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画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的探究
2014-03-12西安美术学院710000
文 力 (西安美术学院 710000)
国画又叫做中国画,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我国历史人物风情的体现,其蕴含的东方魅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它折服。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塑造出新的时间和空间,传达出中国传统的和谐之美以及民族精神。西方绘画注重是光影,而中国画则注重意境的表现,因此中国更具有生命的张力。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
一、表现形式方面的分析
1.创作材料的使用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在绘画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中国画的创作材料也是中国所特有的,主要的材料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这些工具也是中国具有独特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笔墨等工具材料的合理使用对于中国画的创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笔”,主要是运用毛笔自身的特点,通过腕部用力以及其他技巧绘制出国画中的丰富线条,使画面显得条理。而对于“墨”则是根据墨的比例来实现颜色色度的调节,使画面的色彩产生细微的变化,画面产生一定的层次感,以此来构建国画中的和谐美。用墨汁代替色彩,使得画面更具意蕴美。
2.构图方法的应用
中国画的构图与西方画的构图不同,它不受焦点式构图的束缚,而是采用散点式的方法,使得这个画面的景深变得广阔,从而使构图显得灵活而不古板。这种构图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突破时空的限制,体现出传统中国画中形神兼备的特点。在中国画的构图中,画家可以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绘制到一个画幅之内,就像是通过一个长镜头对生活现状进行描述,使得国画突破现实生活的局限性例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北宋人民的生活状态进行展现。另外,在山水画中,还体现出以大见小的手法,而在一些花鸟画中则体现出以小见大的手法,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中国画运用简单的笔触来使画面显得丰富多彩例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通过占据画幅比例较小的几个小蝌蚪来使看者感受到十里之外的山泉中有许多的青蛙。
3.题材内容的分析
中国画是将绘画、书法以及诗文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几种艺术形式在一个画幅进行统一的结合,能够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丰富画面的内容,并且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意境并勾起看者一定的联想。通常画家在做完画后会在画旁边空白的地方写上自己的题字或者是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加以说明。其次国画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等类别,题材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中国画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二、审美特点方面的分析
1.注重表现的含蓄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中凸显出中国人的一个特点,既含蓄,这就直接影响着国画的艺术特点也具有这样的表现。在绘制国画时,一般不会刻意的去追求形似,而是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之上对现实的生活和事物进行二次创作,追求的描绘出事物的神韵。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并不是因为它的外形与实物有多么的,而在与它描绘的是否灵动,富有生命,能够传达出一定的韵味。如果在绘制人物像时,则就要注意从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国画如果只追求形似,那么国画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
2.情景相融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在它的基础之上所诱发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它是艺术的高级形态之一。而意境美就是在这个审美想象空间中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其不仅仅传递是一种绘画形式,更多的则是一种精神境界和思想,使看着在构建的意境中被这种思想或者精神所打动,引起看者的共鸣。另外,意境的建立是具有层次,在一层意境中可能还会衍生出另外一层意境,使得国画的已经空间无线延伸。
3.具体形象的气韵美
国画的第三个审美特点就是气韵美。这种美是建立在统一和谐的基础之上的。画家在进行国画的绘制时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要将目光远放到广阔的宇宙、地球的范围之上,而不是着眼于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描绘。要通过对小个体的绘制显示出一个宽广的意境,一种自然与社会合一的和谐氛围。所以在欣赏国画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只意会不言传的体会,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使得中国画比西方画更具有哲理性,留给人思考的余地也就越大。
中国画是我国精神和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产物,中国画不仅体现着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还向看者传达了一定的哲理思考。中国画的独特特征使其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眼光。因此,我们要重视中国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断对中国画进行丰富和创新,使其在世界花坛上更具有竞争力。
[1]秦付明.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浅析[J].大舞台.2014(06).
[2]耿庆雷.文学作品国画艺术表现的研究[J].芒种.2013(24) .
[3]萨仁高娃.浅谈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科技资讯.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