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单元自测题

2014-03-11黄秀妮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4年1期
关键词:榕树布袋葬礼

黄秀妮

一、基础练兵场(23分)

1.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让我们热爱脚下的土地吧。那就扛起铁锨,栽植一棵树吧,那是大地的xū发,让她容颜不再流失。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吧。土地有清水滋润,才会变得丰yú;有蓝天相伴,才会永恒娇艳。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南京市的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样做可以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B.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酒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C.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传统美德。

D.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

4.默写。(4分)

5.阅读下面一幅漫画,回答问题。(4分)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2分)

(2) 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回答。(1分)

(3) 这幅漫画中有一处知识性错误,请你仔细观察,指出这个错误。(1分)

6.现在是手机时代,为吸引消费者,有些商家会推出免费“贴膜”“越狱”“升级”“解锁”等业务。“贴膜”“升级”“解锁”大概能懂,“越狱”是什么意思?难道有人敢用手机帮助犯人越狱?阅读材料后请你说出这里的“越狱”到底指什么?(3分)

材料一:“越狱”一词意为在押人犯从监狱中逃出以获得自由。

材料二:为了维护经济利益,美国苹果公司在其出售的手机上,设置了很多限制,用户不能自行从苹果应用商店以外下载其他非官方的应用程序,如免费的游戏、音乐播放插件等。

材料三:2010年美国通过法案允许“越狱”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理由是用户有权拥有对自己所购买设备的完整控制权。

7.近来,“接地气”一词成了流行用语中的新宠。从字面上看,“接地气”就是“接土地之气”。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接地气”的语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请你根据语境推断一下,说说下面几句话中的“接地气”是什么含义。(4分)

(1)昨天,北大官网首次公布了招生面试题。与此同时,不少高校也纷纷晒出自己的面试题,与往年相比,试题由“偏”“怪”,转为“接地气”了。

(2)五粮液比茅台更接地气,更受老百姓的喜爱,亲朋好友互相馈赠,五粮液要更多一些。

(3)滕华涛的作品一向关注现实题材,故事接地气,人物真实,因此不仅能收获口碑和收视率,更捧红了一大批演员。

(4)幼儿园腾出一块空地,不搞那种固定的绿化,让孩子种种菜,哪怕是摸摸泥巴,接接地气,挺好!

二、阅读精品屋(37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3题。(12分)

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东都旱

汉愍帝①之季年,东都大旱,野草皆焦,昆明之池②竭。洛巫③谓其父老④曰:“南山之湫⑤灵物,可起⑥也。”父老曰:“是蛟⑦也,弗可用也,虽得雨,必有后忧。”众曰:“今旱极矣,人如坐炉炭,朝不谋夕,其暇计后忧乎?”乃召洛巫与如湫,祷而起之。酒未毕三奠⑧,蛟蜿蜒出,有风随之,飕飕然,山谷皆殷⑨。有顷,雷雨大至,木尽拔,弥三日不止,伊、洛、瀍、涧⑩皆溢,东都大困,始悔不用其父老之言。

【注释】①汉愍(mǐn)帝:即汉献帝刘协。一说为汉哀帝刘欣。②昆明之池:湖名,在长安,为汉武帝刘彻所修。③洛巫:洛阳地方的女巫。巫是古代以降神驱鬼为职业的人。④父老:古时管理乡里事务的人,亦指德高望重之人。⑤湫(qiū):水潭。⑥可起:可以起用。⑦蛟:古代传说中能发洪水的动物,亦称蛟龙。⑧三奠:三次敬酒。奠,敬献。⑨殷:震动。⑩伊、洛、瀍(chán)、涧:河流名,均在河南境内。

(《东都旱》选自《<郁离子>评注》,刘基著,傅正谷评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8.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泥于掌故( )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3)弗可用也( ) (4)始悔不用其父老之言( )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众曰:“今旱极矣,人如坐炉炭,朝不谋夕,其暇计后忧乎?”

10.在文章第一段,作者提出“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这与“治水必躬亲”的主张有什么联系?(2分)

11.在文章第二段,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治水问题,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2.在《东都旱》一文中,父老反对用蛟来治旱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3.你能从《东都旱》这则故事中受到怎样的启发?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布袋莲

林清玄

(1)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

(2)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首先看到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榕树下有一片田园栽植了蔬菜和花圃,菜园与花圃围绕起来的是一个大约有半亩地的小湖,湖中不论春夏秋冬,总有房东喂养的鸭鹅在其中游嬉。

(3)我每日在好风好景的窗口写作,疲倦了只要抬头望一望窗外,总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

(4)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生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繁茂强健。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它的叶子也奇特,圆弧形的卷起,好像小孩仰着头望天空吹着小喇叭。

(5)有时候,我会捞上几朵布袋莲放在我的书桌上,它没有土地,失去了水,往往还能绿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它的枯萎也不像一般植物,它是由绿转黄,然后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怜爱。

(6)后来,我住处附近搬来一位邻居,他养了几只羊,他的羊不知为什么喜欢吃榕树的叶子,每天他都要折下一大把榕树叶去养羊。到最后,他干脆把养绑在榕树下,爬在树上摘叶子,才短短的几个星期,榕树叶全部被摘光了,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野风中摇摆褪色的秃枝。

(7)我憎恨那个放羊的中年汉子。

(8)榕树叶吃完了,他说他的羊也爱吃布袋莲。

(9)他特别做了一枝长竹竿来捞取小湖中的布袋莲,一捞就是一大把,一大片的布袋莲没有多久就全被一群羊儿吃得一叶不剩。我虽几次制止他而与他发生争执,但是由于榕树和布袋莲都是野生,没有人种它们,它们长久以来就生长在那里,汉子一句话便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是你种的吗?”

(10)汉子的养羊技术并不好,他的羊不久就患病了;不久,他也搬离了那里,可是我却过了一个光秃秃的秋天,每次开窗就是一次心酸。

(11)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断裂的榕树枝,连在湖中的鸭鹅也没有往日玩得那么起劲。我常在夜里寒风的窗声中,远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经死去的布袋莲,辛酸得想落眼泪,我想,布袋莲和榕树都在这个小湖永远地消失了。

(12)熬过冬天,我开始在春天忙碌起来,很怕开窗,自己躲在小屋里整理未完成的稿件。

(13)有一日,旧友来访,提议到湖边散散步。A我惊讶地发现榕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曾经被折断的伤口边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使那棵几乎枯去的榕树好像披上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布袋莲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经扑满,还向两边延伸出去,虽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长,更因为低矮,使他们看起来更加缠绵,深绿还没有长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绿色。

(14)我对朋友说起那群羊的故事,我们竟为了布袋莲和榕树的更生,快乐得在湖边拥抱起来,为了庆祝生的胜利,当夜我们就着窗外的春光,痛饮得醉了。

(15)那时节,我只知道为榕树和布袋莲的新生而高兴,因为那一段日子活得太幸福了,完全不知道它有什么意义。

(16)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B常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榕树,或是一片布袋莲,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啃吃着我们原本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死了,有的人失败了,枯死和失败远是必有的事,问题是,东风是不是再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

(17)当然,伤口的旧痕是不可能完全复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莲也不可能更生,不能复合不表示不能痊愈,不能更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和岁月的挫败,总有可以排解的办法吧!

(18)我翻开七年前的日记,那一天酒醉后,我歪歪斜斜地写了两句话:“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

(选自《最阅读·夜读版1》,贤才文化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14.围绕布袋莲的繁茂、消失和新生,作者的情感不断变化,请仔细阅读全文,仿照示例,进行概括。(3分)

15.文章题为《布袋莲》,描写布袋莲时却多次写到榕树,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3分)

16.“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断裂的榕树枝。”这句话中的“抚摸”一词有何含义?(2分)

17.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或生动细腻,或意味隽永,请赏析文中的两个画线句。(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 题。(13分)

动物的葬礼

王 翟

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便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者运送到山林深处。雄兽们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者投去,很快将其掩埋。然后,首领带着大家一起用脚踩土,将墓穴踩得严严实实。最后,首领发出一声号叫,大家便绕着“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一种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骸便会伤心不已,它们愤怒地用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响,颇似人类“鸣枪致哀”的场面。生活在炎热非洲的一种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处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体就立即聚拢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同伴的尸体拖入江中,伴随着滚滚的江水,仰头呜咽不已,表示哀悼。

猕猴的情感更为深沉。老者断气以后,后代们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观察动静。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猴的尾巴吹动,就兴奋地把死者再挖出来,百般抚摸,以为能够复活。只有见到死者毫无反应之后,才无奈地重新将其掩埋。

在鸟类中,鹤类是极富情感的种类。生活在北美洲沼泽地带的美洲鹤,如果发现死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其尸体上空盘旋徘徊。然后,由首领带着群体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转圈,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生活在亚洲北部的灰鹤则停立在尸体前面,发出凄楚的叫声,眼中似乎泪光闪闪,垂首泣涕,似乎在召开庄严肃穆的“追悼会”。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它们的葬礼也许是动物世界最为文明的一种。它们用嘴叼来绿叶、浆果和五颜六色的花瓣,撒在同类的尸体上,以示悼念。同样栖息在南美洲的一种秃鹫,则选择了“崖葬”的方式。当同伴死后,大家就将尸体撕成碎片,然后用利爪将这些碎片送到高山崖洞之中。放好之后,在崖洞的上空不停地盘旋,以默念死者“归天”的亡灵。

乌鸦的“葬礼”是大家在山坡上排成弧形,死者躺在中间。群体中的首领站在一旁发出“啊,啊”的叫声,好像在致“悼词”。然后有两只乌鸦飞过去,把死者衔起来送到附近的池塘里,最后大家由首领带队,集体飞向池塘的上空,一边盘旋,一边哀鸣,数圈之后,才向“遗体”告别,各自散去。

18.请说说下列词语中引号的不同用法。(2分)

(1) “恻隐之心” (2)“墓穴”

19.动物的葬礼形式可分为“墓葬”“水葬”“土葬”“崖葬”这几种,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概括秃鹫和乌鸦举行“葬礼”的方式。(2分)

20.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判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21.本文语言既生动有趣,又科学准确。请各举一例,分别说明这两种特点。(4分)

22.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动物也有极其丰富的情感。你能否说说体现动物之间丰富情感的一个事例。(2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23.岁月流逝,步履匆匆。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在不经意中遗漏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请以“慢下来,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抒写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布袋莲

林清玄

(1)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

(2)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首先看到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榕树下有一片田园栽植了蔬菜和花圃,菜园与花圃围绕起来的是一个大约有半亩地的小湖,湖中不论春夏秋冬,总有房东喂养的鸭鹅在其中游嬉。

(3)我每日在好风好景的窗口写作,疲倦了只要抬头望一望窗外,总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

(4)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生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繁茂强健。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它的叶子也奇特,圆弧形的卷起,好像小孩仰着头望天空吹着小喇叭。

(5)有时候,我会捞上几朵布袋莲放在我的书桌上,它没有土地,失去了水,往往还能绿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它的枯萎也不像一般植物,它是由绿转黄,然后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怜爱。

(6)后来,我住处附近搬来一位邻居,他养了几只羊,他的羊不知为什么喜欢吃榕树的叶子,每天他都要折下一大把榕树叶去养羊。到最后,他干脆把养绑在榕树下,爬在树上摘叶子,才短短的几个星期,榕树叶全部被摘光了,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野风中摇摆褪色的秃枝。

(7)我憎恨那个放羊的中年汉子。

(8)榕树叶吃完了,他说他的羊也爱吃布袋莲。

(9)他特别做了一枝长竹竿来捞取小湖中的布袋莲,一捞就是一大把,一大片的布袋莲没有多久就全被一群羊儿吃得一叶不剩。我虽几次制止他而与他发生争执,但是由于榕树和布袋莲都是野生,没有人种它们,它们长久以来就生长在那里,汉子一句话便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是你种的吗?”

(10)汉子的养羊技术并不好,他的羊不久就患病了;不久,他也搬离了那里,可是我却过了一个光秃秃的秋天,每次开窗就是一次心酸。

(11)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断裂的榕树枝,连在湖中的鸭鹅也没有往日玩得那么起劲。我常在夜里寒风的窗声中,远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经死去的布袋莲,辛酸得想落眼泪,我想,布袋莲和榕树都在这个小湖永远地消失了。

(12)熬过冬天,我开始在春天忙碌起来,很怕开窗,自己躲在小屋里整理未完成的稿件。

(13)有一日,旧友来访,提议到湖边散散步。A我惊讶地发现榕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曾经被折断的伤口边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使那棵几乎枯去的榕树好像披上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布袋莲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经扑满,还向两边延伸出去,虽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长,更因为低矮,使他们看起来更加缠绵,深绿还没有长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绿色。

(14)我对朋友说起那群羊的故事,我们竟为了布袋莲和榕树的更生,快乐得在湖边拥抱起来,为了庆祝生的胜利,当夜我们就着窗外的春光,痛饮得醉了。

(15)那时节,我只知道为榕树和布袋莲的新生而高兴,因为那一段日子活得太幸福了,完全不知道它有什么意义。

(16)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B常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榕树,或是一片布袋莲,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啃吃着我们原本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死了,有的人失败了,枯死和失败远是必有的事,问题是,东风是不是再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

(17)当然,伤口的旧痕是不可能完全复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莲也不可能更生,不能复合不表示不能痊愈,不能更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和岁月的挫败,总有可以排解的办法吧!

(18)我翻开七年前的日记,那一天酒醉后,我歪歪斜斜地写了两句话:“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

(选自《最阅读·夜读版1》,贤才文化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14.围绕布袋莲的繁茂、消失和新生,作者的情感不断变化,请仔细阅读全文,仿照示例,进行概括。(3分)

15.文章题为《布袋莲》,描写布袋莲时却多次写到榕树,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3分)

16.“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断裂的榕树枝。”这句话中的“抚摸”一词有何含义?(2分)

17.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或生动细腻,或意味隽永,请赏析文中的两个画线句。(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 题。(13分)

动物的葬礼

王 翟

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便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者运送到山林深处。雄兽们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者投去,很快将其掩埋。然后,首领带着大家一起用脚踩土,将墓穴踩得严严实实。最后,首领发出一声号叫,大家便绕着“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一种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骸便会伤心不已,它们愤怒地用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响,颇似人类“鸣枪致哀”的场面。生活在炎热非洲的一种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处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体就立即聚拢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同伴的尸体拖入江中,伴随着滚滚的江水,仰头呜咽不已,表示哀悼。

猕猴的情感更为深沉。老者断气以后,后代们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观察动静。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猴的尾巴吹动,就兴奋地把死者再挖出来,百般抚摸,以为能够复活。只有见到死者毫无反应之后,才无奈地重新将其掩埋。

在鸟类中,鹤类是极富情感的种类。生活在北美洲沼泽地带的美洲鹤,如果发现死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其尸体上空盘旋徘徊。然后,由首领带着群体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转圈,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生活在亚洲北部的灰鹤则停立在尸体前面,发出凄楚的叫声,眼中似乎泪光闪闪,垂首泣涕,似乎在召开庄严肃穆的“追悼会”。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它们的葬礼也许是动物世界最为文明的一种。它们用嘴叼来绿叶、浆果和五颜六色的花瓣,撒在同类的尸体上,以示悼念。同样栖息在南美洲的一种秃鹫,则选择了“崖葬”的方式。当同伴死后,大家就将尸体撕成碎片,然后用利爪将这些碎片送到高山崖洞之中。放好之后,在崖洞的上空不停地盘旋,以默念死者“归天”的亡灵。

乌鸦的“葬礼”是大家在山坡上排成弧形,死者躺在中间。群体中的首领站在一旁发出“啊,啊”的叫声,好像在致“悼词”。然后有两只乌鸦飞过去,把死者衔起来送到附近的池塘里,最后大家由首领带队,集体飞向池塘的上空,一边盘旋,一边哀鸣,数圈之后,才向“遗体”告别,各自散去。

18.请说说下列词语中引号的不同用法。(2分)

(1) “恻隐之心” (2)“墓穴”

19.动物的葬礼形式可分为“墓葬”“水葬”“土葬”“崖葬”这几种,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概括秃鹫和乌鸦举行“葬礼”的方式。(2分)

20.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判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21.本文语言既生动有趣,又科学准确。请各举一例,分别说明这两种特点。(4分)

22.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动物也有极其丰富的情感。你能否说说体现动物之间丰富情感的一个事例。(2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23.岁月流逝,步履匆匆。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在不经意中遗漏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请以“慢下来,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抒写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布袋莲

林清玄

(1)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

(2)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首先看到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榕树下有一片田园栽植了蔬菜和花圃,菜园与花圃围绕起来的是一个大约有半亩地的小湖,湖中不论春夏秋冬,总有房东喂养的鸭鹅在其中游嬉。

(3)我每日在好风好景的窗口写作,疲倦了只要抬头望一望窗外,总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

(4)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生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繁茂强健。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它的叶子也奇特,圆弧形的卷起,好像小孩仰着头望天空吹着小喇叭。

(5)有时候,我会捞上几朵布袋莲放在我的书桌上,它没有土地,失去了水,往往还能绿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它的枯萎也不像一般植物,它是由绿转黄,然后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怜爱。

(6)后来,我住处附近搬来一位邻居,他养了几只羊,他的羊不知为什么喜欢吃榕树的叶子,每天他都要折下一大把榕树叶去养羊。到最后,他干脆把养绑在榕树下,爬在树上摘叶子,才短短的几个星期,榕树叶全部被摘光了,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野风中摇摆褪色的秃枝。

(7)我憎恨那个放羊的中年汉子。

(8)榕树叶吃完了,他说他的羊也爱吃布袋莲。

(9)他特别做了一枝长竹竿来捞取小湖中的布袋莲,一捞就是一大把,一大片的布袋莲没有多久就全被一群羊儿吃得一叶不剩。我虽几次制止他而与他发生争执,但是由于榕树和布袋莲都是野生,没有人种它们,它们长久以来就生长在那里,汉子一句话便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是你种的吗?”

(10)汉子的养羊技术并不好,他的羊不久就患病了;不久,他也搬离了那里,可是我却过了一个光秃秃的秋天,每次开窗就是一次心酸。

(11)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断裂的榕树枝,连在湖中的鸭鹅也没有往日玩得那么起劲。我常在夜里寒风的窗声中,远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经死去的布袋莲,辛酸得想落眼泪,我想,布袋莲和榕树都在这个小湖永远地消失了。

(12)熬过冬天,我开始在春天忙碌起来,很怕开窗,自己躲在小屋里整理未完成的稿件。

(13)有一日,旧友来访,提议到湖边散散步。A我惊讶地发现榕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曾经被折断的伤口边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使那棵几乎枯去的榕树好像披上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布袋莲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经扑满,还向两边延伸出去,虽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长,更因为低矮,使他们看起来更加缠绵,深绿还没有长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绿色。

(14)我对朋友说起那群羊的故事,我们竟为了布袋莲和榕树的更生,快乐得在湖边拥抱起来,为了庆祝生的胜利,当夜我们就着窗外的春光,痛饮得醉了。

(15)那时节,我只知道为榕树和布袋莲的新生而高兴,因为那一段日子活得太幸福了,完全不知道它有什么意义。

(16)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B常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榕树,或是一片布袋莲,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啃吃着我们原本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死了,有的人失败了,枯死和失败远是必有的事,问题是,东风是不是再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

(17)当然,伤口的旧痕是不可能完全复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莲也不可能更生,不能复合不表示不能痊愈,不能更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和岁月的挫败,总有可以排解的办法吧!

(18)我翻开七年前的日记,那一天酒醉后,我歪歪斜斜地写了两句话:“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

(选自《最阅读·夜读版1》,贤才文化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14.围绕布袋莲的繁茂、消失和新生,作者的情感不断变化,请仔细阅读全文,仿照示例,进行概括。(3分)

15.文章题为《布袋莲》,描写布袋莲时却多次写到榕树,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3分)

16.“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断裂的榕树枝。”这句话中的“抚摸”一词有何含义?(2分)

17.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或生动细腻,或意味隽永,请赏析文中的两个画线句。(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 题。(13分)

动物的葬礼

王 翟

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

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便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者运送到山林深处。雄兽们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者投去,很快将其掩埋。然后,首领带着大家一起用脚踩土,将墓穴踩得严严实实。最后,首领发出一声号叫,大家便绕着“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一种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骸便会伤心不已,它们愤怒地用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响,颇似人类“鸣枪致哀”的场面。生活在炎热非洲的一种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处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体就立即聚拢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同伴的尸体拖入江中,伴随着滚滚的江水,仰头呜咽不已,表示哀悼。

猕猴的情感更为深沉。老者断气以后,后代们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观察动静。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猴的尾巴吹动,就兴奋地把死者再挖出来,百般抚摸,以为能够复活。只有见到死者毫无反应之后,才无奈地重新将其掩埋。

在鸟类中,鹤类是极富情感的种类。生活在北美洲沼泽地带的美洲鹤,如果发现死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其尸体上空盘旋徘徊。然后,由首领带着群体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转圈,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生活在亚洲北部的灰鹤则停立在尸体前面,发出凄楚的叫声,眼中似乎泪光闪闪,垂首泣涕,似乎在召开庄严肃穆的“追悼会”。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它们的葬礼也许是动物世界最为文明的一种。它们用嘴叼来绿叶、浆果和五颜六色的花瓣,撒在同类的尸体上,以示悼念。同样栖息在南美洲的一种秃鹫,则选择了“崖葬”的方式。当同伴死后,大家就将尸体撕成碎片,然后用利爪将这些碎片送到高山崖洞之中。放好之后,在崖洞的上空不停地盘旋,以默念死者“归天”的亡灵。

乌鸦的“葬礼”是大家在山坡上排成弧形,死者躺在中间。群体中的首领站在一旁发出“啊,啊”的叫声,好像在致“悼词”。然后有两只乌鸦飞过去,把死者衔起来送到附近的池塘里,最后大家由首领带队,集体飞向池塘的上空,一边盘旋,一边哀鸣,数圈之后,才向“遗体”告别,各自散去。

18.请说说下列词语中引号的不同用法。(2分)

(1) “恻隐之心” (2)“墓穴”

19.动物的葬礼形式可分为“墓葬”“水葬”“土葬”“崖葬”这几种,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概括秃鹫和乌鸦举行“葬礼”的方式。(2分)

20.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判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21.本文语言既生动有趣,又科学准确。请各举一例,分别说明这两种特点。(4分)

22.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动物也有极其丰富的情感。你能否说说体现动物之间丰富情感的一个事例。(2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23.岁月流逝,步履匆匆。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在不经意中遗漏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请以“慢下来,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抒写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猜你喜欢

榕树布袋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布袋和尚
榕树街121号
榕树的美髯
榕树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沙布袋
榕树
站不起来的布袋
布袋山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