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三代守护犹太友人书籍70年

2014-03-11王书春

党员文摘 2014年3期
关键词:尚义红卫兵林家

王书春

一句承诺:

战火中保全上千本书

1943年秋,上海虹口区提篮桥。一天早晨,54岁的林道志打开屋门,就看见好友——犹太牧师、慕义小学校长卡尔·安格尔一脸紧张地站在面前。卡尔请求林道志代为保管一批图书,并留下一句话:“我会回来取的!”

林道志知道,马上就要大轰炸了,居住在此的犹太人正在紧急撤离。

林道志是一名基督徒,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复写纸厂和一家肥皂厂,并创办了慕义小学,接收读不起书的中国穷孩子和逃难来的犹太孩子。卡尔是他的教友,也是这所学校的管理者。

面对好友的恳求,林道志犹豫不决:在战争时期,自己的一家老小也要逃命,这么多书,可怎么带?万一遺失了,怎么向老友交代?见他沉默,卡尔有些失望,转身想走时,林道志一把拉住了他:“好,我答应!”

卡尔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和林道志紧紧拥抱在一起。当天上午,书运来了,英文的、德文的、希伯来文的,足有上千册。林道志明白,这些书极其珍贵,不是万不得已,卡尔不会托付给别人。

林道志家的隔壁就是日本人的军火库,战火随时会烧到他的家。第二天,林道志决定带上书,和家人一起回老家浙江黄岩躲一躲,等战火平息后再回来。他安排好上海的事务,雇了一艘帆船装上书,携家人走水路往老家赶。

船到吴淞口了。舱口,大儿子林尊义喊:“爸,有船来了!”

林道志往外一看,只见海面上,一只小船正急速向这边靠近。船头几个面目凶恶的人手拿着棍棒刀枪,嘴里大声喊着:“快停下!”不好,是强盗!他赶紧喊船东:“快,升帆!”

此时,船东早已吓得双腿发抖,叫苦说,海上没风,升不起来帆呀!小船近了,又近了!林道志急了,大声吼:“升帆!”

说来神奇,海面上刚刚还是和风缓缓,转瞬间大风突起。赶在强盗跳上船之前的一刹那,帆升了起来,帆船箭一般冲向大海深处,顷刻甩开了强盗船……

回到老家后,林道志把两儿一女叫过来叮嘱说:“这些书是用全家人的命换来的,以后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保护好它们,将来还给人家!”见父亲一脸凝重,孩子们都懂事地点点头。

1946年11月5日,在老家住了三年,随着抗日战争结束,林道志又带着这批书回到上海。他在家里腾出一个长约20米的亭子间,把这些书一排排码在书柜里,上了锁。家里最淘气的孩子都知道:书是卡尔先生的,谁也不能动。

1947年9月一天,邮差给林道志送来一封信。信是从德国邮来的,落款人写着卡尔·安格尔。在信里,卡尔告诉他,自己在德国找到了一份工作。林道志不禁有些失落,卡尔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因为战争的关系,林道志渐渐和卡尔失去了联络。可他相信,卡尔会回来的,在卡尔回来之前,他一定要保护好这批珍贵的书籍。

守候的过程何其艰难

直到全国解放,卡尔也没回来。随着公私合营,林道志仅保留了石库门内几间私人房产供家人居住,其余的产业悉数归公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风声渐紧,林道志开始担心这些书的安危。一天早晨,他一直担心的事发生了:一群嘴里嚷着“这家有黄色书刊”的红卫兵,不由分说闯进了林家。

林道志的小儿子林尚义跑进亭子间,用身体死死顶住屋门,不让红卫兵进来。反复冲撞中,门被撞开了,林尚义被按倒在地。随后书柜被砸碎,书被一摞摞抱出了屋子。

眼看守护了20多年的书将被损毁,77岁高龄的林道志急了,从人群里一步冲了出来,大声申辩:“书是人家留下的,不是毒草!”紧接着,林家的儿子、儿媳、女儿也一个个站了出来,反复申辩。可是没用,这些十六七岁的红卫兵小将根本不听。

院子里,有人拿起铁锹,开始在地上挖坑,准备将书焚毁。无计可施之下,林道志缓缓跪在地上,默默祈祷。紧接着,全家老小也都跪下了。见状,红卫兵胆怯了,这家人在干吗?

书没开始烧,天却阴了下来,不一会儿雨点落下来。红卫兵们决定改天再烧。书一摞摞地又被抱回到亭子间里。

第二天一早,彻夜未眠的林道志集合起全家老少,一齐来到宗教局陈述书的来历和保护理由。最后,宗教局给出一个意见:贴上封条,等待处理。

封条贴在书柜上,就等于给书上了一道保护锁。林道志每天都要上亭子间看看,就怕封条脱落了,又会有人来抢书。直到两年后,这张封条才被揭开。林家老少像得到一张豁免通知一样,兴奋得把书柜擦了又擦,地扫了又扫,像过节一样开心。

1978年,林道志的小儿子林尚义结婚了。收拾新房时,有朋友劝道:“把亭子间里的旧书卖了吧,还能腾出点空间。”林尚义拒绝了。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守护这些书已经成为他的责任。

1982年1月的一天晚上,睡梦中,林道志老人安详地走了。走之前的一天上午,老人把儿女们叫到一起,指指楼上,又指了指胸口,最后一次叮嘱:“书是人家的,要保护好,等人家来取……”儿女们含泪答应了。

子孙接力守护

老人走后,林家人与卡尔的书相伴了30年,无论居住空间多么逼仄,都没有放弃一本书。

2012年4月初,一条消息得到证实,转年亭子间所在的石库门、里弄都将拆迁盖大楼。闻讯,林家上下又忧又喜。喜的是,终于可以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忧的是老房拆迁后,里面的书咋办?上海的房价太高了,人还没住处呢,租房子藏书更不行。

拆迁的日子越来越近,可书的去处还没有着落。2013年10月13日下午,在搬迁通知书上签字后,林道志的外孙孙礼德拿起锤子,走向放书的夹墙。20年了,这里没人动过。夹墙散落,里面的书露了出来。孙礼德捧起一本,放在鼻子下嗅了嗅,没有霉昧。翻检时,一张纸片从一本书里掉了出来,是卡尔的信,上面还有德国的通信地址。

卡尔的地址,林家人曾经找过很多次,却一直没有找到。大喜过望的孙礼德和家人立即请来一位懂德语的大学生,按信的地址写了一封信。

信寄走后不久,德方回信,查无此人。孙礼德和家人不甘心,又给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写信,述说了书的情况。很快,纪念馆方面的领导赶来。现场验看后,馆长震惊不已,时隔70年,这些书保存得完好无损!

随后,纪念馆与德国驻上海领事馆取得联系,请求帮助寻找卡尔。孙礼德和家人激动万分,找到卡尔的日子不远了……

不久,上海虹口区图书馆决定给这批书提供一处临时落脚点。2013年11月16日下午,这批珍贵的图书被运走了。经查点,林家人一共保存了1654本书,装了满满18箱。孙礼德和家人眼含热泪,目送着车队离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经55岁的孙礼德如释重负:“我终于实现了对外公的承诺……”

(本刊补记:经过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发布线索,动用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寻找,卡尔的墓在德国被找到,但他没有子女,寻找他亲友的行动还在进行着。)

(杨晓威荐自《沈阳日报》 )

猜你喜欢

尚义红卫兵林家
林家阳作品
河北省尚义大青沟测区元素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
尚义县生态旅游现状与对策研究
林家琪、李鸿禹作品
75岁国医大师四季冲冷水澡
当红卫兵就能吃饱饭
重信尚义树新风 司法为民育法魂——河北省魏县人民法院“信义"文化建设“开花结果”
林家立设计作品
有趣的发现
红卫兵的性恋观念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