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皮影艺术在中国画中的借鉴
2014-03-12黄郭莉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黄郭莉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了五千年之久的历史,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中国京剧、传统皮影、特色年画等,无一不存在自己特有的艺术气质。然而,这些原本源于百姓,兴于百姓的民间艺术,现在已渐渐淡出平常百姓的生活了。新一代的我们,再拿起京剧、皮影和年画来的时候,却是那么的陌生。在这个新时代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我们较为重要的使命之一。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就有一位画家林风眠先生,引用了中国戏曲造型人物与西方几何感的块状面相结合,画出了《白蛇传》《霸王别姬》等极赋予现代感的作品。不过,林老先生是用油画作为表现媒介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就因为有林风眠老师的先前之见,因此,笔者大胆的设想了将传统皮影融于中国画这个观点,并将其付诸于实际。
一、中国古代绘画与传统皮影的联系
观中国古代绘画,除了中国山水、人物、花鸟等水墨画外,还包含了像年画这种具有传统特色的绘画,并透露出民间艺术的影子,而年画与传统皮影就有其共通之处。第一,年画色彩艳丽,色泽丰富,大胆的运用了中国红。在中国,对于红色的使用从古至今从未落伍,寓意富贵、吉祥的美意。在传统皮影上,运用中国红的皮影偶,也都为喜庆的角色,如红官旦、小生糖巾葵龙等。第二,年画造型写实,吸收采纳了当代人的外貌样子并将其添衣美貌。而浙江传统皮影对影偶的造型的首要原则便是近写实,少夸张。第三,在年画的衣饰纹样中,最为普遍的图案便是祥云状。在古人看来,云是吉祥和高升的象征,是圣天的造物。而这一点也被融入了传统皮影之中,成为传统皮影纹样样式的特点,与中国古代艺术融会贯通。从美学哲学上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传统艺术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体现出传统皮影鲜明的民族性。即使,如今的传统皮影随着政治、经济等因素,被分散至祖国各地,却也能很好的与当地民俗相融合,体现了传统皮影是民族的,亦是世界的。
二、南北传统皮影艺术的差异
传统皮影艺术随着人口的迁移被带到了全国各地,并因当地的地域、人文、环境以及当地小戏种和风俗的影响,使传统皮影在各个地域里被赋予了新的精神意义,形成了不一样的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贯穿于整个传统皮影的造型结构、线条转折、色彩搭配以及虚实上并体现出来。
(一)南北传统皮影造型解析
南北传统皮影因精神气质的不同,大体概括为“南清秀,北粗狂”,各有其特点。康德在其著作中提到过:“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造型,因为造型能够以令人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1就其论述,在传统皮影艺术的造型上来看,南方的浙江皮影其皮影人物都采取侧面造型,单脚单眼,脸型圆活、单眼侧面,少夸张,近实像,整个皮影形体造型细长、婉约。然而陕西皮影粗犷简练,人物形象以豹头深眼居多。加入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其人物的面色神态,衣着仪表夸张幽默,充满喜剧效果。
(二)线条解析
不同的精神气质,导致南北皮影在线条上也产生差异,其线条特点大体为“南圆北方”。在美学中,线是通过物体的结构和内部空间的改变而改变的。而中国艺术是线性艺术,其特征便是灵活运用线条,变化、组合出丰富生动的形象。南方的浙江皮影,线条圆润优美且平滑,少尖角,以圆角居多,从脸上的线条分析,整个侧脸是由直线、圆弧线、曲线和波状线组成。通过勾画鼻子直线的倾斜程度和眼睛眉毛线条的弯曲程度、大小、粗细和浓淡以及其身上的服饰、装饰和头饰来区分各个影偶的身份和角色。衣服的线条大多以直线和圆弧线呈现,波状线和曲线则主要分布在头饰、衣饰和花纹上。北方的陕西皮影重雕工。传统皮影造型一般以正侧面为主,脸上的线条幅度突出,特别是鼻子和下巴的弯曲幅度,鞭子的波浪线条虽然有点僵硬,却甚有力度。以镂空为主要手法且镂空的形状多样。以刀凿代笔结合传统的绘画线描形式,使玲珑剔透的影人繁而不冗,质朴单纯的影人简而不空。
(三)色彩解析
最让人直接看出南北传统皮影精神气质差异的便是色彩。浙江皮影具有色彩鲜艳活跃的特点,而陕西皮影色彩浑厚稳重。江南风格的海宁皮影人物颜色多为红、黄、绿、蓝相互搭配相互替补,并蕴藏主色调和次色调的关系。红色和蓝色互补,给人一种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感觉,表现出某种崇高性、尊严性和严肃性。黄色和绿色互补,则有一种愉快的、稳定的感觉。而陕西皮影以红、绿、黄三色为主,但其色彩特点是必须再加入墨色加以柔化。使色彩浑厚沉着,丽而不艳,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的装饰趣味且更重视色彩的虚与实和与镂空的装饰纹在二维平面中色彩实与镂空虚的对比。简洁明快的色彩效果在光照下,玲珑剔透。
三、南北传统皮影艺术在中国画中的借鉴
从上述皮影人物的造型、线条和色彩来看,并非所有的皮影人物造型都能运用到国画之中。虽然是同样的皮影艺术,但皮影艺术融入当地生活太久,皮影人物已经因为南北两端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和日常生活习惯的不同发生了气质上的巨大变化,我们已经说不准哪个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皮影,但每一种皮影艺术都有其精髓,都是中华民族经历数千年洗礼得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能做的就只是将南北个别种类的皮影艺术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相应的因素够借鉴到中国画中去。
传统皮影“南清秀,北粗狂“的造型特点使浙江皮影的影偶造型则更偏向于工整规矩的工笔画中。圆活的脸型,是工笔人物画中女性角色的主要体现,再加上圆润的发髻、拂袖的衣袖都能在工笔画中展现出婉约动人的气质。然而工笔画则更要求与写实,少夸张或无夸张的成分。就如图三例画所示,就很好的将浙江皮影人物用白描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展现出了白描线条的美感。而陕西皮影更适合运用写意的手法将其与中国画糅合在一块儿。陕西影偶的造型引用至写意画时,用笔可以随意且自然,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以象达意。在写意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的人物或事物,例如刘国辉的写意人物画,人物脸型、鼻子、嘴巴、眉毛、眼睛无一不变形夸张的,但作者将主观的思想和趣味情调一同体现在了这薄薄的宣纸上,变动的线条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南圆北方”的独特线条恰巧与中国画线描十八法中的高古游丝描、柳叶描、蚯蚓描有类似之处。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从影偶本身的线条出发,看其额头至鼻尖的直线、下嘴唇至下颚的半弧线以及衣袖上的弧线,轮廓线条平滑工整柔软,却甚有力度。若要将这些线条运用到工笔画中就要要求线条稳、准、力——用笔平稳,使力藏在点划之内,自然而然。线条带动了影偶脸部、身体以及其他部位的起伏感,甚至会影响整个影偶的造型。相对于浙江皮影而言,陕西皮影线条粗犷奔放硬朗有力,以放射形状的线纹,将影偶豪放的气质揭示得逼真生动。在绘制的同时,需要极其熟练的笔墨运用,于此同时融入镂空手法于画中,表现出写意画中既白当黑的艺术手法,又使得画面灵活,不易被结构所束缚。从而将写意画中最重要的随意感以及自然体现出来。然而,写意的本质便是灵活运用笔墨的干湿浓淡组构事物的内外在联系,随意且自然。
浙江皮影鲜艳明亮的色彩一旦适合融入工笔画中,便能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感。特别是欲要表现喜庆或特有的民族风格时,那浙江皮影的色彩定是很好的搭配选择。陕西皮影在色彩方面虽然不如浙江皮影那般细腻,却也不失喜庆质感。互补色点缀,活泼且富有新鲜感。特别是其特有的镂空手法,使得在上色的时候,便可以使用中国写意画中的点染手法。既能用于工笔画中又融合与写意画中,还不失其特有的民族气质。
各种因素导致传统皮影的多样化,但无论精神气质如何改变渗透,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是我们需要更进一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管是将浙江传统皮影还是陕西传统皮影,亦或是其他地域的传统皮影融入中国绘画中,这都会是一场现代形式的融合,雅俗共通、共赏。运用不同的媒介材料,便可以把大俗变成大雅。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其精华,推陈出新,通过现在被大众所熟知和认可的媒介进行新的记载,借鉴新的风格,摆脱固有技法的束缚,使得中国绘画更加多样化,中国传统艺术长盛不衰,源远流长。
注释:
1.康德.《判断力批评》第一部分.第一章.第1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