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礼仪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感悟
2014-03-11陈静
陈 静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近几年护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系统化、整体化是护理模式中备受关注的元素。在新元素的背景下,护士的职业形象和内在素质也被提到了较高的层面。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仪态美,在新形势下我们发现学生的内在修养和仪态美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简单的护理礼仪提升为护理美学教学。结合我校学生群体的特点,从生活点滴当中蕴含的礼仪修养来解决学生基础生活中遇到的常见的素质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其综合素质。在此教学背景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和方法浅谈如下:
我校的护理学生心理素质偏低,自信心缺乏,可塑性强,但是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我们教学研究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首先,中专学生的年龄段处在16周岁左右,是青春发育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敏感程度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观察这部分学生进校前毕业成绩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成绩处在中等偏下的状况,由于成绩的一贯不佳导致了自卑心理。
其次,由于成绩不佳,文化知识也较为缺乏,由于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意识较强。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了自身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性却爱好、职业规划、发展方向等也没有很好地思考也界定。简单地说缺乏自我认知并且缺乏人生目标。
再次,16周岁的同学们在情绪方面也存在一些偏差,对于如何有效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没能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对于如何不在偶尔的成功中得意忘形也没有正确的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尤其是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容易被情绪左右行为,情绪波动较大。小成功和小挫折都会带来情绪上的大波动,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做出坦然的行为。
第四,由于特殊的年龄段,价值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一定的雏形,但腼腆和胆怯成为了他们在护理礼仪课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由于自信心的缺乏,在对礼仪课程站姿、坐姿、走姿的学习中因为害怕其他同学的嘲笑,结果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忸怩、不大方、不到位。
最后,大众传媒对当代学生包括中专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电视电影和网络游戏当中,无一不充斥着暴力、色情、血腥等影响他们成长的因素。学生们的盲目模仿容易放纵自己随波逐流,更容易接受一些消极人物的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教学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找寻解决办法,列举如下:
首先,从贴近学生的基础生活入手,礼仪课程的训练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不仅在于同学们在礼仪课程中挺胸抬头有良好的坐姿站姿,而是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能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行为。并告诫同学们良好的站姿坐姿对未成年的生长发育和气质培养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请同学们现场做示范。用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同学们对护理礼仪课程的兴趣度,比如,减肥话题。这是同学们近些年谈论较多的话题,关注度很高。因此,用良好的站姿和坐姿与减肥之间的莫大关系来吸引同学们纠正自身的不良站姿坐姿。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必须严格护理礼仪的测评。课堂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护理礼仪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学习效果如何不是以考试成绩为最终审核。因此,礼仪考试绝对不能简单、得过且过。要在考试中充分锻炼学生的胆量,胆量的锻炼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正规严肃的礼仪考试提高对自身举止的重视程度,并逐渐将端庄、大方、文明、得体等因素融入自身的行为举止中。
最后,在礼仪教学中结合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仅强调学生的外在形象和仪容仪表,也要抢到平易近人的心态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将简单的礼仪教学上升到美学的教学过程中。用实际案例告诉同学们只拥有外在美缺乏内在美的劣势,以及提升内在美的重要性。总之,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揣学生的心态变化,给予他们正确的及时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正确认识护理礼仪这门课程,还要提升护理礼仪的实用性,切实提高中专护生的综合素质。
[1]刘合乙.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
[2]吴明,钱晓路.护理礼仪课程设置及教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
[3]胡庆华,王佩.提高护上综合素质有效途径的分析[J].方护理学报,2003,10(1).
[4]朱红,郑春梅.礼仪操在培养高职护生良好形象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2008,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