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业生活

2014-03-10苑二刚

民生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刘奇食堂微信

苑二刚

“微信结合了智能手机的特性以及用户使用习惯,创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沟通方式的新格局,它在满足人类沟通需求基础上建立起熟人社交模式,不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微信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创业机会。”

陈旸坐在记者对面,聚精会神地用苹果手机发着微信,不断翻飞的手指像在弹钢琴,偶尔抬起头回答一下记者的提问。

一心二用并不影响他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坐在我的对面,却只顾低头发微信。”记者调侃道。

“老大,这可是我的工作,我在和客户发微信,他们可是我的衣食父母。”陈旸的反应异常机敏,目光仍然停留在手机上。

陈旸是个90后,刚毕业一年就辞职在微信上创业。

当很多人还在尝试和体验诞生不到两年的微信时,一些人已经开始将微信当作创业利器。陈旸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们敏锐大胆,对新生事物敢于尝试,勇于行动又富有商业头脑,虽然没有多少资本,却有很多新的点子。几乎零门槛、零成本,建立在熟人基础上的微信社交平台的诞生成为他们最好的创业舞台。

更重要的是,微信不仅是他们的工作,还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微信上的“大V”

与许多同龄人一样,上学时的陈旸就是一个微博、微信控,每天手机不离手,即使吃饭时也会在微信上聊天、看新闻。

“我们年轻人都玩微信,也不觉得有什么神奇的。但是,工作后我发现很多人尤其是企业不知道怎么用微信,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

2013年6月,毕业不到一年的陈旸辞掉工作,和几个不同专业的同学和朋友凑在一起开了一家公司,没有丝毫的犹豫。

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助那些不太懂微信的老板搭建微信公共平台,让这些中小商家完成从传统媒体营销向新媒体营销的过渡,并提供给商家一整套宣传服务,具体从宣传方案制定到宣传材料设计再到执行。

对于陈旸来说,为小企业搭建微信平台只是一个技术活,他深以为傲的还是自己微信平台粉丝数量。现在,陈旸微信公众帐号已有不下20万粉丝。

“在微博里上10万粉丝就算‘大V’了,以我的粉丝数量,在微信里绝对是‘大V’级别的。而且微信和微博不同,后者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传递信息和观点很快。微信是社交媒体,是建立在熟人朋友圈的基础之上,粉丝粘性很强,在上面发布信息不仅意味着关注,还意味着这些关注的人就是客户本身。”开始创业的陈旸对微博和微信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黄先生是一家模具厂的老板,也是陈旸的客户,他的微信平台目前有30个粉丝,这些粉丝都是他的客户。他不大满足,想再增加一些粉丝数量,这样客户也会增加。陈旸帮他的微信公众平台开发了股票查询功能和天气预报功能,同时还帮他做了一个策划方案,粉丝只要在他的公众平台推荐好友就可以获得一些奖励。结果,黄先生的粉丝数量很短时间就从30人增加到了100人,其中接近一半成为目标客户。黄先生对陈旸的服务很是满意。

半年下来,陈旸的公司已经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10人,营收接近70万元。

“日子不好也不坏,能活下来就已经算成功了。最关键的是,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陈旸如此总结自己的创业得失。

自媒体的梦想

“本来是给身边几个女性朋友玩的东西,没想到一玩就玩成了创业。”身为80后的苏娟在一家知名的IT媒体做过记者,还做过奇虎360战略投资人,在朋友眼里是一个时尚睿智达人,闺蜜们遇到情感或工作上的问题,甚至穿衣打扮问题都喜欢向她请教。问得多了,她索性在微信上策划了一个名为“她生活”媒体,供朋友们看着玩。没想到,玩着玩着就玩出了商机。

她的这个自媒体从2013年初开始上线,仅仅3个月就聚集了1万多名粉丝。苏娟敏锐地嗅到了“她生活”的价值,果断辞掉工作,开始创业。

“她生活”的内容也完全以闺蜜的姿态出现在用户面前。“拆解大叔,培训女纸;走进闺蜜梳妆台,教你变美;心理专家坐诊答疑……”“她生活”每天都以一至两个不同的主题向读者提供专业的内容,一周会推出10几个主题。

在提供专业内容的同时,建立在微信平台上的“她生活”还能与读者实现互动问答,“她蜜”和“她她”,以及“她蜜”之间交流着消费、情感、心理、八卦等“女性刚需”话题。记者的采访就是通过“她生活”在微信的服务帐号进行。从单向到双向互动,建立在微信平台上的“她生活”已经和传统媒体有了质的区别,更像一个社区。

截至2013年年底,只有两位全职编辑的“她生活”粉丝数量已经超过30 万。

“微信实现了我的梦想。我以前所在的杂志,最高峰时期的发行量也没超过10万份,还不到一年我就有了30万的粉丝数量,这让我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曾经做过媒体的苏娟仍有着很深的媒体情结。

微信上的外卖店

首都经贸大学食堂有了外卖!不想去食堂挤着打饭,只想宅在宿舍玩游戏的同学们有了一个好的订餐平台。

从2013年4月开始,一个叫做“首大订餐”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学生只要在微信上下单,就有人会准时把他在食堂订的饭菜送到宿舍。

开通这个微信平台的是首都经贸大学大三学生刘奇。“因为有很多同学喜欢宅在宿舍,或者是上课时就想好了吃什么,如果回到寝室时就有人把食物送到门口,会很方便。”这个点子来源于刘奇和另一个同学的一次聊天。

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刘奇就把这个点子变成了现实。这包括撰写计划书、获得食堂独家合作资格、组建团队等很多繁琐的工作。

刘奇的团队要做的是,每天午饭和晚饭前,收集微信里下的订单并把他们传到食堂,把食堂打包好的订单(他们在食堂专设了一个打印机用于接收订单)核对后送出即可。首都经贸大学共有3个食堂,每个食堂的配送需要 2 至 3 人。这个平台一经推出,便受到学生们的热情追捧,每天的订单就像雪片一样。

有了食堂众多用户带来的稳定订单,刘奇的团队开始扩张他们的业务,拉入校外外卖、饮料、便利店等商家使盈收扩大。

刘奇认为,自己团队最大的优势就是“垄断”: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外边的人不能随便出入,只有学生才能上楼,这一点是其他非学生外卖平台所做不到的。

目前,刘奇的订餐平台上还有另外一个合作伙伴,接入的是校外商家,两个平台加起来的销售额在每天5000元左右,提成则平均为 8.7%,这还是在未把校外商家纳入他们自建物流时的数据。

“呵呵,我们属于小打小闹,这种数据别人看了会贻笑大方。”刘奇通过微信和记者说。

除了“玩”他的订餐平台,刘奇现在还在认真思考另一件事:看看能不能用互联网的方式的来改造家乡的传统服装制造业。

微创业机遇

在微信出现之前,人们沟通的方式依赖通信系统,通过电话、短信、在线聊天工具、微博、邮件等方式进行。这些沟通方式要么对电脑有一定的依赖,要么需要承担较高基础通信费用。

微信从天而降,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更便捷、更丰富、更廉价沟通方式的需要,创造了新的沟通方式,其他沟通方式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得到了创造性解决。微信拥有比以往任何沟通工具都具优势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很多非常实用又有趣的功能应用。“微群”、“按住说话功能”都引领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功能的创新。

从2011年1月微信正式上线到2013年10月,微信用户达到6.7亿,其中活跃用户超过2.7亿。2012年8月,微信开始推出企业公众帐号,一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公众帐号就超过800万个,而且每天仍然以超过8000家的数量增长。

海量的用户、以熟人为纽带的社交基础,用户不仅可以在微信上与亲朋友好友交流沟通,还可以按自己的喜欢和需要,订阅相关内容和相关企业的产品与服务。

《创业家》创始人牛文文认为,微信结合了智能手机的特性以及用户使用习惯,创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沟通方式的新格局,它在满足人类沟通需求基础上建立起熟人社交模式,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微信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创业机会。

陈旸、苏娟和刘奇就是敏锐地抓住了微信的商机,并取得了成功。他们分别代表微信创业的3种不同类别:陈旸利用企业对微信不了解的现状进行微信营销,苏娟在微信上实现了办一个自己理想媒体的梦想,刘奇则是把线下的外卖与网络很好的结合起来建立了O2O(online to office)商业模式。

姑且把他们在微信上的创业称为微创业,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抢抓这个新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刘奇食堂微信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gulations of equity—based crowdfunding in China and USA
微信
微信
微信
Underestimation of Oceanic Warm Cloud Occurrences by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Aboard CloudSat
摽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