目前非职业舞蹈课的教材选用范围比较广泛,教材参差不一。非职业舞蹈教育与职业性舞蹈教育相比,非职业舞蹈教育在专业上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况且综合性的大学舞蹈教学与舞蹈演员的教学不管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上都是有一定区别的,专业性的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学员们掌握高难度的表演技能,在舞台上能准确无误地塑造各种人物形象特征。而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选修课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体形,培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很多高校在选用教材时脱离了实际,认为要学舞蹈就得教选用专业的舞蹈教材。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强,文化知识水平高,和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特点。善于发现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编写一本适合当代大学生舞蹈教学的教材。
3.非职业舞蹈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
非职业舞蹈课的内容复杂多样, 如果在教学上采用强制的灌输式教育只能解决身体外形问题,对学生们民族心态的培养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教法应该要多样性,教师必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赋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以及战胜自我的学习信心。在教学手段技巧上, 主要运用了讲授法, 讲解示范法、谈话法和演示法等,同时把各种方法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效。
四、非职业舞蹈课的实施构想
1.开设公共选修课
高校可以开设舞蹈公共选修课,课程内容以基础舞蹈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舞蹈作品赏析为主。其中基础舞蹈理论知识的讲授应从舞蹈的艺术特征、舞蹈的分类及表现手段等方面入手,教授学生们最基本的舞蹈知识,让同学们了解舞蹈的各种形态特征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舞蹈作品的赏析可以从国内外一些比较优秀的舞蹈作品入手,根据舞蹈的发展进程或风格特点,选择一些主题深刻、有较高欣赏价值和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给学生们赏析。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历史时代,不同人文背景下的舞蹈艺术,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的民俗风情。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审美修养与艺术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多视角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写照,授课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组建学校舞蹈艺术团
高校可通过成立舞蹈社团来普及舞蹈学习。教师可在每学年的新生入学阶段,通过校内招新,选拔一些爱好舞蹈和具有一定身体条件的学生组成学校的舞蹈艺术团。同时在校内聘请专业的舞蹈老师来进行管理,由专业老师定期组织学生训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应区别于专业的舞蹈教学,因材施教,注重基础动作的训练和文化性、艺术性的熏陶,从而慢慢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积极调动她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使其达到该有的专业理念认知和最大程度的肢体规范。训练内容可包括形体舞姿、现代舞、民族舞蹈的基础动作及组合动作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协调性,增强其舞蹈表现力,促使其练成挺拔正确的体态,培养学生优雅高贵的气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高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艺术节中可以开展舞蹈比赛、舞蹈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学生观摩舞蹈作品,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等等,让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各种文艺晚会、校运会中,我们可以利用学院艺术团或舞蹈兴趣小组的优势,组织排练各种舞蹈节目,让她们积极参与学院各种文艺表演的选拔与采排。鼓励学生们自编、自导各种舞蹈节目,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舞蹈队成员们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可以感染其他同学们,为学院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五、结论
舞蹈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校普及舞蹈教育,不仅让我们迈向21世纪一代新人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情趣的人,而且还把这一代新人的形体陶塑成美的参照物。相信只要我们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们正确认识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区分非职业舞蹈和职业舞蹈之间的特质,非舞蹈教育定会为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1]黄东怡.《浅谈“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读写算》2011第26期.
[2]梅包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张琳仙著《舞蹈》2000年第2期, “论舞蹈艺术教育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