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图书馆科技查新的历史发展轨迹
2014-03-11王兴华
王兴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广西 桂林541002)
2013年11月18日是广西桂林图书馆104年馆庆的日子,打开“百年思绪”,上溯1809年,下至2013年,风雨中辉煌的桂林图书馆百年纪事展现于眼前。从书中了解到在历史风云变幻的百年中,桂林图书馆见证了中国从贫穷弱小、民不聊生到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中国图书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革。清末时期,经过了长时间酝酿与筹备,于1909年建立中国近代史最早的图书馆之一——广西省立图书馆(现更名为广西桂林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里程碑,开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先河。在抗战、解放战争时期,桂林图书馆员义不反顾书写着保护文献、爱国办馆的可歌可泣的一页,可以说,桂林图书馆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中国百年发展史的一个缩影[1]。
104年的历史中,科技查新是代表着图书馆发展的产物,见证桂林图书馆新时代的历史发展轨迹。
1 科技查新的发展
科技查新从萌芽、诞生、发展至今已历经二十多年。作为我国科技管理和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国各行各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评估、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提供了文献评价依据,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情报信息服务,在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开发创新产品与技术等诸多方面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2]。尤其是在当今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下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科技查新已引起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与高度重视。
2 我国科技查新历史沿革、现状
我国科技查新工作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当时《专利法》的实施,对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始和起到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其中四川省、广西省、吉林省等省市地区和部门,特别是医学口,对科技查新工作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可以说在1985—1990年期间为科技查新工作的认知阶段[3]。
为提高科技查新的质量,确保其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实现科技查新的科学管理和规范化。1990年10月原家国家科委发文公布了全国第一批l1家查新单位。1992年8月国家科委拟定了全国《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方法》和教育部发文公布了高校12个查新单位。首批查新单位都具有文献收藏量丰富,检索手段先进如国际联机和各种光盘数据库,熟练的专业检索人员和完善的规章制度。1994年和1997年国家科技部又分别认定了15家和12家一级查新机构,使得国家一级查新机构增加到38家,与此同时,各专业部委、卫生部和教育部也发文并认定了一批二级查新机构。到目前为此,全国范围内具有查新资质认证的单位就达300余家[4]。通过近十年的科技查新咨询,为科研立题、立项、成果鉴定、评估、报奖等提供科学依据,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查新队伍日趋壮大、查新工作进入规范化阶段。
3 我国科技查新机构的分布及特点
据科技查新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受理科技查新的专业范围,将我国现有的查新机构分为综合性、专业性和高校三大系统,如综合性查新机构,包括全国范围、各地区、各省区及一些地市级图书情报机构;专业性查新机构,包括各部委(除教育部外)审批的专业性情报机构;高校系统的查新机构,教育部审批的高校图书馆及专业部(委)审批的各部属高校图书馆。
1997年,公共图书馆成立查新机构国内仅有少数几家。与科技情报机构及高校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的查新业务相对起步较晚。
4 桂林图书馆科技查新的历史发展轨迹
利用国内外的文献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应成为公共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服务用户的一个新的服务项目,以桂林图书馆为例,勾勒出科技查新发展的脉络与轨迹:
4.1 抓住机遇,培养质量与品牌意识
科技查新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拳头产品,搞好此项工作,是提高公共图书馆地位的一个有效途径,桂林图书馆针对本馆的优势,摆脱传统思想束缚,拓展思路,多层次地与科研生产和经济建设接轨,主动争取科技查新资格,配备不同的专业人才,增加向社会服务的途径。桂林图书馆抓住机遇,经过长时间认真筹备,1996年报请广西区科委考核批准,1997年获得了省级科技检索查新资格,具有省级查新资质的认证机构,授权批准号为桂科成证字(1997)第03号。是继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之后获得查新资质的公共图书馆,这是领导重视,全体馆员努力的结果。目前,查新学科范围涵盖机电、化工、医药、食品、农业、地质等内容[5]。
当初由1个副高,和6个馆员共7人组成查新班子,至今汇集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来承担,副高4人及中级6人专职查新人员共10名,每年都向社会招聘优秀科技专业人才,输送新的血液。70%查新员参加了全国科技查新人员培训,并通过了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成为查新的主力军,查新班子得到发展壮大。
4.2 加强查新工作资源、硬件建设
查新机构成立时,虽有国内三大数据库(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据资源)光盘数据,但大部分只有文摘,数据更新滞后,还要借助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资料,完成一项查新时间过长,满足不了委托单位的需求。为了解决此问题,桂林图书馆全面启动与加强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如知网全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万方数据资源、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桂林镜像等全文数据库、EI、Dialog、STN等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等,加强馆际互借工作,不断优化数据库系统。为了顺利开展查新工作,配备了较好的计算机等设备,不断完善管理、补充设备,使文献信息检索如虎添翼。长期以来,桂林图书馆查新中心技依托强大的国家图书馆特色和种类齐全的网络数字资源向用户提供各类科技项目的技术查新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查新工作经验,很好地完成查新任务。
4.3 加强查新工作质量管理,扩大影响面
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查新的工作流程等,同时建立严格的查新档案管理体系,对查新档案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设专门的岗位人员负责查新档案的归档、整理,以保证查新档案的完整性、可藏性、可查性。有助于上级对各个查新机构的集中管理,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在人员管理中,顺应改革形势,深入到各个基层、厂矿、研究单位宣传查新工作,主动预约课题,扩大查新工作影响面,由当初成立时的年查新数量33项,到现在年完成400余项,查新工作开展得生气勃勃。
4.4 科技查新在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
桂林图书馆查新工作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至今完成了5000项科技查新,10多年来,在配合国家“九五”计划、国家“星火计划”、“863”、“973”、“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以及各级科技奖励的申报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科学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持,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许多经过该中心的查新项目得到了立项,获得自治区、桂林市科技奖,其中有特别贡献奖、一、二、三等奖。如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天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橡胶机械厂、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单位[6]。
科技查新使情报服务直接进入了科研和学科建设领域,拓宽了图书情报人员的视野,许多课题立项、鉴定要求有图书馆查新报告,这就使得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和增强。使科技查新工作成为科技创新有力支撑条件,充分发挥其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在十二年的查新历史中,有助于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帮助他们确定科研的方向,避免低水平重复。桂林科技查新中心在桂林地区,乃至广西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只有做大做强科技信息咨询业,才能彰显科技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形成理性、健康发展的态势。科技查新工作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萌生、发展、不断壮大的科技信息咨询工作,是图书馆必然发展的趋势,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产物,是时代的呼唤,其勾勒出了桂林图书馆的历史发展轨迹。
5 结语
桂林图书馆继续发挥百年老馆的独特作用,面向未来,任重而道远……,新时期离不开科技查新服务,科技查新在百年历史长河中,涓涓细流,是一段积淀凝聚进而升华,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产物,激发图书馆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桂林图书馆有着辉煌的昨天,也会有着辉煌的明天。
[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编.风雨中的辉煌[M].内部发行,1999.
[2]谢新洲,腾跃,主编.科技查新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肖沪卫,主编.科技查新: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4]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科技查新咨询服务[OL].http://www.lib.tsinghua.edu.cn/NEW/home811.htm
[5]桂林图书馆网.科技查新介绍[OL].http://www.gll-gx.org.cn
[6]桂林图书馆科技查新档案资料[Z].桂林图书馆提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