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执政自觉是维护执政安全的必然选择*
2014-03-11李安林
李安林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13;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
增强执政自觉是维护执政安全的必然选择*
李安林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13;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
执政安全是一个关系执政党能否稳固、长久执掌政权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执政党永远直面执政的考验。执政党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关键在于能否在执政实践过程增强执政自觉。中国共产党要维护执政安全,必须不断增强执政自觉,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政党自觉;执政自觉;执政安全
执政党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关键在于能否在执政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其执政自觉性。
一、执政自觉是政党自觉在“执政”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自觉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基础上,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因对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后果有比较明确的预知,所以活动表现出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政党自觉是指政党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政党建设规律的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对自身性质、党的纲领章程、党的目标任务、党实现目标的途径、党所处历史方位等方面的清醒认识,政党对自身与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个人的关系的清醒认识,以及在这种清醒认识基础上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
政党自觉的内涵十分丰富,概而言之,可以分成两大类: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所谓理论自觉,就是指政党不断地根据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地探索提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趋势,即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先进理论来不断指导和推进党的事业。行动自觉是指在制定出科学的政治理念后,能不能有这种勇气把其制定的科学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并使这些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执政自觉是政党自觉在政党取得执政地位后的表现形态。它的内涵仍然是政党自觉,只不过它对自己的自觉要立足于执政的客观事实,“什么是执政、为什么执政、怎样执政”等执政规律成为政党自觉所要认识和把握的主要内
容。
政党自觉的认识基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政党建设规律的正确认知和把握。自觉是以对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总基础,这种正确认识也直接影响政党自觉的形成。没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政党对自身的认识、对自己与外部的关系很难找到准确定位,就不可能制定出符合时代潮流、符合政党及所代表的集团长远发展的政治理念、路线方针,也很难赢得长期稳定的政治支持。成功的政党,总是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总是努力顺应历史潮流。世界上的政党很多,性质虽然不同,但是作为同一类社会组织,总有很多共性,政党的活动、建设和发展也有共同性;不同性质的执政党执政,也会因为同样处于执政的地位而具有一些共同性的特点;这些共同性就构成了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总结和探索这些规律,也是形成科学的政党自觉的基础。
不论执政党或非执政党,都要解决政党自觉的课题,这个课题解决的如何,决定了政党的发展走向和前途命运。历史上有些政党曾经存在、但现在已经消亡,还有一些政党曾经执政甚至长期执政而现在已被取代,它们消亡或被取代的直接原因是政治理念、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的失误。这些失误归根溯源是没有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政党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的基础上形成高度的政党自觉,从而没能适时地将政党的政治理念、政治路线、政治策略调整到适当的地方。
二、中国共产党已经从“自在执政”走向“自觉执政”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非常重视政党自觉的。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觉性要求。列宁指出,政党的自觉性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党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作用的另一种说法,社会主义民主党的政党自觉是主要体现在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方面的,并重点指出理论自觉性在政党自觉性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年代的局部执政到建国以后的全局执政,经过几十年的执政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觉不断提升,已经从“自在执政”走向“自觉执政”。
“自在执政”,指的是客观上存在着执政的事实和执政的实践,但是执政者对于政权的认识,对于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尚缺乏深刻的正确的理念。一个政党在斗争中赢得了政权,并且开始了执政的实践,但是尚未完全懂得政权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又是一种公共权力,尚未完全懂得公共权力与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基础及其利益诉求之间的复杂关系,尚未完全形成完全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机制,这时的执政实践还只是一种“自在执政”的过程。[1]“自觉执政”,指执政党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自觉探求、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政党执政规律,谋求法理正义合法性而形成具有务实色彩的科学执政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过程中,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执政自觉意识不断增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从“自在执政”走向“自觉执政”。主要表现为:
第一,我们党对党的历史方位有了清醒的自觉意识。清醒地认识和正确把握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们党的一切重大胜利和发展,其前提都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方位;而一切重大迷误和失败,其症结也都同在历史方位问题上的认识偏差和错误密切相关。在民主革命时期,正是我们党清醒地把握了自身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这个历史方位,我们党的具有伟大独创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路线和道路才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对我们党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和把握发生了偏差和误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随之确立,直接导致“大跃进”、“共产风”和“文化大革命”等全局性的失误接踵而至。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认真思考并作出新的准确论断:我们党已经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与此相应,从受到外部封锁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一个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2]从领导革命的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样一个理念,体现了我们对党的执政意识已经觉醒,明确认识到了“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别,进而树立科学的执政思维和执政自觉。
第二,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自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理论自觉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3]等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回答。在解决这些历史课题的理论实践探索中,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丰富的理论成果从不同角度科学解答了这些问题。虽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还要继续深化,但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疑惑,从而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方向,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实践进程。这些理论,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政党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孜孜以求,反映了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准确把握,反映了党对科学指导思想的客观认识,体现了理论自信自觉。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党对提升执政能力、夯实执政基础、确保执政安全的自觉认知。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党在科学分析和判断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基础上,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基础,说到底就是指执政党“依靠谁、靠什么执政”的问题,是一个政党的依靠力量和争取团结力量的问题,最核心的是如何解决好增强其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问题。执政安全问题就是能否继续执政、长期执政的问题。正是在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不足已经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信心,对党的执政安全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的基础上,我们党才做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决策。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觉。
第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充分体现了党对政党建设规律的自觉适应。对于政党建设的规律性,曾经有相当长的时期我们重视程度不够,常以政党性质的不同抹杀政党建设的共同规律性。党的十八大就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部署,提出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充分体现了党对政党建设规律的自觉适应。学习是党发展壮大的源泉,服务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创新是党成就未来的灵魂。“三型政党”建设的提出,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强烈自觉和自信,不仅包括对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重大问题的解答,也包括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等重大事项的具体部署。“三型政党”建设既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也表明我们党对时代和人民给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体认,同时对自己的执政责任和目标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三、在进一步增强执政自觉基础上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第一,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执政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夯实执政自觉的认识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5](P247)必须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但是当前还存在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不破除一些认识误区,就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难以达到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其次,要正确认识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正确地认识历史,这是对历史的自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党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在继续提升理论自觉的同时着力提升行动自觉。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一般而言,自觉的行动有时会相对滞后。表现为有的政党尽管忧患意识强烈,但解决忧患的措施还不够有力;有的政党尽管明确了目标任务,但是实践路径还没有找到或者没有落实。应该看到,在某些领域和方面,还存在着我们党亟待破解的难题,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一方面我们党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党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三,进一步加强权力制约,切实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自觉性。打铁还需自身硬,持之以恒地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自觉性是长期执政的保证。为此,我们党郑重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6],“既打老虎,又打苍蝇”,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要从根本上解决政治权力制约问题,必须增强全党的权力边界意识和依法执政意识。任何权力都有其作用的范围,这个范围圈定了一定权力的边界。权力边界意识的有无,决定了某种权力是滥用的还是被制约的。沿着这个思路,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建设使这种边界具体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全党进行权力边界意识的教育,使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执政党的权力也是有界限的,自觉地以此约束执政党权力的运作才能使政治权力制约成为可能,只有从根本上把权力关进笼子,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自觉性。
[1]李君如.从“自在执政”走向“自觉执政”——纵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J].政策,2011,(7).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
(责任编辑 高云)
D616
A
1671-0681(2014)01-0074-03
李安林(1972-),男,安徽霍山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在站博士后。
2013-09-26
国家社科基金“党员退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BDJ032)、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研究(项目编号2010SJB810002)、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三期重点项目(项目编号3840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