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处见高低

2014-03-11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细节情感

析剧评影

细节处见高低

评微电影《迷墙》

点评专家:栾 刚(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

与所有文艺作品一样,真正优秀的剧本创作者“功夫在诗外”。

《迷墙》是一篇优秀的剧本作品,可以看出该剧本的创作者具备比较丰富的写作经验。衡量一个剧本是否优秀,乃至于评判创作者是否“专业”,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在于创作者是否能够在作品中呈现出足够丰富的细节。这仿佛是一句老生常谈。然而,剧本中出现的细节并非简单堆砌和罗列,重点在于这些细节是如何产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确实需要经过反复实践和磨练。

许多初涉剧本创作的“新手”常常急于想了解影视剧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哪些技巧和手法,但是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是,与所有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一样,真正优秀的剧本创作者“功夫在诗外”。所有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深入了解、体察和领悟。有时这种领悟甚至难以用言辞表达,乃至于只能将之称为“灵感”。对于剧本创作、或者说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创作者所需要的“灵感”,或者说需要千锤百炼浸淫其中的“功夫”,是“人”——是人的思想、情感、行事逻辑,以及关于个人品性的所有这一切是如何在人与人构成的复杂网络中生发出来的。不少剧作者正是因为没有理解这一点,因为太过执着于所谓“创作技巧”的钻研,才在创作之路的起点就陷入了泥沼。有些人致力于怪诞夸张的形象和行为,有些人则冥思苦想要构造出出人意表大起大落的情节线索,然而最终写出的作品却常常令人感到空洞乏味甚至啼笑皆非。其根源恰恰在于构思剧本的基石产生了问题。剧本,或者说影视剧作品并非是在一个预先设定的目标涵义、或者说一段臆想出来的所谓“精巧情节”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道填空题。剧本的基础是人,有人才有动力、才有故事、才有扎实而不做作的情感脉络蕴藏其中。换句话说,剧本并不是“构造”出来的,而是将特定的人放置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中,自然而然生发出来。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小说结尾之前,他自己也并不知道某个特定人物的生死。当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在剧本中开始自主自为地行动,当他/她的行动与别人产生碰撞和回响,各种细节——行为举止、表情言谈等——才会自动自发地涌现出来。由此,观众才能体察、认同人物和故事的真实性,才能在情感上产生倾向、产生触动,最终与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如我们所见,《迷墙》作为一个短篇作品,剧中人物并不多,但是仅有的这几个人物并不带有特别鲜明的功能性色彩,人物不是作为一个道理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有着自己独特性格、习惯、行为目标和情感原则的“人”而存在。比如萱萱的首次出场就十分出彩,令人感到饶有兴味。她用假装房产公司骚扰电话方式作为开场白,不仅具有十足的戏剧感,重要的是令人物的音容笑貌顿时跃然纸上。对于导演来说,恐怕仅凭一个开场,就能确定寻找演员的原则和方向。在台词的使用上也十分得当,“穿精神一点儿”、“争取过来”、“好好表现”等这些词汇,看似平淡无奇,但都与人物的性格特色和身处这一略带烦恼又心怀甜蜜的情景密切配合。当然,如果要说剧作技巧的话,在这场戏中确实包含着成熟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但是这些技巧和手法完全服务于人物塑造,而非单纯为了博人眼球。

在第一场戏中,主人公的亮相无疑是一个重点,在这里剧本的创作者呈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值得我们研读。剧本中写道:“梁正拿起判决书仔细看了一遍,不自觉地微笑起来。”梁正看的是哪一个案子的判决书?为什么这份判决书会让他“微笑起来”。这些疑问在剧本后续的情节发展中并没有得到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可以被视为该剧本的一个缺陷,因为在这里暗示出的这条若有若无的情节线并没有任何进展,也没有和其他情节线索产生关联。值得讨论的是,如果这是一个如此明显的漏洞,创作者为什么要将之留在剧本中?从这个“缺陷”中,我们可以窥见创作者的创作思路和习惯。就如同上文所说,创作者在取舍人物的行为动作和各种现实反应时,并不是完全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而是在考虑该人物在该特定情境中会如何表现。如果说得夸张一些,这个“微笑起来”的表情并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看到”梁正自己做出来的——人物在自为地行动,并非是作者的提线木偶。当然,虽然我们为这个“漏洞”做了如此多辩护,这仍然不得不说是一个漏洞。我们相信作者应该、也有能力通过更好的、更圆滑通畅的方式将这个细节编织进作品中去。

另外,剧本中人物设置与很多其他短片剧本相比也有所不同。在我们之前看过的很多作品中,主人公一般就是犯罪者,或者疑似犯罪者。为了实现这一点,不得不说,一些作品在人物行为原则和情感逻辑的处理上是比较生硬的,大约不出“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为了一念之差触犯法律”这样的窠臼。但是在表现这些主角为什么会从“好人”转变为“罪犯”的关节点上却常常显得说服力不足。在《迷墙》中,犯罪行为的发生对观众来说显得更加顺理成章:犯罪者并不确切知道自己犯了罪,而且这一点还是从一个旁观者——哥哥胡苏晔的视角表现出来的。而对被告陈军的动机和犯罪事实则进行一定程度地虚化处理。通过这种技巧性的、避免难题的处理手法,既保证了人物性格的一贯性,又很好地将剧本所要阐述的意义表达了出来。

总之,这是一个成熟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短片剧本,其中许多剧作思路值得讨论和学习。当然,有些细微转换之处还可以进一步修改,以使整个剧本更加完整。

编辑:冯晓淑 fxs0914@163.com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细节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细节取胜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