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欢迎秘鲁客人·1971

2014-03-10张亚威

航空知识 2014年3期
关键词:哈维尔军服秘鲁

张亚威

说起这张照片,笔者还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的。笔者的一位亲戚张小川先生提供了这张历史照片,照片中间戴眼镜者是他的大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交际司司长张星桥。由于当事人已经去世,他的家人希望笔者考证一下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和历史背景。

接到这个任务,笔者即从自己熟悉的军服徽章方面入手分析。首先根据照片中和李先念副总理握手的身着军服者入手,初步判断为拉美国家的军服。从他乘坐的一架涂有苏联民航标志的飞机中,判断这位军人所属的国家应该是一个亲苏政权。在考证过程中,笔者一位相识的作者李鹤指出此人身着的是秘鲁军服,并提供了一些当时的照片。对比后发现确实无误,在此,特别感谢李鹤的帮助。

确定了国籍身份,笔者在1971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中果然找到了一条“秘鲁渔业部长到达北京”的新闻报道,该报道称:“新华社十二日讯,秘鲁渔业部长哈维尔·坦塔莱安·巴尼尼将军应我国对外贸易部长白相国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到达北京。”报上还附有一张当时的照片,和张小川先生提供的照片相符。根据飞机的外形判断,应为一架苏联图-104客机。该机是世界上继英国“彗星”客机之后第二款投入运营的商用喷气式客机,由军用的图-16轰炸机为设计基础发展而来,安装两台米库林AM-3涡轮喷气发动机,1956年配备给苏联民航投入使用。至此,照片的来龙去脉大致清楚了。

1968年,时任陆军司令的胡安·贝拉斯科·阿尔瓦拉多将军带领武装部队对费尔南多·贝朗德·特里总统发动政变,建立军政府并出任总统。他建立的革命军事政府进行激进的改革,外交上向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倾斜。正是在1971年,秘鲁和苏联签订了一项渔业协定,该协定允许在秘鲁200海里经济专属区以外作业的200多艘苏联拖网船可以在秘鲁的港口补充食品和燃料,到利马海军修船厂修船,以及苏联民航总局的飞机可以使用秘鲁国际机场来接送船员回国或回船。

当哈维尔·坦塔莱安将军等秘鲁贵宾走下飞机时,李先念副总理、白相国部长、姬鹏飞代部长迎上前去,同他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张先生提供的照片正好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弥足珍贵。

到机场欢迎的我国有关方面负责人还有:周化民、李光勋、陈德和、刘希文、王磊、王润生、王崇理、韩叙、凌青、王文林、彭金波、吴晓达、王笑一等。正在我国访问的由秘鲁外交部负责经济事务副部长卡洛斯·阿尔萨莫拉·特拉维尔索率领的秘鲁贸易代表团全体成员,前往机场迎接。

由于1969年中国和苏联在珍宝岛发生了武装冲突,这一时期也是中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在首都机场的欢迎人群中,就曾打出“坚决支持秘鲁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坚决支持秘鲁政府和人民保卫200海里领海权的正义斗争!”等标语。这正反映了前文提到的秘苏两国签订的渔业协定中关于苏联可以进入秘鲁200海里经济专属区进入秘鲁港口进行补给的内容。

猜你喜欢

哈维尔军服秘鲁
2020年10月秘鲁农产品出口增长25%
国防小课堂 军服标识
魔镜
“哈维尔事件”背后的思考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难忘“的确良”军服
秘鲁成为玫琳凯新市场
伯爵茶中觅自由
莫沫的诗
法军军服改革的一场风波