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以国际化教学课程体系为例
2014-03-11
(1.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00168)
引言
面临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我校英语专业充分意识到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了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即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人才。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英语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英语专业改革本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大力度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国际化的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由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相应的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中外联合办学模式;N+(4-N)的模式(即国内读N年,在国外联合办学的学校继续读余下的课程);立足本校,设计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主要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配以第二种方式作为辅助。
2 国际化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新的课程并补充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旨在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
2.1 改革措施
2.1.1 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教学课程体系注重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在专业知识及技能课程教学中,补充渗透文化、哲学、社会学、演讲技能、建筑相关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国际视野。首先,在专业知识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西方文化入门、中西方文化比较、外国报刊选读等选修课;其次,开设听力与会话、英语演讲艺术等语言技能课程;再次,把与涉外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课程,如外国建筑史、国际工程英语谈判、国际工程管理英语阅读等一系列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最后,设置一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任选课程,如:情感课堂、东西方文化差异等。
2.1.2 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取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学习国内外大学的先进教学理念。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与网上资源,建设师生网上互动平台,开设英国文学网上博客。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课程中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英语演讲艺术课程采用实践法与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讨论、演讲、论辩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录制学生演讲和比赛过程,记录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基础英语课程选取自编的通识教材,采用默式教学法与发现法、探究法相结合的模式,训练学生自己讲授教学内容,参与教师备课、授课、总结、批改作业的全过程。将基础英语课程与英语演讲艺术两门分别以输入和输出为主的课程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与相关技能融会贯通。相关授课教师将教学经验与成果撰写成论文,并获批省级和校级教研立项。
2.2 实施效果
2.2.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方面的实施效果
首先,西方文化入门、中西方文化比较、外国报刊选读等选修课,增进了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了解,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听力与会话、英语演讲艺术等语言技能课程,增加了学生演讲、辩论等实践技能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再次,涉外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课程,如外国建筑史、国际工程英语谈判、国际工程管理英语阅读等一系列课程,增加了建筑类常识及相关语料,使学生了解与建筑行业有关的国际惯例,培养学生国际活动能力,使其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思维;最后,情感课堂、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课程,在充实本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优化学生的人格精神,使其熟知中西文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总之,英语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关注语言的人文性、文学性、文化性,努力使学生对语言有更加深刻、完善、丰富的理解,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2.2.2 教学方法方面的实施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西方文化的了解逐渐加深。通过讨论、演讲、论辩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得到提高。基础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通识”“博雅”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英语课程与英语演讲艺术两门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与相关技能应用到实践环节中去,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与参与竞争意识的提高,使其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3 全面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
积极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使教师与学生有机会在不同国家接受教育,增进对西方社会文化的深入了解,掌握国际交流惯例,提高师生的国际竞争力。
3.1 改革措施
3.1.1 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合作办学
与国外学院签订“语言培训项目”,后又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和补充协议。协议主要包括教师交流项目、访问学者项目、学生交换项目、文化交流项目、合作办学项目、合作科研项目和工程等共9个方面的合作细则。补充协议主要包括学分转换和成绩认定细则等。
3.1.2 吸纳外国留学生
为扩大英语专业的影响,提升办学层次,促进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招收国际留学生来英语专业学习。
3.2 实施效果
上述协议签定以来,已输送3名学生赴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学习,均已经顺利毕业,成绩优异;在该校学习期间,得到校方高度评价。
组织夏令营活动,选派部分师生赴新西兰进行短期访问学习。就语言、文化知识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获得第一手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资料,亲身体验外国文化,获益颇丰。联合办学的国外学院帮助我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料库,免费为我系提供教学书籍、教辅资料近百本,音像、数字化试题资源及测试评估软件。定期派遣专家赴我校洽谈双方合作办学事宜;对英语系教师进行培训,观摩我系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我系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其学院网站上为我系教师专门开通互动平台,在吸纳留学生方面,接收2名韩国留学生,已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其中一名学生,从我系毕业之后直接考入武汉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为中韩文化比较。
4 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培养
4.1 改革措施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我系一直致力于引进有海外留学经验的师资,充实国际化人才队伍,加快师资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鼓励教师出国访问并参加培训。为促进教师整体学术、业务水平向国际化迈进,我系努力为教师创造出国学习的机会,并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同时不断引进外籍教师,促进师资队伍多元化发展。
4.1.1 引进国际化人才
迄今为止,我系共引进3名留学硕士,对英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十分了解,在中美跨文化交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目前所从事的教学、指导学生等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广泛吸纳优质外教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外教招聘信息,经过慎重筛选,以确保引进优质外教资源。目前先后来我系任教的外籍教师达20人,长期聘用外籍教师5-6名,分别来自英国、美国等国家,有TEFL证书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我系聘用的外教当中有雅思考官、 语言学硕士、语言学学士、管理学博士。主要为英语专业学生讲授英语听力与会话等课程,为英国文学等课程助课,配合我系涉外建筑工程管理特色进行授课。开设有关英美文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的讲座。此外,外教还参与英语社团举办的英语角、英语竞赛、文化节、英语派对等活动。英语系一直十分重视与外籍教师交流合作,为每名外籍教师配备了教学合作教师。鼓励外籍教师与我系教师交流合作,互相学习,促进教学。安排外教参加英语系每周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活动,有利于英语系教师对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拓宽国际化视野。
4.1.2 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我系还选派教师赴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学习。通过选送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了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教育理念,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此外,还选派教师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做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此外,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外语界一流水平的出版社主办的各类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系讲学,促进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4.2 实施效果
4.2.1 教师胜任新兴课程,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
近年来,我系教师通过出国学习和各类培训,接受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致力于钻研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先后开设了一些新课程,如建筑英语阅读、国际建筑工程管理口语等。使学生掌握了建筑、施工、管理、工程招投标等复合专业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满足了涉外建筑行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引进的留学硕士壮大了笔译、口译等重要实践课程的师资队伍,使得英语专业“英语+建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得以顺利实施,并能实现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得我系毕业生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建筑、工程、经贸、外事、教育等部门运用英语从事管理、翻译、教学等工作”。
4.2.2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英语系教师教学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近四年来参加省市、学校各级教学比赛获奖50人次;我系教师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与层次,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1篇,编著3部,出版教学教辅书籍4本。教学、科研立项达16项;教学、科研获奖11项。
5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5.1 改革措施
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通过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及社会实践,使其具备国际化视野。
5.1.1 校内外实习
英语专业在校外建有能满足学生实习要求、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加强了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合作,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平台。在校内创造性地引入英语演讲艺术、模拟课堂教学、口译等实训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翻译实习,给学生提供机会翻译校报英文摘要、建筑企业英文图纸、二级学院英文网站、外事处往来信函等,满足了学生行业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的需要。
5.1.2 校内外竞赛及资格考试
我系一直十分关注国内各类竞赛信息,鼓励并支持学生走出去,积极参与各类竞赛,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开拓视野,学习交流。建设英语竞赛指导教师团队,提供竞赛经费,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已形成成熟的参与各级英语竞赛的指导教师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指导经验。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竞赛中表现出色,成果显著。承办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组织翻译资格证书、商务英语证书及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等培训活动,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各类资格考试,为学生毕业后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5.1.3 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
在校内,致力于国际化语言交流环境的建设。英语系每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读书报告会、英语演讲大赛、英语戏剧大赛、英文歌曲演唱、英语电影配音大赛及英语沙龙。邀请外教与留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国际化交流环境。为学生争取各类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制定实践计划,英语专业组织学生参加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跨文化交际资源,2006年至今一直与我校国际学院紧密合作,参与国际学院各项文化交流活动,与国际学院学生联谊,担任国际学院文化节志愿者等等。
5.2 实施效果
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国际化知识,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毕业生就业方向趋于国际化。
通过6年的实践,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近年来,我系多名学生参加了历年各类英语竞赛,表现突出。获得各类资格考试证书,其中考取对外汉语教师2人,剑桥商务英语证书17人,商务外语翻译师 23人、通过托业考试2人。近6年有十余名毕业生考上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著名学府的硕士研究生。
学生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去社区从事英语教学,为提高全民外语水平做出了贡献。担任历年国际学院文化节志愿者。作为“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英文导游基地,为世园会独家培训并提供50名英文导游。2007年我系学生为在我校承办的“2007亚洲组织发展学术研讨会(GODS)”担任分会场翻译。更有多名学生成为2008年奥足赛、2009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2010年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的志愿者。
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覆盖20多个省市。就业岗位遍布建筑类企业、学校、政府等企事业单位。部分毕业生赴工作单位后,被派往海外,从事翻译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根据我们对英语专业部分毕业生的追踪抽样调查统计,用人单位评价为“满意”和“基本满意”者占反馈数据的100%。
后记
在通识教育为基础“英语+建筑”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经多年实践论证,效果良好。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戴明元.建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2]董金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9(2).
[3]刘秀玲,谭会萍,苗芳.国际化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